文明风采天中行丨泌阳:在精神沃土上绽放幸福之花
摘要:从“创文”到“守文”,从“城市文明”到“人的文明”,泌阳的实践证明:当文明创建与民生需求同频共振,与群众期盼同向同行,这座城市就能在精神沃土的滋养下,绽放出幸福之花,绵延传递。
记者 刘金霞 王永良 实习生 崔娇皎
一湾泌水穿城过,两岸新风拂面来。当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的奖牌落户泌阳时,这座镶嵌在豫南大地的小城,用三年砥砺奋进的足迹,写下了一曲“以文明为笔,绘就幸福底色”的动人篇章。从老旧小区的蝶变新生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遍地开花,从街头巷尾的洁净有序到凡人善举的蔚然成风,泌阳将文明创建的种子深植于民生土壤,让“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化作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
破茧之变:从“民生痛点”到“幸福支点”
清晨6点,月儿湾公园的健身步道上,退休教师王秀兰正和老姐妹们跳广场舞。“你敢信?三年前这儿还是片臭水沟,现在可是咱泌阳的‘城市会客厅’!”老人指着波光粼粼的湖面,语气里满是自豪。这处占地120亩的公园,曾是周边居民避之不及的棚户区,如今却成了集生态保护、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这样的“逆袭”,正是泌阳文明创建的生动注脚。
创文伊始,泌阳便将“民生清单”列为“攻坚清单”:716条背街小巷升级,使幸福巷这样的“脏乱差”华丽变身为艺术画廊。在铜山湖大道施工现场,曾有居民担心施工影响出行,指挥部当即调整方案,采取“半幅施工+临时通道”模式,同步推进人行道绿化,如今这条双向六车道的景观大道,成了连接新老城区的“民心路”。
“以前下大雨就得蹚水出门,现在雨停路干,连轮椅都能畅行无阻。”家住花园街道的残疾人张大哥,对改造后的无障碍设施赞不绝口。泌阳在创文中秉持“绣花功夫”,打通了5条断头路,在主次干道增设371块道路指示牌、150处监控设施,在学校周边设置减速带,在菜市场周边规划临时停车位。交警部门和志愿者在早晚高峰时段值守路口,确保“车让人、人守规”成为街头常态。
城市的温度,藏在细节里。在泌阳城市书房,退休工人李建国正戴着老花镜读报;在环卫工“爱心驿站”,微波炉里热着午饭,饮水机随时供应热水;在社区养老中心,专业护工为老人测量血压……这些嵌入城市肌理的“便民触点”,是文明最温暖的注脚。
实践之力:从“阵地建设”到“精神共鸣”
“小朋友们,知道咱泌阳的盘古神话为啥能入选非遗吗?”暑假里的南杨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非遗传承人王师傅的讲述引来阵阵掌声。这个曾因拆迁安置矛盾频发的社区,如今成了“和谐样板”,秘诀就藏在实践所墙上的活动日历里:周一书法课、周三健康讲座、周末亲子活动,每月不少于7场的活动,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377个遍布全域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1个中心、22个所、354个站),构建起泌阳的“15分钟实践圈”。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宣讲区的“百姓名嘴”解读政策,科普活动室里的孩子们探索实验,排练厅的戏迷们唱着豫剧名段。“我们不搞‘空对空’,群众需要啥就提供啥。”中心负责人介绍,开展的“智慧助老”活动教会2000多位老人使用智能手机,“黄手环行动”为500多位老人配备了防走失设备。
志愿服务是文明实践的鲜活载体。每天清晨五点,泌阳免费爱心粥屋前就排起长队,热粥传递着关爱;高考期间,500多辆“爱心送考”车穿梭城乡,十年如一日;疫情期间,“泌阳微帮”志愿者挺身而出,解燃眉之急。全县215支志愿服务队、10万余名“红马甲”,如同蒲公英的种子播撒在城市角落,成为最亮眼的文明色彩。
“以前农闲时就打牌,现在跟着志愿者学技术、搞卫生。”马谷田镇河南村村民陈大姐笑着说。这个山村在文明实践中找到了发展密码:志愿者请来专家指导种植,荒坡变梯田果园,既创收又美了村庄。泌阳培育出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村5个,赊湾镇的“五美庭院”、双庙街乡的“红白理事会”,让文明新风吹遍田野乡间。
人心之所向:从“城市荣誉”到“生活方式”
每周五的“清洁家园”行动,是泌阳人雷打不动的约定。机关干部、学生、商户、广场舞队……3000多人自带工具走上街头,擦栏杆、清死角。“一开始是任务,现在成了习惯。”商户王磊说,他的超市门口总放着公益雨伞,“看到别人帮我擦玻璃,我也想为大家做点啥。”
这种“文明自觉”,源于榜样力量的引领。在泌阳好人馆,16位“中国好人”的事迹熠熠生辉:坚守山村40年的教师张玉滚,创办“爱心小院”的李娟,勇救落水者的退役军人王勇……他们通过好人公园、道德讲堂走进群众生活。“以前觉得英雄离得远,现在知道好人就在身边。”市民刘艳说,受“河南好人”赵俊方影响,她也加入了捐资助学的行列。
文明创建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在泌水街道,居民自发成立“巷长”队伍,守护幸福巷的洁净;在学校,“小手拉大手”活动促家庭遵德守礼;在企业,“诚信商户”评选树行业新风。双庙街乡阎洼村的红白理事会,将婚宴标准降低、白事流程简化,村民们感慨:“省钱又省心,这才是真文明!”
站在新起点,泌阳步履未停。创文成功后,《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办法》立即出台,将创文经验固化于网格化常态管理之中。在开源新区,新的实践阵地正在建设;在乡村,“积分制”管理助力人居环境长治久美;在校园,“文明素养提升计划”培育未来力量。
暮色中的泌水河,倒映着两岸的华灯与笑脸。从“创文”到“守文”,从“城市文明”到“人的文明”,泌阳的实践证明:当文明创建与民生需求同频共振,与群众期盼同向同行,这座城市就能在精神沃土的滋养下,绽放出幸福之花,绵延传递。
责任编辑: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