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河南

凉亭夜话 从政策宣讲台变成群策群力的圆桌台

2025-08-15 10:15 来源: 大河网 责任编辑:杨姗姗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提出“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其中之一便是“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经济转型关键期,我们更要坚定信心,聚焦重大战略,抓实重点任务,突出问题导向、优化发展方式,走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全面向好。

大河网讯 凉亭之下,干群围坐,灯火可亲;围炉夜话,乡音织锦,民心可鉴。

在河南省卢氏县木桐乡,经常可以看到干部群众围坐夜话、共解难题的独特场景。

木桐乡地处豫陕边界,层峦叠嶂、地广人稀,178.5平方公里的山川中分布着7个村55个村民组,共有7560人。乡小人少,可发展中的新旧矛盾并不少。木桐乡因地制宜,利用乡村凉亭、长廊、院落、大树下等在乡村推行“凉亭夜话”“树下议事”“围炉夜话”“上屋议事”等基层治理新模式,让矛盾在谈笑间消弭,让实事在热议中落地,成为基层善治的鲜活注脚与生动实践。

凉亭畅民心 议出同心圆

8月的一个傍晚,暮色渐浓,晚风轻拂。三门峡市卢氏县木桐乡鸟桥村的一座凉亭里灯火通明。板凳围成圈,一层又一层,党员干部与群众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在轻松惬意的氛围中谈问题、话治理、谋发展,面对面交心畅谈。

“李书记,今年天旱,能不能想办法浇浇?”

“咱们村的路灯坏了,晚上出行不安全,得赶紧修!”

“我家蜂蜜不好卖,有啥好办法没?”

…… ……

天上的星星越来越多、越来越亮。夜话现场,村民们纷纷打开话匣子,围绕防汛抗旱、农产品销售、产业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一条条贴合实际、务实可行的建议在这场“夜话”中逐渐成形。

“这样的场景,在我们这里已是常态。”木桐乡党委书记王宏留介绍,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许多村组都修建了文化广场、休闲凉亭、小型公园等。利用这些场所,近年来,卢氏县各乡镇积极开展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每月至少一次的议事活动,统称为“凉亭夜话”。木桐乡因势利导推行“凉亭夜话”基层治理模式,探索实行“两清单、一簿册、一台账”机制,搭建“四公四化”议事制度,逐步形成“群众说事、干部问事、集中议事、合力办事”的良性闭环,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说实话、讲实情,大家是真的把心里话掏出来说。”鸟桥村村民严润学告诉记者,不久前,该村自来水管道出现老化问题,村民用水困难。经“凉亭夜话”协商后,县、乡协调了2000余米管材,70多户村民达成共识,挽袖挥锹齐上阵。

“搁以前各家各户准要扯皮,现在有了县、乡的大力支持,大家干劲十足,拧成一股绳,不到半个月,又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鸟桥村党支部书记张龙斌说,“凉亭夜话”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民生有需求,议事有回应。一场夏夜的相聚,驱散了白日的燥热,不仅拉近了居民间的距离,织密了邻里间的情感纽带,又能助力破解乡村治理难题,推动乡村有序有效管理。

“‘凉亭夜话’以场景搭建撬动参与热情,变‘干部干、群众看’为‘大家议、齐心办’,在田野乡间织就了一张源头感知、就地化解的民情网络。”王宏留说,目前,全乡55个居民组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群众会,必要时可以多开。累计收集村情民意5400余条,梳理议事清单10大类140余项,化解矛盾纠纷80余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等各类问题300余个,让基层治理更加高效、发展共识更加凝聚、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乡风文明更加和谐。

问计谋发展 激发群众干劲

“一月一次‘凉亭夜话’,重点还是谋发展,交流致富门路、培训实用技术。群众聚在一起交流沟通,把干劲激发出来。”拐峪村党支部书记薛彦涛说。

木桐乡拐峪村,位于河南与陕西两省三县交汇处,村如其名,山大沟深,位置偏远,但自然环境优越,该村庙上村民组利用纯净无污染的河水建起了40多个鱼池,养殖10万多尾中华鲟、鲈鱼,优越的自然环境再加上完整的配套设施,不久,就让养殖的中华鲟获得了大丰收,除去经销商订购,还剩下不少。

“我们把情况直接反映给村里,村里专门召开了‘凉亭夜话’进行协商,村民不但帮我们出主意,还积极拍视频,在网上帮忙宣传。”拐峪村中华鲟鱼养殖基地管理员张强说,通过群众集思广益,他们打造了“庙上人家”垂钓园,开了烤鱼店,生意兴隆,不但解决了销路,还成了周边网红打卡地。

同样是发展产业,拐峪村梨岔沟村民组利用服装厂遗留下来的八九十台缝纫机,利用农闲时间发展代加工产业增加村民收入。而灵神村各组通过“凉亭夜话”“围炉议事”发挥集体智慧,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种植新品种红薯,打造的“灵神粉条”品牌成了网红产品,供不应求。

“我们坚持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议事会上,注重发挥政协委员作用,聚焦产业发展、文明乡风、基础设施改善等切口小,关联广、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共商共议,形成初步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建议,并跟进落实,切实以民主‘微协商’推动基层‘大治理’。”卢氏县政协委员、木桐乡党委副书记李军金说,逐步形成“群众说事、干部问事、集中议事、合力办事”的良性闭环,让每一场“夜话”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平台,让每一场议事会切实成为群众认可的“暖心会”“连心会”。

目前,全乡55个村民组,一组一品,各显其能。发展连翘、黄精、苍术等中药材种植2万余亩,种植烟叶2500亩,种辣椒、养鱼、加工玩具,村组业兴人和,群众增收致富,带动了集体经济发展。今年木桐乡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0万元的村有2个,其余5个村都在10万元以上。

共治新范式 鱼水情更深

木桐乡曾是解放战争时期豫鄂陕边区的核心区域,党政军机关旧址至今保存完好、巍然矗立,见证着革命岁月光辉历史和党政军民鱼水深情。而今,随着“凉亭夜话”“树下议事”以及“围炉夜话”“上屋议事”等干部群众共同参加的经常性会议、活动的开展,让这一优良传统更加深入人心。

“过去‘家庭纠纷不愿讲、邻里纠纷不好讲、矛盾升级不敢讲’,现在群众之间稍有矛盾,通过夜话、议事说到明处,往往能消除隔阂,握手言和;而对于林地纠纷、占地补偿,只要政策讲清楚,群众也都能理解。”鸟桥组组长王永升说。

横穿全乡的326省道施工占地,涉及拐峪村5个村民组50户群众,没有一户群众阻挡施工。“我家占地最多,赔付款迟迟没有到位,说实话我是没想通的,‘凉亭夜话’召开的时候,我也反映过,经过群众劝导,干部承诺,慢慢地我心里也顺了。”拐峪村村民李新法说,现在新路修好了,大家出门再也不用“晴天一身土,下雨一身泥”,赔付款也在逐步支付,日子越来越好。

亭小能容天下事,话暖可解百姓忧。木桐乡“凉亭夜话”模式以其源头感知的敏锐性、多元协同的整合力、长效运行的制度化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源头活水。不仅成为木桐乡创新基层治理、推进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更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广泛关注,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模式。

记者手记

暮色中的木桐乡凉亭,总摇曳着温暖的灯火。当我坐在层层叠叠的板凳间,听村民操着乡音争论抗旱防汛、蜂蜜销路时,突然理解了这场“夜话”的生命力——它把会议室搬到了星光下,没有主席台,没有讲话稿,干部群众围坐一圈,聊的是家长里短,谈的是民生大事,让民主协商浸透了烟火气。

当协商机制从“干部干、群众看”变为“大家议、齐心办”,便有了自来水管道改造时70户村民齐挥铁锹的震撼场面,这或许正是“两清单、一簿册、一台账”机制的精髓,把抱怨转化为清单,用台账追踪承诺。

离亭时回望,灯光勾勒出飞檐轮廓。这方寸小亭竟承载着5000余条民意、300多个难题的消解。“凉亭夜话”的启示,或许在于它重新定义了“治理”的尺度——政策宣讲台变成群策群力的圆桌,干部记事本化作百姓的诉求簿。当板凳围成同心圆,那摇曳的灯火便照见了中国乡村最本真的治理哲学:民心所向处,自有通途。

策划:李敬欣 张培君

统筹:田凯中

记者:祝传鹏

视频:李彤

制图:张谷臻

责任编辑:杨姗姗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