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天中

英雄从这里出发 —— 杨靖宇将军故居探访

2025-08-20 10:53 来源: 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徐明霞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村民们路过故居时,总会放慢脚步,仿佛在跟杨靖宇将军说:“你看,咱过上好日子了。”门内的老树还在守着,门外的乡亲们也记着——记着那个从李湾村走出去的少年,记着他在白山黑水间的呐喊,记着他用生命写就的那句“忠贞报国”。

英雄从这里出发

—— 杨靖宇将军故居探访

记者 高琳琳

初秋的阳光穿过驿城区古城街道李湾村的白杨树叶,在青砖灰瓦上洒下斑驳的光影。顺着村民指引的方向走去,那座新修缮的院落静静卧在村西头,朱漆大门上的铜环泛着温润的光,虽未敞开,却像一位沉默的老者,将百年风云都藏在门内——这里是杨靖宇将军的故居,是驿城区土地上最滚烫的红色坐标。

走进杨靖宇将军故居,正在修缮的院落明亮宽敞。

踮脚透过门缝往里望,青石板铺就的庭院扫得一尘不染,阳光在石面上淌成一条亮带。最惹眼的是院里那两棵并肩而立的老树:石榴树的枝丫被饱满的果实压得微微下垂,青红相间的果子像一盏盏小灯笼,风一吹就轻轻摇晃;旁边的老槐树则枝繁叶茂,墨绿的叶片层层叠叠,撑开一片浓密的绿荫,树纹里还留着岁月啃咬的痕迹。

“这是杨靖宇将军小时候亲手栽的。”古城街道文化服务站负责人介绍,100多年了,石榴树每年都结果,槐树的荫凉能盖住大半个院子,就像在这儿站岗,守着老宅子,也守着村民的念想。

记者了解到,少年杨靖宇就爱在这树下待着。那会儿的李湾村,土坯房稀稀拉拉,地里的庄稼总不够吃,远处的阳光下,还飘着侵略者的旗子。十来岁的杨靖宇常揣着本磨破了角的书,坐在槐树下的青石上读,读到激动处,就攥着拳头往树干上轻砸,树叶子被震得簌簌响。有回邻居看见他对着石榴树念叨:“等将来,咱这地方再也不受人欺负了,就让家家户户都吃上饱饭,院里都栽上果树。”

1926年,21岁的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带着信念奔赴东北。谁也没想到,那个在李湾村槐树下立志的少年,会在白山黑水间成为令日寇闻风丧胆的名字。杨靖宇将军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带着战士们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雪地里钻山林、打游击,棉衣破了就裹着麻袋,粮食没了就嚼草根、啃树皮,棉絮塞进嘴里,刺得喉咙生疼也舍不得吐。

1940年的蒙江战役,成了杨靖宇将军生命的最后一章。他孤身一人与敌人周旋数日,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胳膊被打伤了就用牙齿咬开手榴弹的引线。当敌人将他围在雪地里,喊话让他投降时,他靠着树干站起来,声音沙哑却掷地有声:“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35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那个风雪交加的午后。

如今的李湾村,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土坯房换成了亮堂的楼房,村道上铺了水泥,路边真的栽了果树,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像极了当年少年杨靖宇念叨的光景。村民们路过故居时,总会放慢脚步,仿佛在跟杨靖宇将军说:“你看,咱过上好日子了。”

阳光爬上老槐树的梢头,叶片的影子在青石板上晃啊晃。门内的老树还在守着,门外的乡亲们也记着——记着那个从李湾村走出去的少年,记着他在白山黑水间的呐喊,记着他用生命写就的那句“忠贞报国”。这或许就是最好的传承:英雄从未远去,他的精神,就像这院里的树,深深扎在故土里,发着芽、开着花,结出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守护的希望。

责任编辑: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