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河南

特刊 | 打开出版与阅读的更多可能

2025-08-29 11:43 来源: 河南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杨姗姗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郭凯天谈数字出版——   技术构建数字文化新生态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魏 8月28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主论坛上,众多行业专家共话出版,展望数字阅读新图景。

1.jpg

8月28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在郑州开幕。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聂冬晗 摄

当数字技术与文墨书香相遇——

  打开出版与阅读的更多可能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延辉 沈剑奇 陈浩

出版有多少种形态?阅读有多少种可能?答案就在一场盛大展会中。

8月28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博会”)、书香河南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如约而至。来自国内外的出版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聚首郑州,共谋数字出版新路径,共创行业发展新未来。

置身书香河南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展区,各种“彩蛋”迭出,完全不是传统印象里“规规矩矩看书”的样子。“云享阅读”体验区,参观者只需按一下“免费NFC手环”,书本里的音频、动画、小游戏就会直接蹦出来,让文字“摸得着、听得见”;河南日报社打造的“了不起的甲骨文”展区宛如一幅流动的长卷,揭开了甲骨文的神秘面纱。

2.jpg

第十五届数博会上展示的数字出版前沿成果。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聂冬晗 摄

河南数字出版展区成为展览的热点区域,来自国内外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中州古籍出版社打造的“我们的经典”沉浸式神话研学一体化活动空间内,第一次来河南的英国苏帕杜首席商业和运营官莎拉·阿巴斯诺特饶有兴致地拿起手机,扫了下《山海经:中国神兽图鉴》图书页面上的二维码,手机屏幕里跳出来的老鹰“帝江”让她大为惊叹。她想把这些儿童图书带回英国,让西方出版界也了解到中国近年来在儿童图书出版领域的发展情况。

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就要到了。在浙江展区的MR数字美育区,新乡市封丘县东关小学学生刘洋旭沉浸式感知“七夕何以锦绣”,“书本上学过牛郎织女的故事,这里可以抓蚕缫丝,了解织布的过程,学过的知识一下子立体形象起来了”。

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重新定义“出版”和“阅读”的边界,重塑新形态新模式,引发文化从“知道”迈向“感受”的深度体验变革。

“我们开发‘火把知识’数字平台,打造沉浸式知识消费场景,更好地触达用户、回归阅读。”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明达说。

“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新的产品、技术和文化的融合,能够形成新的吸引力和价值。”学习强国《长征·英雄》VR大空间项目组负责人邱晨看着青少年排队体验,深有感触地说。

展览、展示,铺陈数字出版新图景;交流、探讨,共话数字阅读新愿景。

在“新阅读新生态——数字时代的全民阅读”书香河南建设交流会上,出版家、阅读学专家聂震宇认为,AI等技术就像是我们的好友和外挂,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参与阅读活动。不少专家建言:以数字阅读赋能,构建全民阅读新生态;向数字洪流的深处漫溯,以跨媒介阅读促进全民阅读发展。

文化何以传承?表达何以创新?阅读何以多态?“活化内容”“场景赋能”“平台筑基”,在数博会主论坛上,中原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王庆分享了坚守文化价值、推动文明传承的思考。“数字出版时代,‘读者’应升级为‘用户’。”王庆说,他们不再是被动的内容接收者,而是兼具消费者、传播者与创作者多重身份的参与者。出版的边界正被打破——不再局限于纸质书页或电子屏幕,以场景为核心的文化体验成为新趋势,出版人既要提供优质的“有字之书”,更要打造生动的“无字之书”,涵养具有生命力、竞争力、引领力的数字出版新生态,推动行业从知识传播迈向价值创造的新境界。

一种共识在凝聚:技术是激活出版全链条、建设数字文化新生态的核心动能;AI不仅是工具,更重塑了各个出版环节的协作逻辑和生态构建。

“拥抱技术,做新生态建设的探索者;以人为本,做‘新大众文艺’的赋能者;面向世界,做新文化符号的表达者。”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郭凯天举例说,腾讯携手龙门石窟研究院等单位,发起了龙门石窟场景共创项目,为纹饰建库、图谱构建、基于纹饰的二次创作与传播提供支撑路径。

“数实相融 智赢未来”是此届数博会的主题。数字与纸质,只是不同的介质,并不是代替。数智技术正为出版和阅读带去更多“开卷”的方式与可能。

3.jpg

8月28日,全国报业首部XR沉浸式电影《了不起的甲骨文·王子的荣耀》亮相第十五届数博会,吸引观众互动体验。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聂冬晗 摄

现场

  传统文化“跃”入数字时代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童林

指尖轻触,AI人物便能答疑解惑;目光所及,“诗圣”杜甫穿越时空与观众比拼飞花令;戴上XR眼镜,瞬间置身洹水之滨——殷商王子孝己驾舟破浪,带观众走进甲骨刻辞的世界。

8月28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书香河南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在郑州启幕。6大展区、600余家参展企业、23个省区市组团亮相,一场文明与数字碰撞的盛宴,于黄河之畔展开。

现场,静默的书本有了新面貌:音频娓娓流淌,动画鲜活生动,互动游戏引人入胜。文字不再囿于平面,而是化为可触、可听、可感的立体世界。

在河南日报社精心打造的XR沉浸式电影《了不起的甲骨文·王子的荣耀》体验区,中外观众排起长队。戴上XR设备,便能随玄鸟飞入辉煌的商王朝:宫殿巍峨,青铜闪烁,金戈铁马声由远及近……轻触虚拟龟甲,古老的符号随即光芒闪耀,讲述汉字的源流。

“用XR这样的新技术将文化传承给下一代,这种做法值得借鉴。”来自印度的阿尔琼·戈亚尔体验后表示,希望未来能合作,把印度的故事也用这种方式呈现。

沿着地面的导引前行,便来到熙攘的“了不起的甲骨文”展区。《甲骨文·宇宙》展、甲骨文视频墙、甲骨文百家姓等互动体验,吸引了不少观众。加拿大多伦多教育出版社总编辑詹姆斯·韦尔登仰头看着以《河南日报》专题版面为元素制作的帷幔,用中文称赞:“双语呈现,图文并茂,还能数字化、多元化,这真了不起!”

科技唤醒的不只是甲骨文,更让古籍“动”了起来。

在河南数字出版展区,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旗下中州古籍出版社带来的“书海幻境·西游奇谭”沉浸式体验项目,同样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孩子们面对屏幕,瞬间被识别生成虚拟的“孙悟空”形象。伸手从耳中“掏”出金箍棒,金光闪烁间,仿佛化身齐天大圣,踏上降妖之旅。

“我是孙悟空!我能打妖怪!”一位小朋友喊道,引来阵阵欢笑。配合展出的《西游记:中国神怪图鉴》AR立体书,通过手机扫描,书中神怪“跃然纸上”,为传统阅读注入了数字维度。

“这本书已被翻译成英文、阿拉伯文、俄文、西班牙文和泰文等多个版本。”中州古籍出版社签约作者刘浩说,“借助新技术,可以让更多孩子了解中国文化。”

在湖南展区,《湖湘文库》(AI版)人气高涨。观众提问,AI便能在浩瀚典籍中即时作答;古代人物“复活”,与观众对话。浙江展区则把天花板打造成一卷光影“天书”,观众抬头仰望,仿佛置身奇幻殿堂。

从甲骨文到古籍,从沉浸式体验到与AI对话,科技为传统文化打开了新大门,让阅读插上了数字的翅膀。

展馆里,老人驻足凝望,孩子踮脚与AI互动,外国友人好奇体验。不同的面孔,不同的语言,在这里汇聚;笑声与惊叹声,交织成一曲生动的文化交响。

数博会仍在继续。8月的郑州,书香与数字代码相遇,仿佛一座“未来文化会客厅”。在这里,世界走近中国,今人触摸历史,文化生生不息。

4.jpg

8月28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在郑州开幕。图为洛阳文化特色展区。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聂冬晗 摄

 对话

  著名作家、河南省文联主席刘震云谈文化与阅读——

  数字化加快作者和读者交流速度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延辉 康亚飞 陈浩

当文字遇上数字,会发生什么?8月28日下午,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主论坛上,著名作家、河南省文联主席刘震云给出了他的解答。

“与过去不同,数字阅读时代,读者与作者得以实时交流,这些交流与其中的思考为后续创作提供了有益启示和丰富的视角。”在刘震云看来,数字时代不仅改变了阅读形式,更重构了创作生态,这种即时互动让写作从孤独的创作变成了双向的对话。

身为一个作者,刘震云认为数字化最大的好处是让作者和读者交流的速度变得特别快。他感慨:“过去作者们只能通过信件和读者交流,现在读者阅读过作品后,马上就能给作者留言发表感想,这对作者写下一本书很有启示。”

作为中原文化的传承者,刘震云将目光投向河南深厚的文化积淀。他认为,数博会来到河南,与河南这一文学、文化大省尤为契合。

“不管是纸质出版还是数字出版,文字和文化是根基,如果没有文字,历史会是沙漠,河南是文化历史特别厚重的地方,仓颉在河南造字,《诗经》中的很多篇章产生在河南,老子和庄子是河南人,白居易、李商隐是河南人……一大批文学大家和传世作品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更在新时代持续转化为河南文艺创作的充沛能量。”刘震云说,当今河南的文学和艺术成就走在全国前列,茅盾文学奖获奖总数达11个,居全国之首,“五个一工程”奖获奖数量也名列前茅,从文学到戏剧、从曲艺到书法、从美术到杂技,河南在每一个文艺领域都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刘震云的作品被译成30多种文字,数字传播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产生文化共鸣。这正是数字阅读的价值所在——让相隔万里的人们在文字世界中相遇。

刘震云还特别提到,河南人有着能吃苦、能吃亏、能成事和特幽默的品质,这些精神特质正是数字时代最需要的人文底蕴。

刘震云也不忘向大家推荐老家河南的美食——胡辣汤、烩面、浆面条等,这些充满特色的食物,本身就是文化与生活交融的见证。

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郭凯天谈数字出版——

  技术构建数字文化新生态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魏

8月28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主论坛上,众多行业专家共话出版,展望数字阅读新图景。

文化出版产业经历了多轮技术革新,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为产业带来巨大挑战,同时也带来更多发展机会。作为互联网企业,腾讯集团持续深耕科技和文化领域,将技术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搭建起包括网络文学、网络游戏、影视、动漫、网络音乐、数字阅读在内的数字全矩阵平台。

在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郭凯天看来,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激活出版全链条、建设数字文化新生态的核心动力。在智能产品领域,技术推动实现了纸质图书与电子书的有效联动;在数字阅读领域,AI已融入封面制作、三审三校、内容排版等多个环节;在游戏出版领域,大模型能力在游戏的复杂环境中得到更好应用。

数字出版的边界远不止于此,腾讯将“出版+AI”延伸到了文化保护领域。自2022年起,腾讯和殷墟博物馆合作,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持续推进甲骨文的数字化保护。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看清楚3000多年前的甲骨刻痕,并依靠AI的自行匹配,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甲骨文数据库。郭凯天说:“通过先进的技术,能一键检索约143万个甲骨字形,让曾经是冷门绝学的甲骨文,不断走进大众视野,实现了数字出版对文化根脉的保护和传承。”

提及数字出版的未来发展方向,郭凯天认为,出版行业承载着传播知识、促进文明、创造价值的使命。“尤其在AI技术的推动下,除了这些功能,在生产方式上,出版行业更追求智能化、个性化,特别是在数字出版领域,更应该强调人性化。”

在数字技术支持下,大众不再是文化的被动接收者,而是主动参与者。郭凯天指出,借助AI技术,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产品正走出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被推广。数字化浪潮已席卷出版业的方方面面,不仅重塑着出版业的面貌,更赋予它新的价值。

版.jpg

责任编辑:杨姗姗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