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图片 观天下

85岁张俊亭:25载墨香育人续师魂

2025-09-10 15:37 来源: 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付琳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25年来,墨香书画班从未中断,累计培养了千余名孩子。许多学生带着书画技艺进入更高学府,有的成为书画教师,有的在高校任教。在他们的用心培育下,孩子们的书画功底格外扎实:字体端庄秀丽,落笔力透纸背。她的两个孩子在书画班长期学习,看着孩子在笔墨间成长,她对张俊亭充满感激。

记者 张朝 

9月7日,遂平县嵖岈山镇文化路的墨香书画学习班里,几十名学生正专注练习毛笔字,教室里静得能听见笔尖划过宣纸的声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格外显眼,他走在学生中间,观察学生写字状态,时而俯身指点学生的笔画技巧,时而手把手纠正学生握笔姿势。看着孩子们沉静练字的模样,老者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位老者是85岁的教师张俊亭。退休前,他是一名有着40年教龄的乡村教师;退休后,他初心不改,创办墨香书画班,将教书育人的事业又延续了25年。“献身教育、默默奉献”早已刻进他的人生词典。 

张俊亭一生酷爱书画艺术、新闻、文学,2006年创办嵖岈山镇老年书画研究会、嵖岈山书画院。他是市县老新闻工作者协会、老区建设促进会、书画协会和文明生活与本土文化研究会会员,其书画、新闻、文学等作品在省、市、县获奖和被采用数百篇,有不少作品随参展团到全国各地及海外展出并被入编书画典藏和史册,曾荣获“德艺双馨艺术家”“杰出书画家”等称号。 

扎根山区40年

张俊亭是嵖岈山镇红石崖村蔡坪村人。虽因家贫只读到小学四年级,但出身书香世家的他凭借良好的家庭教育,练就了扎实的文学、书法、绘画功底,更因正直善良的品性,赢得了乡亲的信任。 

1960年,20岁的张俊亭在村委工作中表现突出。当时山区文化落后,为让村里孩子有学上,他主动请缨,克服重重困难创办了红石崖村第一所小学,并担任第一任教师。 

那时候的学校条件简陋,他一人扛起多门课程——语文、数学、音乐、体育、书法、美术……每天像“走马灯”似的在3个年级的讲台间穿梭。从家到学校3里多的路,他用双脚走了41年,每天4个来回,从未间断。 

除了传道授业,张俊亭更把学生的安危和冷暖放在心上。为护住辖区8个村学生的上学路,他几十年如一日背孩子过河、翻山;每月仅十几元的工资,他总要挤出一部分给贫困学生买衣服、添文具,甚至垫付医药费。 

在张俊亭的辛勤教学下,学校学生从最初的30多人增至近200人,教学班从1个扩至6个,教师也从1人增加到4人。他多次获评县级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教出的学生遍布各行各业:有的走出大山考上大学,成为国家干部、高级工程师;有的继承他的事业,当上人民教师;有的投身军营保家卫国;还有的回到乡村,成为勤劳致富的带头人。如今,许多学生仍与他保持着联系。一名学生曾为他赋诗:“一生纯洁无瑕,历尽教育生涯。精心培育后代,两鬓染满白发。腹中津津乐道,桃李遍及天下。奔赴各个岗位,为国奉献年华。” 

退而不休献余热 

60岁退休后,张俊亭没有选择安逸养老,而是背起行囊、带着干粮,开启了自己制订的一项“苦差事”——收集整理嵖岈山地区的文化历史。这一干,又是10多年。

展示作品

为挖掘红色故事,张俊亭行程万里,寻访数千位知情人,写下12万字的抗战史料;为整理女娲补天传说、狮象湖典故等乡土轶闻,他梳理出280余处传说,汇编成25万字书稿。2015年,凝聚他心血的《红石崖》一书出版,国务院原参事任玉岭为其题词“畅享山水秀扮美红石崖”。书中收录的《红石崖风景区开发建设“十五年”规划》《关于红石崖山区开发森林公园的可行性研究建议》等文章,更为当地文旅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采访写作的间隙,张俊亭始终放不下“教书育人”的初心。他发现许多山区的孩子对传统书画了解甚少,便创办了墨香书画班,教授孩子书法、绘画技艺。 

墨香浸润25载 

“教孩子传统书画,不只是教一门技艺,更是传一种文化、育一种品格。”这是张俊亭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看来,书法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至篆、隶、楷、行、草,绘画的工笔与写意,每一种字体、每一种风格,都承载着特定的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练习书法时,要全神贯注控制毛笔的力度、速度;绘画时,要细致勾勒线条、搭配色彩。长期练习下来,孩子们面对事情时更加沉稳、专注。书法创作中,孩子可以根据理解变形、组合字体;绘画时,能凭借想象描绘奇幻场景,创新思维在自由创作中不断提升。从笔画写不好到字体工整,从色彩不协调到画面和谐,每一次进步都需要坚持。克服困难的过程,让孩子们养成坚韧的毅力,也在成就感中增强自信。 

25年来,墨香书画班从未中断,累计培养了千余名孩子。许多学生带着书画技艺进入更高学府,有的成为书画教师,有的在高校任教。

认真听课 

曾在书画班学习的少华,如今是一所武警学校的武术教练组组长。10多年前,父母(镇上卖油膜的夫妇)将他送到张俊亭身边,学习书画。后来,他还坚持习武。如今,他文武双全,每次回乡都会去看望张俊亭。“是张老师带我走进书画的天地,让我感受到了世间的美好。”他说。 

15岁的女孩家菊已在书画班学习8年,写得一手清秀俊逸的赵孟頫楷书。“写书法的时候,心会特别静,能远离浮躁。”家菊说,书法不仅让她的作业、卷面更整洁,还提升了她对古诗词、古文的理解,文化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85岁坚守讲台 

如今,85岁的张俊亭依旧坚守在书画班的讲台前。在黑板上,他用漂亮的板书写出刚劲有力的汉字,逐笔逐划讲解书写要点,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 

为了更好地教导孩子,张俊亭还聘请了两位资深书画老师担任助教,一同守护这份文化传承。在他们的用心培育下,孩子们的书画功底格外扎实:字体端庄秀丽,落笔力透纸背。

聚精会神

“带孩子最好的方法是‘文化带’,让孩子跟着张老师研习传统书画,对孩子的性格、品德培养和知识架构都有好处。”学生家长秦女士的话,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她的两个孩子在书画班长期学习,看着孩子在笔墨间成长,她对张俊亭充满感激。她说,张老师就像一只老黄牛,驮着这些孩童在书画天地慢慢地优雅地前行。 

从20岁创办乡村小学,到60岁挖掘乡土文化,再到85岁坚守书画讲台,张俊亭用一生诠释了“教师”二字的重量。在他的笔下,写出的是一撇一捺的汉字;在他的心中,装的是一生一世的教育情怀。这方小小的书画班,不仅是技艺传承的课堂,更是他用爱与坚守筑起的、属于孩子们的文化家园。

责任编辑: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