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历史 历史事件

1938年,抗日游击队攻进了济南城

2025-09-25 09:20 来源: 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杨姗姗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至此,章丘第一   支抗日武装正式成立,揭开了章丘人民武装抗日、保家卫国的序幕。

《新华日报》1938年8月15日的相关报道

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建立纪念馆内景

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赵晓林 李雪萌

泉城广场如今是泉城济南的大客厅,是这座城市最繁华的地方之一,游人如织,盛世安乐。

这里也是济南老城区的核心区域,在广场东北侧的护城河上,有一座南门桥。站立桥上,向南望,远处千佛山青翠如屏,近前高楼矗立;向北看,黑虎泉路上商家林立,一派繁荣兴盛景象。

80多年前南门桥北端,矗立着雄伟的济南城墙南门城楼——这也是“南门桥”名字的来源。就是这座城门,见证了发生在87年前由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场艰苦战斗。

济南攻击战:抗日初期地方游击队攻打大城市的先例

1938年8月13日拂晓,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攻入了被日军侵占的济南城。这在当时可是一场非常震撼人心的抗日战斗。

当年8月15日出版的《新华日报》第一版上刊发了题为《我游击队攻入济南》的新闻:“我方游击队某部两大队,于十二日拂晓攻入济南。敌方兵力甚薄,戒备松懈,未几即攻入东南两门。旋与敌发生激烈巷战,嗣以敌拨兵增多,我游击队乃安全撤至城外。当时敌未敢出城再战,敌死伤极多,恐慌异常。”

不过,这条新闻报道中的“十二日”应该是不准确的,因为据其他相关的革命文献记载,当时游击队攻进济南城的时间均为8月13日。

这场攻击战是怎么发生的呢?

1938年1月,曾任冯玉祥部教导总队总队长的抗日爱国志士孟昭进,在家乡邹平县麻姑堂村组织成立了“中国民众抗日义勇军”,孟昭进被推举为总司令。义勇军成立后,发展速度很快。

2月下旬,孟昭进与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司令员马耀南、副司令员杨国夫取得联系,在邹平县明家集设立了两军联合办事处。两支部队交换抗日情报,互派干部,协同作战。不久,两支部队联合起来攻下了章丘、济阳、莱芜等县城。到了1938年5月,义勇军已发展到1万余人,成为当时山东境内最大的一支地方抗日武装力量。

7月下旬,国民党六十九军军长、山东省代主席石友三和共产党驻六十九军党代表张友渔,在蒙阴县龙亨镇召开军事联合会议。会上,孟昭进谈了攻打济南的想法,得到了张友渔和石友三的支持。会议之后,孟昭进便开始侦察敌情,积极进行进攻济南的准备。

8月13日,“中国民众抗日义勇军”5000余人与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派出的一个营的兵力一同发起了济南攻击战,并且从南门、东门攻进了济南城。

攻入济南老城区的部队进行了艰苦的战斗,同日军形成了对峙态势。各攻击部队团长、营长先后到千佛山向孟昭进汇报战情。战斗中,义勇军得到了广大济南市民的大力支援,他们给前线士兵送去食物,并帮着救护伤员。还有的人家把门板、桌、椅等抬到大街上设置障碍,以阻止日军快速行动。

在济南人民的支持下,义勇军和游击队同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军激战三昼夜,歼灭日军500余人、伪军500余人,并使津浦、胶济铁路陷入瘫痪状态,让日军的补给运输受到严重的影响,极大鼓舞了民众的抗日热情。

14日,日伪军通过空中侦察,调整了部署,向孟昭进游击队和八路军驻地进行反扑。孟昭进指挥部队将战线缩短,并在城关、商埠一带加强兵力和敌人激战。日军久攻不下,调集飞机向游击队扫射轰炸。因为游击队没有对抗敌机的武器和经验,所以遭到一定损失。当天晚上,为了避免更多伤亡,孟昭进决定将部队撤出内城,暂时休整,并将消息通知了八路军。15日,随着攻入济南城内的游击队陆续撤出,孟昭进又命令部队后撤至东西彩石和大小龙堂附近。发现游击队撤退后,济南城内的日伪军利用机械化优势尾随追击,在龙山追上了游击队的后卫部队并发起猛攻。危急时刻,八路军三支队赶到,对尾追之敌进行了突然打击,掩护了游击队安全转移。

战斗结束后,邹平、齐东、章丘的政府机关、学校、人民群众纷纷到部队慰问,举行了庆祝大会,极大鼓舞了游击队和济南民众的抗日热情,充分显示了山东人民的抗战热情和全民抗战的力量。

据记载,八路军部队在配合义勇军攻击济南的同时,破坏了胶济铁路的龙山车站至大临池100多公里的铁路线,炸毁多座大小桥梁,铁路沿线电线被剪,线杆被拉倒,使胶济铁路陷入瘫痪状态。

除了《新华日报》外,这场战斗还有多处明确记载。山东省档案馆馆藏两件相关文献:《清河区五年工作总结》在关于游击战争与武装建设方面指出:“数年来,我们曾三次攻克长山城,一度攻入济南城……”《原清河区抗战来较大战役报告》第一条记录:“一九三八年八月会攻济南城,我袭入东关。”

济南攻击战是在没有正规部队参战的情况下,两支游击队在济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同占领济南城的日本侵略军进行的一场殊死战斗,并一举攻进城内,重创日军,是抗日初期地方游击队攻打大城市的先例,是“山东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在抗日战争史册上书写的一页光辉篇章”。

大峰山抗日根据地:泰西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济南的党组织从积极倡导促成并全力维护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分赴全省各地参与领导多处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从坚持敌后抗战,先后创建大峰山、平阿山区、齐济临商、章历泰边区、邹长抗日根据地,到顽强地开展济南地下工作,济南人民、济南周边的抗日队伍在中共济南地方组织的带领下,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济南城区西部的长清区,有一座大峰山,为长清、肥城、平阴3县市区边沿中心,与肥城山区相连,也称长肥山区。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同泰(安)肥(城)山区、平(阴)阿(东阿)山区相呼应,是泰西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7年11月,日军步步向济南逼近,济南危在旦夕。在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济南即将沦陷的紧张形势下,长清的魏金三等共产党员决定将长清县的抗日活动重心从县城向农村转移,首先转移到魏金三的家乡——县城南部山区的南坦山阎楼村,他与这里的群众有密切联系,为抗日斗争活动深入、迅速地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8年1月初,魏金三在此建立中共长清县坦山临时党支部。同年6月成立中共长清第一届县委;11月,将地方游击队整编为长清独立营,魏金三任政委,之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累计作战23次,动员群众2000余人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培养军事干部40余名,输送兵力组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

1939年6月,中共长清县委召开由全县60多名代表参加的会议,选举产生了长清县抗日民主政府。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至1939年8月,全县各乡镇均建立起中心党支部,各区、乡、村民主政权相继建立,形成了比较巩固的大峰山抗日根据地。1939年11月,泰西地委授予长清县“抗日模范县”称号。

大峰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为长清(大峰山)坚持抗日战争、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诞生在古寺里的人民抗日力量

在济南市章丘区普集街道三山峪村北的半山腰上有一座古寺,这里就是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的诞生地——石峪寺。寺门外空地上竖立着“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建立旧址”文物保护石碑。寺庙内建有“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建立纪念馆”。

1937年12月,日军侵入济南,章丘也跟着沦陷。1938年2月16日,李曼村、宋怡翔、方子成等人率领70多名爱国志士,在三山峪村北石峪寺宣布起义,正式成立章丘人民抗日救国军,李曼村任司令、宋怡翔任指导员、方子成任参谋、陈英任政宣员,章丘人民武装抗日、保家卫国的烽火从这里

燃起。至此,章丘第一

支抗日武装正式成立,揭开了章丘人民武装抗日、保家卫国的序幕。

在第一支抗日武装的影响和带动下,不久后,章丘又成立了第二支、第三支抗日队伍。章丘早期的三支抗日武装后均被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改编。其中,章丘人民抗日救国军改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六支队第二十一中队,在章丘境内活动不久即赴外地作战,融入抗日斗争的滚滚洪流,在战场上屡建功勋。

(本版图片由赵晓林提供)

责任编辑:杨姗姗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