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河南

古树长歌 | 走出“课本”的皂荚树,藏着一代代人的童年星光

2025-10-21 22:21 来源: 中原网 责任编辑:付琳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一棵古树,一段往事,一腔乡愁 如您有古树线索可与我们联系 我们一起守护城市年轮 策划 | 张新彬 统筹 | 辛晓青 执行 | 赵宁 禹亚楠 撰文 | 张思沛 徐宁 摄影 | 杨飞 视频 | 杨飞 编辑 | 王淑 校对 | 李小辉 设计 | 张雪宁 特别鸣谢 河南省文物建筑...

11

12

郑州管城区南关小学,藏着一个温暖的“秘密”——一棵从全国语文课本中“走”出来的皂荚树,正在这里静静生长。

课文《高大的皂荚树》是无数人的集体记忆,而在这里,记忆有了真实的模样。

这棵17米高、140多岁的古树,比课文里描写的更加枝繁叶茂。它从书页间悄然走出,成了孩子们触手可及的师长与伙伴。

△学校里的皂荚树

01

让课文活起来的树

“十二年前我刚来学校报到,就被这棵树震撼了。”翟晶晶老师站在树下回忆道。那年秋天,她作为新教师走进校园,第一眼就看到树上挂满皂荚,树下围着一群捡果子的孩子。

“那个画面,让《高大的皂荚树》里的每一个字都活了起来。”翟老师说,现在教这篇课文时,学生们会兴奋地指着窗外:“老师,那边的叶子黄了!”“那根树枝又长长了!”

△老师与学生在树下互动

十二年过去,翟老师褪去青涩,送走了一届届学生。皂荚树却始终守在那里,用飘落的果实记录着时光流转。

“每年秋天,皂荚树缀满果实的时候,也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

“我们都会去捡皂荚。”四年级学生陈一菲说。

树下满是皂荚,南关小学的操场就成了孩子们的寻宝地。他们蹲在皂荚树下,仔细搜寻着坠落的果实。翟老师说:“大家还会把皂荚压出粉末用来洗手,孩子们都知道皂荚是大树送给他们的特别礼物。”

△古树名木保护牌

02

老街、古桥与百年树影相映

要理解这棵树的厚重,还得从校门外的南关街说起。

八十多岁的退休教师王老师记忆犹新:“1958年我刚来教书,老教师就告诉我,这棵树不简单。这里原本是座神庙,1937年改成小学时,树就在了。”

△1983年师生在皂荚树下合影(受访者供图)

从老郑州的“阜民门”,到清乾隆年间的熊儿桥,南关街自古车水马龙。这棵树听过商旅驼铃,闻过庙宇香火,最终选择留守于此,聆听87年琅琅的书声。

“我上学时就在树下玩。”“我孙子现在也在这里读书。”——在老邻居们口中,一棵树串起了几代人的记忆。

△当年的树屋(受访者供图)

03

最深情的告别

“那是我们离大树最近的地方。”翟晶晶还记得,她来学校没多久,学校在皂荚树的枝干间搭建了一座“梦幻书屋”,她和学生在树屋里读书时,能听见风吹过皂荚树的沙沙声。从此,这里成了孩子们最向往的角落。他们坐在树屋里读书、说悄悄话,看着皂荚从青绿变成金黄。

但好景不长,树屋存在的这几年,皂荚树却遭遇树干营养不良,有枯枝的情况发生。

△粗壮的树干

“必须拆除。”五年前,学校邀请园林专家给出了建议。拆除树屋成为第一要事。消息传来,整个校园都笼罩在不舍之中。拆除前一天,很多孩子自发来到树下,和树屋做最后的告别。

有个小女孩把脸贴在树干上说:“大树,你要好好的。”拆除那天,工人小心翼翼地将木板一块块卸下。树下围满了孩子,几个女孩忍不住哭了。翟晶晶老师红着眼眶安慰他们:“我们是在给大树‘减负’,让它更好地生长。”

△皂荚树精灵“南南”“小小”

04

生根发芽的爱

为了让陪伴更亲切,学校还为同学们创造了“南南”和“小小”两个皂荚宝宝精灵。

每年开学,新生都会收到这份特殊礼物,让精灵陪伴六年童年时光。在这所小学里,最年长的“教师”就是这棵皂荚树。它不言不语,却教会孩子们什么是生命、陪伴和爱。

△大树下的读书声

皂荚树静静伫立,等待新的故事在枝叶间生长。它的年轮里藏着几代人的童年,它的绿荫下孕育着美好的明天。

△古树荫庇一方天地

无论孩子们走得多远,只要想起母校,就会想起那棵会洗手的皂荚树,想起树下捡果子的午后,想起被大树温柔守护的童年。

而皂荚树也会记得每一个孩子;

记得1937年庙宇改学堂时的第一声钟响;

记得1958年王老师初登讲台的青涩;

记得十二年前翟老师入校时满树的欢迎;

更记得此刻正在树下读书的四年级学生陈一菲。

△枝繁叶茂的皂荚树

我在这儿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南关小学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南关街289-2号

编者按

“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守护自然与文明的珍贵遗产指明方向。

2025年3月15日,《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部我国首部针对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行政法规,以法律的坚实臂膀,为“绿色国宝”筑起全方位守护屏障。每一棵古树都是活着的历史典籍,守护它们,就是守护文化根脉,延续文明薪火。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古训,在郑州这片热土上化作跨越时空的生命交响。从阡陌交错的农耕时代到钢筋森林的现代都市,郑州的古树守护着一代又一代人,忠实地记录着城市版图的沧桑巨变。

中原网推出“古树长歌·根脉中国——寻访郑州古树”大型系列策划报道。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郑州的古树,就像去见一个久未谋面的老朋友,探寻它们所蕴含的岁月故事。

全城寻树

您家巷口可有会讲故事的百岁树翁?

一棵古树,一段往事,一腔乡愁

如您有古树线索可与我们联系

我们一起守护城市年轮

策划 | 张新彬

统筹 | 辛晓青

执行 | 赵宁 禹亚楠

撰文 | 张思沛 徐宁

摄影 | 杨飞

视频 | 杨飞

编辑 | 王淑

校对 | 李小辉

设计 | 张雪宁

特别鸣谢

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郑州市文物局/郑州市园林局/郑州市林业局/管城回族区城市管理局/管城回族区市政绿化服务中心/南关小学

以及每一位热爱古树的市民朋友们~

责任编辑: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