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西园街 酵香二十年
摘要:一张张烧饼,垒起了家,养育了儿女,也让他们见证了城市的变迁。如今,52岁的张秀丽已晋升为奶奶,5岁的小孙女常在铺子里嬉戏,有顾客来时,竟能像模像样地帮忙收钱、递饼,那稚嫩可爱的模样,常引得街坊们连声夸赞。谈及未来,张秀丽的想法朴实而深远:“俺不想让孩子再吃我们这辈人的苦。
记者 康国富
日前,市民王丽娜寻了半晌,突然闻到一股熟悉的面香裹着热气扑面而来,她长舒一口气说:“可算找着了!”
接过刚出炉的烧饼,烫得在两手间倒换,她迫不及待地咬下一口。酥脆的饼皮应声碎裂,内里柔软甘甜,焦香的芝麻和麦香瞬间充盈口腔。“20年了,还是这个味……”她眯起眼,喃喃道。炉灶后的张秀丽闻言,用围裙擦擦手,脸上绽开朴实的笑容。这饼香,已在她指间缭绕了整整20年。

忙碌中的张秀丽。
那年头,1元3个的烧饼,是安身立命的开始。时光倒回20年前。张秀丽和丈夫余绿正从平舆县玉皇庙乡来到驻马店市区,城市的光怪陆离让这对夫妇有些茫然。“初来乍到,不知道能做啥。幸亏,俺当家的会这门手艺。”于是,在美容一条街(现风光路二巷),他们支起一个简陋的烧饼摊。
“那时候,烧饼便宜,1块钱能买3个。”张秀丽回忆道。凌晨三四时,当城市还在沉睡,他们就得起床发面、生火。小小的烧饼,不仅是糊口的生意,更是他们在这座城市扎根的希望。
辗转间,摊位在变,不变的是一口老酵子的魂。城市的脉络年年更迭,烧饼铺也如浮萍般辗转。从美容一条街到张西市场,再到天龙市场,最终落脚于如今的西园街。变的是地点,不变的是那份固执的坚持。
张秀丽坚持用传统的“酵子”发面,拒绝速效的工业酵母。“传统‘酵子’发的面,有麦子本身的甜味,虽然慢,但好吃。”这老法子,是烧饼风味的灵魂。如今,她和丈夫各自守着一个铺子,他驻守解放大道,沿用古法的木炭烤炉,她则在西园街,为环保改用燃气。她总笑着说:“论口感,还是他那木炭烤得更香、更地道。”话语里,有份对传统手艺的敬重,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夫妻间的挂念。
这滋味,是撑起一个家的担当,也是甘之如饴的传承。20载光阴,在这揉捏、擀制、烘烤的重复中流逝。一张张烧饼,垒起了家,养育了儿女,也让他们见证了城市的变迁。如今,52岁的张秀丽已晋升为奶奶,5岁的小孙女常在铺子里嬉戏,有顾客来时,竟能像模像样地帮忙收钱、递饼,那稚嫩可爱的模样,常引得街坊们连声夸赞。
谈及未来,张秀丽的想法朴实而深远:“俺不想让孩子再吃我们这辈人的苦。我常对孩子说,要教育好下一代,好好读书,学好本事。”她希望孙辈有更广阔的天地。
炉火正旺,饼香如故。这弥漫在西园街的滋味,早已超越食物本身。它是创业者白手起家的辛劳,是守业者20年的专注,更是一位普通中国女性,用最朴素的方式,为生活写下的滚烫注脚。
责任编辑: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豫公网安备 4117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