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社会

“谢油菜”与《天中晚报》的25年情缘

2025-11-06 15:22 来源: 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梅雅平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谢振龙说,这些剪贴本是他多年的心血,不仅自己时常翻看,还会推荐给孩子们阅读。除了剪报,写日记也是谢振龙的日常。提及孙子,谢振龙的眼神里满是温柔。如今,翻看这些报纸剪贴本成了谢振龙晚年生活的一大乐趣。采访尾声,谢振龙捧着最新一期《天中晚报》,语气坚定。

记者 王永良

“少吃一顿饭可以,少看一期《天中晚报》就像少了点什么。”日前,记者到今年86岁的谢振龙家中采访时,他手里捧着泛黄却平整的报纸剪贴本,话语里满是对《天中晚报》的深厚情谊。这位曾因推广油菜种植技术被称作“谢油菜”的农业专家,与《天中晚报》已结缘25年。

undefined

谢振龙在日记本上记录报纸上的新鲜事、好新闻。

谢振龙和妻子李庭英,老家在南阳市宛城区。1965年,谢振龙从当时的河南农学院(现河南农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原驻马店地区农业局工作,成为一名农业科技人员。因长期专注于油菜种植推广与田间管理技术普及,他有了“谢油菜”的绰号。1993年,凭借突出贡献,他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他被聘为研究员,将半生心血都洒在了驻马店的农田里。

undefined

谢振龙的报纸剪贴本。

《天中晚报》创刊起,谢振龙便成了首批订户,此后25年,订阅报纸成了他雷打不动的习惯。“有一年因为事多漏订了,急得我连饭都没心思吃。”谢振龙笑着回忆,当时他每天跑到楼下报亭买报,还常去附近银行“借读”《天中晚报》《驻马店日报》,就怕错过任何一则新闻,“我跟晚报的感情,就像对老伴一样专情。”

在谢振龙的家中,十几本厚厚的剪贴本是最特别的“藏品”。采访中记者翻开其中一本,泛黄的报纸页面被精心裁剪、整齐粘贴,内容涵盖时事政治、健康养生等多个领域,每一页都标注着剪报日期。“不单是看,好内容我都要剪下来存着。”谢振龙说,这些剪贴本是他多年的心血,不仅自己时常翻看,还会推荐给孩子们阅读。

除了剪报,写日记也是谢振龙的日常。他会把《天中晚报》和《驻马店日报》上的新鲜事、好新闻记录下来,空闲时讲给孙子听,还会帮孙子积累作文素材。“晚报很贴近民生,上面的故事真实又生动,孙子写作文时,常能从我的日记里找到灵感。”提及孙子,谢振龙的眼神里满是温柔。

如今,翻看这些报纸剪贴本成了谢振龙晚年生活的一大乐趣。“每一篇报道都像一段回忆,看着就想起当时的生活场景。”采访中,他坦言,《天中晚报》就像自己的“精神食粮”,让他能及时了解国家大事、身边民生。

“希望《天中晚报》越办越好,我会一直订下去。”采访尾声,谢振龙捧着最新一期《天中晚报》,语气坚定。这份跨越25年的情缘,不仅是一位老人对报纸的偏爱,更见证了一份地方媒体与读者之间,最朴素也最珍贵的陪伴。

责任编辑: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