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
摘要:电话那头沉默片刻,爸爸的声音有些沙哑:“孩子上大学花费更大,等孩子大学毕业有了工作,我们再过去享清福。”我连夜赶回老家,看着病床上虚弱的妈妈,看着爸爸一夜苍老的模样,红着眼眶再次恳求:“爸爸,别等了,跟我走吧,让我来照顾你们。”
□ 王小莹
我这一生,好像都在等。
小时候,等放学的铃声,等妈妈唤我回家吃饭的炊烟。后来,等一封跨越千里的家书,等电话那头爸爸妈妈熟悉的乡音。如今,我等的是爸爸妈妈一句“好,我们过去”的承诺。这一等,便是18年。
那年暑假,我揣着盖了新房的欢喜回到老家,拉着妈妈的手,指着照片里宽敞的平房说:“妈妈,搬来我这吧,咱一家团圆。”
妈妈看着照片,眼里露出一丝欢喜,却没说话。爸爸笑着说:“不急,你们日子刚好些,我和你妈还能动,等你们把平房变成楼房再说。”
第二天上午,爸爸不知道从哪里起了一株银杏树苗,我陪着他一起把这株树苗栽在了屋角。那时的太阳刚刚升起,爸爸妈妈的笑容里满是硬朗,我便信了这个“等”,觉得时光漫长,有的是机会。
这一等,就等来了孩子上中学。每一次回乡,屋角的银杏树都高些,我也总旧事重提,爸爸总能找出新的理由:“等孩子上了大学,我们再去。”
我看着爸爸眼角渐渐堆起的皱纹,看着妈妈鬓角悄悄冒出的白发,心里掠过一丝慌乱,却又被他们“还硬朗”的话安抚下去。我想,是啊,再等等,等日子更好些,爸爸妈妈过来会舒心一点儿。
孩子考上大学那天,我第一时间给家里打电话,语气里满是期待:“爸,妈,孩子上大学了,你们该过来了吧?”电话那头沉默片刻,爸爸的声音有些沙哑:“孩子上大学花费更大,等孩子大学毕业有了工作,我们再过去享清福。”
我握着电话,忽然发现,这些年的“等”,像一张细密的网,把我和爸爸妈妈隔在了时光的两岸。我在城市小院里盼着,他们在老家的老屋里守着,我们都在等,却好像等的不是同一个明天。
后来,儿女羽翼渐丰、渐行渐远,在不同的城市里为生活打拼。我看着他们忙碌的背影,忽然想起当年的自己——也是这样,一头扎进自己的日子里,以为把日子过好就是对爸爸妈妈最好的交代。
可每次跟儿女通电话,挂了线总会想起爸爸妈妈,想起屋角那棵该长得枝繁叶茂的银杏树,想起我提了一次又一次的邀约和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再等等”。我开始怕,怕我像当年忽略自己的疲惫一样,忽略了爸爸妈妈悄悄老去的痕迹。
今年初,妈妈突然病倒,糖尿病并发症让她偏瘫卧床。我连夜赶回老家,看着病床上虚弱的妈妈,看着爸爸一夜苍老的模样,红着眼眶再次恳求:“爸爸,别等了,跟我走吧,让我来照顾你们。”爸爸缓缓点头答应,可又补充一句:“你妈这种情况听说能申请低保,等低保申请下来我们再过去。”
如今,从今年初妈妈住院到现在,我还在等。我从青丝如瀑等到华发丛生,这“等”也让爸爸妈妈从壮年步入耄耋。
时光刮成四季的风,18年了,可它谁也没有等。
责任编辑: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豫公网安备 4117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