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4年09月18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和平发展 合作共赢

发布时间:2014-09-18 15:23:09  

新华社记者 郝亚琳 崔文毅 谭晶晶

65年,弹指一挥间。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到站在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中国外交以崭新的姿态向世人讲述一个古老东方民族的复兴和梦想。

65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国外交秉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倡和平、谋合作、求发展,发出中国声音,书写中国故事,谱写了一篇又一篇华彩乐章。

 

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中国外交的变化成为中国国力提升的缩影

 

新中国第一批外交公函是由年轻的外交官们用自行车送达的。

刚刚组建的外交部对外联络时使用的交通工具,除了一辆1937年出厂的黑色“雪佛莱”轿车外,就是自行车了。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中国外交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迎来第一个建交高潮。如邓小平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取得了一个资格:人们不敢轻视我们”。

从上世纪70年代初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到1979年中美建交,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国外交从“革命外交”向“发展外交”转变。从隔阂走向融合,从以意识形态划线到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中国外交取得越来越多的成就,以建设性姿态融入世界的进程开始提速。

在美国休斯敦西蒙顿小镇的竞技场边,邓小平头戴牛仔帽的样子深深地印在了很多美国人的心中。1979年的《时代》周刊将邓小平选作了封面人物。

同年,在外交部拉美司工作的曾钢前往墨西哥学院学习。“那时深受震动,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差距,意识到不进行改革开放,中国将被世界发展的潮流所抛弃。”他说。

现在,中国已同172个国家建交,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众多国家不断发展提升双边关系,已成为中国外交的新常态。

除了传统国别外交,多边外交、会议外交、“点穴式”访问……中国外交形式日益丰富。

迄今,中国已加入上百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300多个国际公约,参与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上海合作组织、二十国集团、金砖五国等重要的多边合作机制。

中国人的身影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增强了中国的话语权。

外交成为中国维护国家利益的主战场。从海疆到陆地,从应对海洋权益争端到边界划界谈判,中国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不久前,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正式投入运行,随着中国利益的延伸和国力的增强,外交与民众也有了更为紧密的联系。

 

从患难与共到互利共赢,中国外交迈上更为宽广的合作之路 

 

2013年,习近平主席关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两大倡议一经提出,就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外界普遍认为,这一伟大设想将再次为亚洲整体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从“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方针到“真、实、亲、诚”的对非合作理念,中国以实际行动证明,愿意分享自己的发展红利。

回首历史,今天的紧密合作离不开过去的相互支持。

1963年底到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十国,所到之处百姓倾城而出,夹道欢迎。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毛泽东主席曾风趣地说,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2006年,40多位非洲国家领导人聚首北京,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推动中非合作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主席就任后首次出访,非洲三国,从领导人到普通民众,热烈欢迎中国贵宾的到来。

时光荏苒,老朋友感情日深,新朋友不断增加。

从雄奇的欧亚大陆到炎热的阿非利加,从庄园漫步到共享家宴,中外领导人亲切交流的背后,是信任、友谊和深化合作的愿望。

正式会谈后,一项项合作协议的签署、一个个民生工程的揭幕,给彼此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面对困难,与朋友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为维护地区经济金融稳定作出贡献,也赢得了地区国家的信任。十几年后,欧洲深陷主权债务危机,中国再次援手,给予欧洲及时、坚定、有力的支持。

展望未来,发展的中国将给世界带来更多机遇。

据估计,2014年至2020年间,中国累积向国外提供的进口商机将达17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将突破1.2万亿美元,将为世界其他国家贡献70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将达到27%。

中非、中拉、中阿纷纷设定新的贸易额目标,中欧合作深入发展,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启动在即……一个个宏伟目标的设立,将让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理念成为繁荣发展、福祉共享的现实。

“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习近平主席的话是中国对世界的邀约,更是承诺。“中国的发展是塔吉克斯坦的重要机遇。塔方愿意搭乘中国列车,同中国并肩前行。”塔吉克斯坦议会下院议长祖胡罗夫的话,代表了众多愿同中国发展友好合作人士的心声。

 

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命运共同体,中国外交为世界和平注入正能量

 

60年前,风光旖旎的日内瓦,新中国在世界大国外交舞台首次亮相。这是中国通过大型国际会议争取和平协商解决重大国际争端的首次尝试。

同在60年前,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事业蓬勃兴起,新生的国家渴望建立平等的国际关系。中国、印度、缅甸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这是中国国际地位及影响力日益重要的原因之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进一步发展和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的软实力。”柬埔寨和平合作学院高级研究员强万纳里这样评价。

65年来,国际格局变化调整,中国也摆脱积贫积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外交更是不断与时俱进。

“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中国外交应该有更广阔的全球视野。中国现在的外交政策更加具有塑造功能,是要去影响外部世界,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说。

中东、朝鲜半岛、非洲、阿富汗……中国在国际热点地区劝和促谈,奔走斡旋,严格按照事物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

9·11”事件震惊全球。中国不仅以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为己任,积极参与全球反恐合作,更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得到广泛认同。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狂风暴雨,中国与全球主要发展中国家和主要发达国家一道并肩携手,应对挑战,呼吁发展开放型全球经济,积极参与改善全球治理。

从南南合作到构建命运共同体,中国呼吁各国和衷共济,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传导效应非常明显。中国提出打造‘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当今时代的发展特点,与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一脉相承,是对未来世界发展走向的纲领性构想。”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曲星说。

中国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国外交过去65年的历程证明,中国梦同世界梦息息相通。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注入绵绵不绝的正能量。

  (新华社北京917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