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7年04月26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优良家风 无价之宝

发布时间:2017-04-26 07:15:48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优良家风是最好的传家宝,其对于整个社会、民族、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同样是弥足珍贵的无价之宝。它是博大精深、繁荣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大特色和国家强大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

中华民族自古就讲究家风的培育和传承。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文化没有中断的国家,在五千年文明史中,无论是繁荣昌盛的辉煌时期,还是濒临国破家亡的危难时期,中华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其中,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是一个重要原因。而在中国几千年文化发展和传承中,有一个极其独特的现象,那就是家风的传承。

家风,或者说是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交际、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被内部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循的基本德行和传统风尚,包括生活方式、审美观点、价值取向、思想作风、精神追求等,是家庭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支柱和结晶,是家庭文化的体现特色和家庭精神的浓缩。传统家风大致可以归纳为“仁义礼智信”五常和“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德。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大环境的巨大改变,让家风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提升。在当代,以家风家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和重要途径,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积极因素和巨大力量。

优良家风就是具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高尚传统道德积淀的家风,就是能够大力弘扬光荣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家庭或家族文化。

优良家风的作用是巨大的,具有一种潜在的和无形的巨大力量。这种巨大作用首先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上。孩子是父母、长辈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幸福源泉,是家庭、家族的希望和未来,也是社会和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孩子能否健康成长,顺利发展,父母的良好家教和影响是重要基础,是关键所在。俗话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正确的教育引导和积极的影响熏陶不仅能够使孩子站在正确人生道路的起点上,而且能够使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一直正确前行,永不误入歧途。反之,很有可能让孩子失败在启蒙教育中,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甚至给孩子的终生遗患无穷。优良家风虽然不能代替所有的教育,但它潜移默化的力量却是完全能够深入骨髓、刻印在孩子灵魂上的。要使孩子德才兼备,父母必须首先做到。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认为:“我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递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总司令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深有感触地说:“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走上革命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产。”朱德同志祖祖辈辈家风很好,虽然他出身极度贫寒,但其母亲(钟氏)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伟大母亲。朱德母亲朴实善良,终生勤劳耐苦,在家里、族里、邻里均能与人和睦相处,吃苦在前、吃亏在前、担当在前,而且十分开明并富有远见。她老人家在家庭生活无比艰难困苦的窘境里,始终不渝地支持朱德进行求学和革命。朱德同志成为祖国伟大的民族英雄和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的卓越领导人,其伟大母亲功不可没。这位伟大母亲于19441215在四川家乡去世,享年86岁。消息传到延安,毛泽东同志敬送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中央领导人的挽联是:“教人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钦贤母范;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保好家风。”中央党校的挽联是:“惟有劳动人民母性,能育劳动人民领袖。”

努力建设和积极培育优良家风,对于家庭和家族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在美国历史上有这样两个家族:一个是爱德华家族,一个是珠克家族。爱德华是一位品行高洁、道德高尚、勤勉严谨、博学多才的哲学家,且十分注重对家人和族人的正确教育和积极影响,他的8代子孙中出了十三位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和诗人、20多位议员和一位副总统,几乎没出坏人;而珠克是个酒鬼和赌徒,他的8代子孙中有300多人是乞丐,7名杀人犯和60多个盗贼,很争气、很有出息的人寥寥无几。这些例证充分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一个家庭或家族,其家风的好与坏,都有着长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都会无形而又深刻地影响着后人的成长与发展。这个道理,在我国历史上和当代里的诸多家庭和家族中均有着清晰的、鲜明的体现。东汉时期著名政治家杨震自幼勤奋好学、艰苦朴素,后身居高官,历任太守、刺史、司徒、太尉等。他为官清廉,刚直不阿,嫉恶如仇,勇于担当,同时十分注重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他不留物质财产于子孙,只留清白家风于后代,美名传天下,为历代后人所赞颂,其后人很多都效仿他,不负期待。史书称“自震至彪,四世三公,德业相继。”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范仲淹出身贫微,酷爱读书,崇俭尚廉,乐善好施,有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深修养和宽广胸襟,同时十分注重优良家风的培育。他不仅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伟大情怀严于律己,而且使其成为他的家风,以此教育和要求他的孩子们。于是,其父子三人均忧国忧民,勤于政事,廉洁奉公,在朝中几度为相,并留下清官美名,让众人有口皆卑。

优良家风虽属意识形态,是精神层面上的说法,但不是虚无的,而是具体的。它的形成,与长辈息息相关,是长辈给晚辈种种美德言传身教的结果,是长辈给晚辈优秀文化、精神力量持之以恒传递和灌输的结果,是长辈让好规矩在春风化雨、循循善诱、身体力行中世代传承的结果,而且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和数代人的不懈努力与日积月累。它的形成是后人通过对前世无数个家庭、家族文化特征进行扬长避短、吐故纳新,对其成功经验、失败教训进行系统总结,并提炼和结晶成为适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实际的重要法宝,从而可以引领家庭或家族不断走向辉煌。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家族和后人170多年来一直经久不衰,据很多著名专家和学者分析,与其高度重视优良家风建设、培育、传承、发扬是密不可分的。曾国藩终生为家风建设和家庭教育花费了巨大的气力,倾注了无数的心血。他认真传承祖上总结的“早扫考宝,书疏鱼猪”,“不信僧巫、地仙、医药”等家训。他的“以靠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我家中断不可积钱,断不可增添田产房宅”的高尚官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一世之家规”,“盛时常作败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的辩证的持家思想,“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的美好做人道德等,对他庞大的家族和众多后人都产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他的家族八代人中,不仅一直人气旺盛,而且大多功成名就,在政治、军事、外交、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颇有建树的就有240多人,例如著名外交家曾纪泽,著名教育家曾约农、曾宝荪等。据说,在曾国藩这么多的后人中,几乎个个作风正派,几乎没有违法乱纪、违反道德或不思进取、不学无术者。

优良家风对民族和国家都是十分有益和非常重要的。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细胞,家风不仅影响着家庭的幸福和发展,也影响着国家的富强和前途。“家国同构,家国难分,”优良家风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细胞,是祖国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是国家不断繁荣昌盛的前提。先贤们有这样的论断:“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家风正则民风淳。特别是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其家风的优劣,不仅影响着民风、社风的状况,更直接影响着党风政风的好坏,影响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与成败。

家风是当代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血脉。优良的家风,是每个人热爱祖国,为祖国建设和发展而努力奋斗的精神灯塔,是每个人为构建和谐美好社会而无私奉献的力量源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们生活、认识、行动中的生动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家风建设提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注重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明确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高度重视家风建设,积极培育、弘扬优良家风,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美好家庭和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和造就优秀子孙后代的必然要求,是祖国永远灿烂美好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优良家风是无价之宝,这是一个永恒的科学命题。⑥2

(作者系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党委委员、纪检监察室主任)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