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7年10月11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筑实力驻马店 喜迎党的十九大

发布时间:2017-10-11 08:20:24  

 共筑实力驻马店喜迎党的十九大

——“十八大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实践新经验新做法新成效”理论研讨会发言摘要

编者按 近日,市委宣传部组织召开了“十八大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实践、新经验、新做法、新成效”理论研讨会。会上,“十八大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实践、新经验、新做法、新成效”理论研讨征文活动优秀文章作者和相关单位同志先后围绕探索推进协商民主、提高履行职能实效、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二十周年成就、我市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创新路、我市残疾人事业工作成就、我市工业发展成效措施、我市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工作开展情况及黄淮学院转型升级等进行了交流发言。会议要求,要进一步提升认识,做好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实践、新经验、新做法的总结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中央、省委、市委重要会议精神,干成了一批强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办妥了一批多年想办办不了的要事,实现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突破。做好新实践、新经验、新做法、新成效的梳理总结对展示发展成就、指导实际工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当前,我市正处在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时期,新形势、新任务既为全市广大理论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要求理论工作者具有更大的作为。大家要联系我市实际,围绕贯彻实施“十三五”规划、决胜全面小康、“四个驻马店”建设、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党的建设、精准扶贫等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推出一批精品,用理论创新的成果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回应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同时,要强化阐释解读,把党的重大理论政策和社会热点阐释好解读好,从根本上把原理说清楚、把道理讲明白,帮助人们提高辨别能力,有效抵御各种歪理谬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探索推进协商民主提高履行职能实效

市政协调研室 魏文生

近年来,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各级关于推进政协协商民主的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构建以政协全会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和双月协商座谈会为重点,以界别协商、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协商为常态的协商议政工作格局,不断推动政协协商民主,增强了服务科学发展实效。

一、着眼服务党委、政府决策,深入搞好专题协商

充分利用政协全体会议集中开展专题协商。把开展专题协商列入政协全会委员分组讨论重要议题,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重大民生问题有重点地选定若干题目,组织委员深度开展协商讨论。精心筹备召开政协常委会议重点搞好专题协商。每年选择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精心组织常委会议进行专题议政。建立双月协商座谈会制度推进专题协商。会前认真开展调研、深入了解情况,会中广泛发扬民主、充分协商讨论,会后认真梳理归纳意见、建议,形成协商专报报送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

二、着眼协调各方利益,广泛开展界别协商

突出政协界别组成特色选题。突出发挥界别在协调各方面关系、维护群众利益等方面的作用,注重把握“党政重视、群众关心、界别所长”的结合点,广泛征求意见,精心筛选把关,科学选定界别协商课题,提高了界别协商的针对性。发挥政协界别优势开展协商活动。各专委会牵头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界别,通过开展界别调研视察活动、召开界别委员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协商。

三、着眼促进部门工作,不断扩大对口协商

密切沟通联系,扩大合作交流。市政协各专委会和对口单位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互通信息,扩大交流。市政协各专委会开展调研视察活动,各对口单位完成重大任务,都主动邀请对方参与。周密制订计划,做到有的放矢。各专委会在每年初与市直对口单位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协商确定年度对口协商课议题、协调工作安排,增强了协商内容的针对性和协商活动开展的计划性。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协商实效。各专委会精心组织开展对口协商活动,组织政协委员深入了解情况,讲真话、献诤言,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四、着眼提高工作实效,狠抓提案办理协商

重视撰写提案协商。市政协提案委通过报刊公告、网上征集、手机短信征询、信函告知等途径,了解党委、政府关注和人民群众意愿,广泛征集提案线索,归纳整理成提案参考题目,提前通知政协委员,正确把握提案选题方向。加强提案审查和交办协商。在提案审查过程中,充分协商讨论,严把审查质量关。在重点提案遴选过程中,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市政协各专委会的协商。在提案办理过程中,加强与党委、政府督查室等部门沟通,共同协商确定承办单位、召开提案交办会议。狠抓提案办理协商。市政协加强与党政部门联系合作,强化提案者参与,注重与提案承办单位协商,共同解决提案办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检查督促提案办理工作落实。

我市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工作的调查研究

市财政局 翟富坤 秦 峰 麻明明

为促进我市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工作规范有序发展,掀起我市PPP工作和公共服务领域项目建设的新高潮,市财政局邀请PPP专家组成两个调研组,对各县区PPP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至2017年6月30日,我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储备库共储备项目54个,总投资需求达812.7609亿元。我市有18个项目通过政府采购确定社会资本方,总投资需求269.656亿元,我市落地项目个数在全省排第四位,落地项目的投资需求在全省排第三位。我市PPP项目落地率处于全省先进位次。

对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工作规范有序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大PPP培训力度,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建议组织由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的全市领导干部PPP知识专场培训会,提高领导干部对投融资体制改革及PPP模式推广运用的认识和理解,解决领导观念和思路问题。同时,组织全市PPP业务骨干进行常态化业务培训,通过专家解读、实地学习解决PPP工作的技术能力问题。

二是各县区要建立健全专门机构,为PPP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建议各县区政府设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管理中心(PPP中心)或指定专门机构,明确岗位职责,解决人员编制,履行PPP工作责任。同时,成立县级PPP工作协调机构,解决PPP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是各县区要做好PPP项目储备工作。建议各县区政府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发展和社会需求,认真做好PPP项目的发起、包装和筛选工作,建立区域性PPP项目储备库,积极争取进入市级储备库和省级项目库,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编制本地区PPP项目开发目录。

四是各县区要为PPP项目提供必要的融资支持。建议各县区积极争取国家财政部PPP专项基金和河南省PPP引导基金,采用各种方式加大PPP项目融资推介力度,帮助解决PPP项目融资问题。同时,建议市政府根据发展需要,待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筹备组建我市PPP引导基金,为我市PPP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五是各县区要依法合规推动PPP工作。PPP项目生命周期较长,面临的风险因素较多,因此建议各县区要把依法合规贯穿于PPP工作和项目操作的全过程,综合考虑政府风险,量力而行,减少政府不必要的财政负担,切实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各县区在推广运用PPP模式工作中,做到既不要过热,又不能过冷,要抓住机遇、统筹规划、科学决策,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质量,为我市地方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新的经验。

中国农加工洽谈会带给驻马店的变化

市农业局

自1998年以来,农业部、河南省政府连续在驻马店市成功举办了20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经过不断创新和提升,会议的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广、效果越来越好,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信息化程度逐年提升,已成为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业领域极具影响力的5A级展会,对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作为大会承办城市,始终坚持以承办中国农加工洽谈会为平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洽谈落地一大批投资项目,培育壮大了食品、能源煤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建材、轻纺六大主导产业,加快了农产品、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中国农加工洽谈会已成为我市对外开放的一张亮丽名片。

通过办会,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对外开放程度,推动了农业交流合作。借助中国农加工洽谈会这一平台,依托我市区位优势,深入开展“迎盛会 大招商”活动,先后引进了泰国正大,台湾徐福记、康师傅,河北君乐宝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同时英国、瑞典、澳大利亚等国家围绕畜牧养殖、肉类加工、养殖设备、食用菌种植和高筋面制品加工技术与我市开展了广泛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

通过办会,进一步提升了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加速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至2016年底,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1355家,吸纳17.6万人就业。累计实现总产值1500亿元,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0多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15家,形成了我市第一个超千亿级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为把我市打造成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办会,进一步加快了产业科技进步,有力促进了我市“互联网+现代农业”迅速发展。2016年底,我市已有中小型电子商务企业3500多家,其中2800多家开展网上交易,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246.3亿元;我市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电子商务产业园7个、乡镇服务站260个、乡镇社区门店1000多个,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电子商务体系和物流快递网点已基本形成。

通过办会,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20年前的15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8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20多个百分点。仅2016年,市中心城区就实施了五大类304个重点城建项目,总投资190亿元。新增绿地142.6万平方米,绿地总面积达2768万平方米,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34.6%、40.6%和11.12平方米,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吸纳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通过办会,进一步促进了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牢固树立“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理念,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广大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干部群众发展意识、开放意识、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树立了我市诚信、开放、创新、自强的良好形象。

开拓创新务实重干新型工业化谱新篇

市工信委 李瑞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工业经济在“工业强市”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驻马店行动纲要》等规划引领下,以创新发展为主题,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突出特色主导、龙头带动、技改提升、集聚发展,千方百计扩总量、优存量、提层次、增效益,在新型工业化的征程中实现了新突破、新跨越、新发展。

一、五年的务实苦干,喜结硕果

工业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至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509家,实现工业增加值630.9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

产业集群发展彰显新效应。食品、装备制造、轻纺、能源和煤化工、生物医药、建材等优势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1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分别为2812.96亿元、187.32亿元,在规上工业的占比分别为98%、90.14%。

培优育强工作取得新成效。至2016年,全市成功培育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工业企业562家。

两化深度融合迈出新步伐。目前,已成功培育智能工厂2个、智能车间5个,昊华骏化、天方药业、中集华骏等重点企业两化融合程度均达到了国家先进标准。

二、五年的强力举措,赶超发展

抓政策,加大行业指导力度。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中共驻马店市委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驻马店行动纲要的通知》等文件,促进工业经济上规模、上水平、上质量、上效益。每年依据主要指标进行工业经济综合考核,给予政治荣誉和经济奖励,营造比、学、赶、超的发展氛围。

抓转型,促进工业提质增效。实施技改提升工程,鼓励企业研发应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大幅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共计200多万吨,涉及工业企业23家。坚持发展与节能同步、开发与节约并举,推进清洁生产,已有9家企业使用清洁生产技术23项。

抓集聚,促进产业集约发展。实施百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强化纵向链接、横向配套、绿色安全,主导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零星零散到集中集聚的嬗变。至2016年,全市产业集聚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在全市的比重为84.53%,千亿级食品产业集群初见雏形,装备制造、轻纺产业突破500亿级,初步形成特色百亿级产业集群7个。

抓骨干,培育壮大企业集团。市政府每年认定公布30强、30高、30新工业企业名单,并实时监测和动态管理。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进行战略合作,加快规模裂变扩张,实现资源高效配置。

抓融合,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以昊华骏化、天方药业为典范,推进企业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应用工业机器人100多台,77%以上建立了门户网站,60%以上应用了办公OA系统并开展了电子商务。市产业集聚区和遂平县产业集聚区被评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抓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完善领导联系企业、现场联席办公等工作机制,推动服务企业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驻马店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思考

市委党校 张 赞

2017年7月,经济欠发达地区驻马店市一跃跻身国家卫生城市行列。创卫成功的一系列经验做法值得认真总结。

一、欠发达地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

我市长期受人口多、底子薄,工业实力不强、城乡发展不协调,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等制约,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过程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

二、驻马店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主要做法

第一,坚持高位推动,确立中心地位。强化组织领导,思想高度统一;完善政策支撑,目标高度一致;层层分解任务,责任高度明确。

第二,坚持全民参与,层层发动、多方联动、社会推动,积极营造氛围。

第三,坚持创新举措,确保高效运转。建立稳定的财政奖励措施,建立“两条线管理”机制,实施“点线面”网格管理模式,严格督导问责追责制度。

第四,坚持加大投入,补齐城市短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加大城市管理整改力度。

三、驻马店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成功经验

坚持为民创建、创建惠民的思想理念。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规格高规模大的动员会、推进会、攻坚会、培训会,把党员干部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上来,有效解决了“为谁创建”、“谁来创建”、“如何创建”问题,以实际成果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为全面创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实施创卫细胞工程。创卫以来,完善了爱国卫生工作机制,健全了市、区、办事处、社区(村)四级爱国卫生组织管理网络,市区所有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都建立了爱国卫生组织机构,积极开展卫生先进乡镇(办事处)、社区和单位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了重视和参与创卫工作的良好态势。

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实现市场化运行管理。对市中心城区所有的公厕和旱厕,由市财政全额拨付资金,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升级改造;部分办事处引进专业环卫公司,开展日常保洁工作,办事处进行监督考核。

完善各项城市管理制度和措施。出台了加强市中心城区规划管理意见,进一步理顺市、区、街道和社区的管理权限及责任,实现管理重心下移,不断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效能。理顺了环卫管理体制,变多家管理为两家管理,主次干道由各区环卫部门管理,背街小巷由办事处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环卫保洁水平。

加快推动了依法管理城市进程。我市在取得地方立法权之后,首先将《驻马店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作为第一批立法计划,现已进入草案起草阶段,目前草案正面向社会征求意见,之后将进入立法程序。这部法规为巩固和提升创卫成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建立了“9+1”城市长效管理机制。2016年,市政府出台了市民文明行为规范、市中心城区公共厕所、早夜市禁止占道经营店外销售、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文明交通等9个管理办法。

攻坚克难全力推进全面实现残疾人同步小康

市残联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向全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十三五”时期是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决胜时期。我市有残疾人60.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近7%。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残疾人事业紧紧围绕实现残疾人脱贫攻坚目标,着力在推动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提升、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和基础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上下功夫,努力确保2020年全市残疾人能安居乐业,生活得更加殷实、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达到更高质量的全面小康。 

一、全面做实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对重度残疾人全面实施兜底保障

残疾人民生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我市将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按照最高补差予以救助,出台《驻马店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办法》,为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同时,加强对残疾人证的核发监管,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确保每位残疾人都能享受国家的特惠政策。

二、全面实施残疾人精准扶贫

各级残联建立贫困残疾人建档立卡机制,实行精准识别,4.15万贫困残疾人纳入建档立卡,全面实施行业扶贫,通过基地辐射带动,安置2000多名残疾人就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全市近万名党员干部参与助残扶贫,累计帮扶残疾人4万人次。多元化发展残疾人托养、社区(村委)安养服务,建立20个阳光家园,为1100多名重度残疾人提供集中托养服务,为7700多名贫困残疾人实施危房改造,为1200多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为2.7万名贫困肢体残疾人轮椅车发放燃油补贴,切实保障了重度贫困残疾人的基本民生。

三、深入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

探索实践“医教结合、特教提升、融合教育”的康复教育发展新路子,通过“互联网+”、“云康复”平台对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教育,为2368名0~6岁残疾儿童实施免费康复训练。巩固完善全市残疾人社区康复站规范化建设,利用各类慈善机构开展社会帮扶,开展送温暖活动。 

四、促进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增收

通过“互联网+”、“云服务”等电商平台,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选择更多的适合残疾人需求的培训项目,扩大培训规模,为残疾人开辟更多的就业门路,提供就业服务。

五、全面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

进一步贯彻落实《河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全面推进全纳教育,建立义务和非义务学段相衔接、教育与康复并重、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加大对生活贫困残疾大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大学生子女的就学资助力度。

六、全面提升残联综合服务能力

聚焦解决群团组织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聚焦服务残疾人,狠抓残联队伍的担当意识,切实增强群团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以任务促建设,以建设保任务,发挥好残联组织在带领残疾人奔小康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培育发展助残社会组织,提升基层残联精准服务能力。

坚持改革创新深化转型升级

黄淮学院 张楠楠

近年来,黄淮学院围绕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聚焦应用,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力推动学校整体深度转型,学校被确定为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研究试点院校、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首批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一、转变办学模式: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了驻马店电子商务学院、骏化学院等5个具有行业特色的二级学院,形成了政、校、企共同参与的合作治理机制;与中兴通讯、德国菲尼克斯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了“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等平台。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了“共建、共享、共赢”的良性互动态势。

二、构建特色专业集群:对接区域产业升级变革

瞄准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推进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学校新增了制药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物联网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金融工程、自动化、数字媒体艺术7个专业,同时重点建设信息技术类、土木建筑类、文化艺术类、管理服务类、机械电子类和化学与生物工程类6个特色专业集群,分别对接地方产业。

三、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实施“双师双聘双百工程”

实施“双师人才引聘计划”。学校积极争取双师双能型人才专项编制,把行业企业经历、职业资格证书等作为人才招聘选用重要依据。同时,积极推进在学校、二级学院每年聘请行业专才、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来校兼职任教。

实施“双师能力提升计划”。学校建设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在行业企事业单位设立专业教师流动工作站,每年选派专业教师到生产一线和相关机构参加专业实践。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产学研合作、教学做一体”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全面带动讨论式、启发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立创新创业学院,组建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每年设立300万元创新创业孵化基金,构建“1+N”创客空间集群,形成了以“五个融入”为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孵化出21个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

五、加强应用型科学研究:融入地方创新驱动发展体系

突出应用型科研导向。学校与30多家地方企业共建28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技术集成服务中心,获批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与市委组织部共同实施“院企人才合作工程”,积极参与地方文化传承创新;与市旅游局联合制作了《盘古开天》《传奇天中》等旅游动漫电影;与市文化局等共建3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传承基地”,策划出版了《重阳文化》等6部地方民间文化专著。

六、打造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服务我省“一带一路”倡议

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积极构建开放包容、协同育人、对接世界视野办学格局。目前,学校已与20多所高校合作培养毕业生10000多名,输送1000名学生出国留学,合作办学项目12个。学校连续承办了四届教育部“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搭建了中外教育界、企业界交流与合作的国际化平台。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