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7年10月15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施教有大道 《<老子>的教育智慧》读后

发布时间:2017-10-16 08:40:26  

□ 樊 婉

《老子》又名《道德经》。天地有大道,尽在《老子》中。

老子被誉为东方三大圣人之首。老子的智慧深邃、玄妙,仰望太虚,俯察人心,给人的警醒堪为醍醐灌顶。这种深刻的智慧源于《老子》对人性的锐利洞察: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老子认同趋利避害的人性,但他不能认同这种欲望的甚、奢和泰。因为恰恰是趋利避害的追求,使人陷入种种误区,乃至越来越背离天道而不自察。时至今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力争上游”成为师生家长信奉圭臬,“处下”、“不争”,几成笑谈。

当有一天,吴富安所著《<老子>的教育智慧》一书摆在面前的时候,我们才发觉,老子的教育智慧,由道而德,那么渺远,却又近在眼前。“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这本书通过逐章解读《老子》所蕴含的教育之理,把我们从玄妙玄通之境带到竞争残酷的现实世界,带到孩子面前、家长面前、老师面前,告诉你我他:你太急,你太躁,你太累;你有病,病得还不轻。

这本书对我触动很深,让我扪心自问三个问题,一是三观正不正,二是方法对不对,三是境界高不高。三个问题逐条摆出来,发现自己无论处事还是教子,都过于粗率随意,缺乏修炼修为和长远谋划的底子。就如要完成一幅画作,仅仅画了一张草图轮廓而已,真正的合理布局、细节勾勒、着色渲染还大片空白。这片空白缺乏的就是老子的教育智慧,确切地说,是吴富安式的教育智慧。

书中所举学生因压力大而抑郁乃至自杀的事例让人痛心,它折射的就是三观问题、情感和责任问题。老子重视生命,强调“贵身”思想,“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珍爱生命和责任意识,比一时的成绩出色更为重要。人生的问卷很长很长,伴随终生,生命却只有一次!如果有春风化雨般的关爱,如果有相信未来的开阔胸怀,如果有对生命负责的担当……也许悲剧不会发生。再看看近来网上的一则新闻:父母感叹,“含辛茹苦把孩子培养成了白眼狼”。“白眼狼”们为什么没有感恩之心,他们平日里接受的究竟是什么样的情感教育,这里面没有父母急功近利的“功劳”吗?道德二字,密不可分,失道则失德,这无疑是一个家庭一辈子的悲剧。

在方法问题上,最集中的焦点问题应该是家长“说不说”了。“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家长们积极投身孩子教育,说教不止,老子却奉行“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主张行“不言之教”,这在家长们看来,简直就是不负责任。然而,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却会发现老子的“希言自然”,恰似一剂清凉散,敷贴在一颗肝火旺盛的心上。原本要对孩子嘱咐的一大堆话,斟酌取舍一番,最后可能缩减到了一句两句。但也许那一句,会有“一句顶一万句”的效果。

教育孩子,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归根结底源于个人境界的高低。看得长远,不会急功近利;淡泊名利,不会利令智昏,“故知足不辱”、“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奉行减法哲学“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推崇虚和静“致虚极,守静笃”。浮躁的当下,无论家长还是学生,缺的正是这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心态。崇尚“速成”的今天,又有多少家长能给孩子“大器晚成”般的从容期待?老子强调“处下”、“不争”,主张“自胜”,自我超越,这又是多么超前的先见之明!老子指出的“无用之用”,看见的是一般人看不见的深邃。以我个人的理解,那个“无用之用”对于孩子来说,当下指的也许就是木心感慨的审美力。木心曾感叹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具体到孩子的素质教育上,其丰富多样性,实在耐人寻味。而“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绝对是老子在用一流的审美眼光勾勒的幸福人生的盛世图景。这又何尝不是世人追求的终极目标呢?此中大境界,实非世俗人等所能想象。

是啊,智慧老子,老子智慧!“道可道,非常道”,《老子》“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有人说它是帝王治世奇书,有人说它是攻伐用兵良策,当今天我们读《<老子>的教育智慧》一书时,不得不由衷感叹:经吴老师重点解读,《老子》原来蕴含着这般丰富、深刻的教育之道!

这本书写得通透。通透一是源于作者哲学功底深厚,多年研究《老子》,深谙大典奥义,思精理熟。二是源于作者多年来以身践行“希言自然”的教育之道,注重基础,因势利导,不仅把学业优秀的女儿顺利送进北大,更是辛勤数载耕耘教苑,桃李芳芳名满天中。吴老师在市一高讲授政治课,是我市名师、省骨干教师,授课常融哲学、国学、时事、生活于一堂,辩证法、方法论、三观教育,深入浅出,启迪心智,深受学生欢迎。潜心育人志于道,沿波导源,行文入情,因为懂得,玄奥也说得明白清澈。

这本书写得真诚。《老子》里究竟有多少教育之道,全在作者提纲挈领的重点解读。需要重点解读的部分,往往就是作者要阐发的见解或要针砭的“时弊”。或用古典寓言,或用新闻事例,援引素材恰当、生动、可信、丰富,涉及孩子成长路上问题种种,可谓切中要害、挖掘深邃、用心良苦。

这本书写得朴素。“圣人被褐而怀玉”,作者以老子为师,为人为师,素朴自然,信奉“朴”和“素”的本质力量,“澄怀观道,抱朴为器”,是今不多见的纯粹之人。本书以老论教,文约而义丰,言语力求简洁明白,行文注重内涵引申,“高怀见物理,和气得天真”,妙理旨趣,如剥春笋,新义层出。

当我把这本书认真读完第二遍,貌似读懂了立身处事的技和道,忽觉世间有些东西看得越远越好,有些东西放弃得越早越好,要做加法的,也许用减法最好。书页字里行间,有种连绵不绝的蓬勃力量,又似暗香浮动,让人想起梅花。“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真的跟读前有所不同了。一颗匆忙纷乱的心,找到了好好静养调整一番的契机。再品杜甫“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句,突然有了往日没有的慨然理解!君子知命,达人息机。知白守黑,知荣守辱。知否?息否?也许这是本书留给我们的又一个思考题。

乘道御风, 读完吴富安的这本书,有壮游归来的感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