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7年12月12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警钟长鸣满乾坤 评新编历史剧《蔡桓公》

发布时间:2017-12-12 09:06:26  

□王 申

由我市著名编剧、农民艺术家陈玉德创作,上蔡县豫剧团排演的新编历史剧《蔡桓公》,在第十四届河南省戏剧大赛预赛暨新创剧目演出进入决赛后,根据专家意见,做了大幅度修改。2017年11月5日晚,在遂平县文化艺术中心剧场参加大赛决赛,受到评委和观众好评。好在哪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谈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坚持主流价值的导向戏。戏剧创作实践说明,任何历史剧都是现代戏,同样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以民族精神为魂,弘扬主旋律,歌颂真善美,宣传正能量。提到蔡桓公,很多人会想到初中语文课本——《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结构简短,借喻手法,讽喻“讳疾忌医”的沉痛教训。寓意隐瞒病情,不愿医治;引申义是有错误,害怕批评。《蔡桓公》剧的讨巧之处,是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期盼,站在人性和道德审美的高度,独具匠心把中华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紧密结合,走出一条与传统戏剧的不同路径。从带有讽喻的寓言故事中寻找亮点,从家喻户晓的沉痛教训里追究真理,对原有故事中的情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繁则繁、应简则简,把蔡桓公打造成一个有血有肉、雄才大略、治国有方的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敢担当的人,一个爱民、亲民、为民、让百姓致富的人,一个为国家舍身忘我、乐于奉献的人,浓墨重彩他的家国情怀、豪情壮志。大幕开启,天降暴雨,洪水肆虐,百姓遇难,他颁诏筑堤;水患刚过,瘟疫蔓延,他手腕红肿,说是个人小疾,无甚要紧,令扁鹊为百姓诊治;需要他卧榻静养,他又因国事繁忙,无暇治疗;寿堂三诊病入膏肓,惊闻楚国来犯,他竟带病披甲,亲自上阵,击鼓助威,杀退敌兵,气断身亡。他的所作所为,或为国病死、或为国累死,哪一种结果都尽在情理之中,旨在打造一位叱咤风云、建功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明君主,树立一位执政为民、保家卫国、将生死置至度外的不朽楷模。人物形象的升华,融进了社会主流价值基因,促成戏剧主题思想同时升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脉同源,与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一脉相传,彰显新编历史剧的厚重和现实意义。

抒发官民真情的哲理戏。全剧透着:官以民为本,国以民为基;富国先富民,强国民则安的执政理念。蔡桓公的“讳疾忌医”,均因国事、民事而耽搁。当扁鹊让他卧榻静养时,他想到的是:“百姓事情大如天,千头万绪急待办,卧榻将养在宫銮,孤心何安?”抒发了他对百姓的赤子之心。剧情跌宕起伏、层次分明、环环相扣,一次比一次强烈、一次比一次具有冲击力,不断引起剧场观众的共鸣。人们看到的蔡桓公,为蔡国社稷而生,为民生立命而生,为百姓励精图治,自我加压、自我奋进,终积劳成疾、病入膏肓;人之将死,大彻大悟,情感如山洪暴发,一泻千里。蔡桓公疚心自责:“愧对扁鹊好言劝,愧对相国忠良言,愧对姬延无娘儿,愧对贤妻情万千,愧对蔡国好百姓,愧对蔡门列祖先,至如今,后悔晚,生也难、死也难、生死两难泪涓涓,我哭望苍天!”蔡桓公的所作所为,皆为民生之大事,安邦之大策,理政之大任,富民之大担当,强国之大使命。当证据确凿,证明鲁周克扣赈灾粮款、贪污腐败、企图篡位时,一个“斩”字当立决,彰显他处事的果断。在得知自己再不能为国效力时,即让位于新君,发出撕心裂肺的嘱托:“治国理政需谨慎,礼贤下士仰仗贤臣,励精图治百业振,为黎民永葆社稷万年春。”其决策与行为,反映他对民生的关爱,对国家安危的牵挂,如铜钟大吕,振聋发聩,余音绕梁。颠覆了千百年来,人们对蔡桓公“讳疾忌医”的看法。蔡桓公不再是寓言故事中的悲情人物,而是新编历史剧舞台上的心系百姓、拓疆强国、鞠躬尽瘁,直至献身,史诗般的悲壮楷模。

扬弃讳疾忌医的警世戏。哲理戏创作,要找到一种适合哲学思维的叙事方式。大家知道,寓言故事是一种文学题材,具有虚构和人为因素,讽喻及教训是其突出特点。《扁鹊见蔡桓公》亦如此。从史料得知,蔡桓公在蔡国执政20多年,勤政爱民,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开放包容,邦交四邻;兴修水利,五谷丰登;百姓富足,政绩卓著,堪称明君。该剧抓住史料中蔡桓公的“明君”形象,在遵循戏剧创作规律的同时,依据哲学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大胆进行舞台艺术上的哲学推演,找到了适合哲理剧的叙事方式。首先,对故事中的“讳”进行否定,做出作为国君的蔡桓公不可能“讳疾忌医”的判断,进行哲理上的第一次否定。其次,对寓言故事中的“忌”,与史料进行对冲,艺术地放大蔡桓公执政时期的卓著政绩,演绎他励精图治、强国富民的形象,进行第二次否定。最后,接着深挖蔡桓公不愿治病的真实原因,为国为民延误治病,来了个哲学思维上的否定之否定,即扬弃的戏剧效果。蔡桓公便成了带病创业、勤奋做事、治国理政、德高风清的明君。瘟疫蔓延时,他先人后己,让扁鹊为百姓治病;在将要服药时,因国事繁忙延误服药,直至小病不治,酿成大患;最后为保家卫国,战死疆场。这种为民为国贻误自己病情的行为,令人为之动容,与古代官员春蚕到死丝方尽、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举,与现代英模无私奉献、不怕牺牲、忠贞报国的思想境界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舞台上的蔡桓公,没有了隐瞒病情的说辞,多了为民操劳的情怀,哲理戏就变成了警世戏,彰显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根和时代精神之魂,揭示的是舍身为民、乐于奉献、英勇献身的惊人壮举。 

追求道德审美的未来戏。“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杯”。衡量一个官员特别是一位国君,不仅是其在位时的政绩,而是由以民为本、大忠大孝、大情大爱彰显出的道德情操和人格支撑。该剧关注的是蔡桓公在重大事件、危机关头内心世界情感的挖掘。大体上处理好了三种关系:在百姓利益与国家利益出现矛盾时,以百姓利益为重;在个人存亡与国家危亡出现矛盾时,以国家安全为重;在民众福祉与国君个人安危出现矛盾时,以民众安危为重。时刻渗透着他对百姓的情与爱、对国家的忠与孝、对民生与国家的使命与担当。同时,在塑造剧中几个主要戏剧人物形象上,也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如君主、相国、乡婆、肖虎等几个正面人物。特别是蔡桓公从美好心灵折射出的爱民如子、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忠于职守、开放包容和仁义礼智信的人格魅力,令不同道德层面的人为之叹服。戏曲一旦进入道德审美境界,一切私心杂念荡然无存,个人己见不再固守,正义能量便会升腾,如痴如醉地被剧情吸引,随剧情喜而喜,随剧情悲而悲,彰显出道德审美的可贵。蔡桓公为国为民积劳成疾、小病不治伤身、小错不纠乱政的道理,反证出有病早治、无病早防的重要,与当今社会倡导的“我运动,我健康,健康中国”脉搏共振,就像主题曲揭示的那样:“蔡国桓公一代君,为国为民捐躯身。虽死犹生浩气在,名垂青史万古存!”对于引领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建设,净化人们的心灵,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均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十年磨一戏”。《蔡桓公》剧的首演成功,因时间紧迫,还显得粗糙,有些“戏眼”还没点亮,有些哲理性阐述还不尽人意。值得肯定的是,戏剧走势找准了方向。可以相信,有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县文广新局的全力支持,县剧团一定会奋发努力,精心打磨,假以时日,一定会将《蔡桓公》剧打造成戏曲精品,成为我市叫得响的又一张艺术名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