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8年01月17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快文化产业开发 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发布时间:2018-01-17 08:39:53  

 □ 黄广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强调必须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和政治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特征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形式是不稳定的。笔者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综合分析,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角度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问题。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概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加快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用多元化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往往采取政府投入资金、通过录像录音等方式进行传承与保护。这些保护方式的优点是见效快、成效显著,能用最短的时间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貌。在学术研究和保护静态的文化遗产方面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动态的、表演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机制就是让它有传承下去的自我生存能力,这种生存能力包括它的传承体系和传播方式。市场经济时代,可由政府引导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以竞争的压力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存活力,通过市场推广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存空间。这种保护方式的优点是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创造效益,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保护发展。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与传承保护的目的和意义

要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问题。蕴藏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如何将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保护和提高劳动者创造艺术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并得到社会的尊重是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继续存活的基础。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与传承保护之间遵循的原则

无论是固态文化遗产,还是动态文化遗产,都应该在确保文化遗产不被破坏的前提下,通过切实可行的市场运作,使其走出生存困境、焕发生机与活力,完成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开发,并实现文化保护与产业开发的良性循环。

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同时也要遵循市场经济与文化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寻求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实现两者相互统一,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最具特色和市场前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开发,发展其产业优势。 

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以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重点,先在国家级表演、舞蹈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现突破,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和带动效应,进一步促进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最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全面发展。

遵循市场规律、恪守文艺规律的原则。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市场规律运作,发挥市场对产业的调节作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适应社会的需要。

产业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转化为经济优势,注重保护其原始文化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不受破坏。

发挥人才资源优势的原则。合理利用人才这一无形资产,调动经营人才的积极性,用其所长、发挥优势,进一步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开发的进度。

四、丰富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驻马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西平的“西平大铜器”、 汝南的“罗卷戏”、确山的“打铁花”等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西平的大铜器历史悠久、流传广泛,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群众参与最多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是一种独具风格的闹年器乐。汝南的罗卷戏俗称喇叭戏,罗卷戏行当独特,各行当表演从不同角度把武术、杂技、狮舞、竹马、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吸收到剧里来。武打戏粗犷、奔放、真实,用的全是真刀真枪。确山打铁花起源于宋代,打铁花场面恢宏壮观、气势磅礴,在民众中有很大影响。打铁花技艺性很强,而且火花飞射,具有独特风格。同时,还融入了豫南地区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等生活内容,文化内涵丰富,很有特色。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极富表演艺术性,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思路

从加快产业开发的角度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转变思维,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传统的艺术瑰宝,更是一种具有巨大市场价值的潜在资源。

主管部门要策划把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文化产业的主导品牌来打造,发掘整理资源,统一管理、统一编队、集中突破。广泛宣传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向全国承接活动演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产业化运作中得到更好保护,在保护中得到更好发展。

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开发的发展规划。对需要进行市场开发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实现产业聚集化发展,谋求项目的经济效益,避免分散、零散、封闭式布局。文化产业涉及创作、制作、生产、营销、演出等环节,其运作需要一个从作品创作到市场运营的完整成熟的产业链,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各环节的资源集聚和整合,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产业化经营与发展的平台。建设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产业基地,选择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产业发展基础、具有良好演出环境的地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产业发展基地。

确保传承人权益。国家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规范管理职能,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在法律体系中明确传承人权益,明确传承人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主动传承的措施与机制,使他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中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加大扶持资助力度。由于现代社会的深刻变革和现代艺术传媒发展方式的不断更新,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境地。保存这些独特的文化技能成为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工作。政府应在规划、立法、政策、投入等方面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扶持力度。初期阶段要依靠内筹资金,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长,还需要政府给予帮助和扶持,制定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施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通过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专项资金”,进行专项投入,建立完善的鼓励和激励机制,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前期开发进行财政补贴,引导自主开发、独立生产的投资主体,申请享受国家有关税收政策等。同时,要降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进入市场的门槛,积极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注入活力、积累后劲。

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生命力,是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基础。我们应该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带来的优势,以强有力的数字化技术来传承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过程中,既要保留传统的传承形式,又要以高新技术为手段创新产业形式,以更多更新的手段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魅力,不断开拓文化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申请专利,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经济价值得到开发。

打造产业经营服务平台。为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有效开展,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企业改革,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要大力扶持能够深刻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增强文化吸引力的项目,通过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完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并逐步将文化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从根本上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积极培养文化资源开发机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提供公共技术、人才培训、对外宣传、国际交流、产品评估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各级政府应创造宽松环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重点扶持;文化企业应建立知识产权联盟,促使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活动有机结合,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

(作者系西平县文广新局创作室主任)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