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8年06月13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学文化的工程师王聚堂

发布时间:2018-06-13 08:40:28  

通讯员 陈传龙

莫言获得茅盾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后,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初始学历只有小学,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登上了中国和世界文学的顶峰。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比如沈从文、华罗庚、高尔基等。

在驻马店也有一位传奇性的人物,他就是只有小学文化的工程师——现年80岁的王聚堂。

王聚堂生于1939年,祖籍江苏省扬州市,幼年丧父,母亲辛苦种田维持一家生计。小学还没毕业,家里已经无力支撑他上学了。他不得不辍学,帮助母亲种地。1955年,不到17岁的王聚堂来到驻马店投奔姑姑。当时,正逢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驻马店只有一辆汽车,就是姑夫的那辆丰田牌汽车,姑夫以这辆车入股信阳地区运输总站,王聚堂也进了运输总站当通讯员。

正值意气风发的王聚堂和许多热血青年一样,想为刚刚建立的新中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激情,就主动放弃清闲工作,到车间当了学徒工。修车是件又脏又累的活,一身油一身汗,天天往车下钻,冬天冻得伸不出手,夏天热得浑身生痱子,但是在艰苦环境里长大的王聚堂不怕吃苦,把修车当成乐趣,早来晚走,勤勤恳恳。师傅看他又勤快又肯下力气,就把掌握的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了他。那时候拖拉机属于高端产品,第一拖拉机厂生产的东方红牌拖拉机刚刚投产,要是拥有一台拖拉机比现在的高级轿车还牛气。厂领导下达了任务,利用现有条件组装一台拖拉机。没有技术、没有设备,王聚堂和师傅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土法上马,进行了无数次实验,克服了无数困难,终于拼装出一台四轮拖拉机,轰动了信阳地区,被誉为“放卫星”。

1962年,在汽车修理行业苦干多年的王聚堂被分派到信阳地区运输总站驻马店汽车站,就是现在驻马店市汽车运输总公司的前身,仍然从事汽车修理工作。

那时候的汽车性能差,修理设备差,很多常见毛病不容易解决。王聚堂善于钻研,遇到技术难题总是想尽办法解决,解决不了就吃不下、睡不着。司机多次反映解放牌汽车发动机经常出现动力不足、高温、拉缸等现象,好多修车师傅都尝试过从根本上解决,均没有成功。王聚堂说他试试,许多人看他年轻,用怀疑的目光打量他。王聚堂不管这些,只顾埋头钻研,反复观察、反复琢磨,白天想的是发动机,夜晚做梦梦见的也是发动机,经过许多天的观察研究,他发现问题出在手工研磨气门的环节。手工研磨气门精确度不高,密封度不好,要提高密封度就需要气门光磨机,但光磨机属于高档设备,需要不少资金。

善于动脑筋的王聚堂琢磨,车床旋转的部件和光磨机的原理一样,能不能利用车床研磨气门呢?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利用车床和简陋的设备改制成一台研磨机,研磨出来的气门比手工研磨的密封度高很多。但是,新问题又出现了,在用车床进行研磨的时候,由于中心定位、手工操作受力不均等因素,气门口失圆现象依然存在,王聚堂又开始埋头钻研。经过多次失败和实验,他用巧妙而简单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难题,成功解决了困扰大家多年的技术难题,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赞扬。

解放牌汽车离合器发抖是常见的老大难问题,很多修车师傅都尝试着从根本上解决,均以失败告终。王聚堂不服输,无数次钻到车下观察离合器的工作状况,经过深入研究,发现离合器面有摩擦和烧蚀痕迹,是由于离合器主副盘工作面受力不均造成的,经过检测,离合器总成出厂质量不达标,磨损程度不一样,造成分离不好,他使用“厚薄重叠定位法”,改变了主副盘平面之间接触不吻合的缺陷,彻底解决了离合器发抖的技术难题。

王聚堂爱动脑筋,善于观察,总是用较为原始的工具和材料解决复杂的技术难题,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修车质量。

40多年的修车生涯中,王聚堂对发动机故障的判断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修理技术在驻马店汽车修理行业声名远扬,每遇到发动机的“疑难杂症”,大家最先想到的总是王聚堂。外单位到汽车运输公司观摩学习,总是让王聚堂讲解示范。王聚堂不光刻苦钻研修理技术,还注重书本的学习。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在工作之余他还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并在相关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

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又有善于钻研的精神,还有相关的理论知识,王聚堂作为全公司的技术权威,多次被派往外地学习交流,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在修车的同时,王聚堂还注重对修车工具的改进,根据修理需要发明创造了多种修车工具,大大提高了修车效率和质量。

由于王聚堂的特殊贡献,他被评选为工程师。

王聚堂的业余生活也很丰富,自学乐理知识,能谱曲、能作词,二胡拉得也不错,尤其是对《二泉映月》的演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