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8年08月10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余味”说

——《余味集》代后记

发布时间:2018-08-10 08:29:31  

 □ 刘军甫

给这部诗稿起名“余味集”,其实是两年前的事了。那时想出一本诗集,我的第一念头就是用“余味集”这个名字。后来因瞻前顾后,总担心自己还在岗位,出本集子会惹来说长道短,就搁下了。也好,这两年又写了一些,内容更加充实,有了编选的余地。近日在对诗稿认真审修的过程中,我对“余味集”这个名字更感兴趣,觉得与这本诗稿的形魂还算吻合。概言之,有五点肤浅的道理。

一曰余味之求。余味者,留下来的耐人回想的味道。对写诗来说,这应该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和追求。《文心雕龙》中说“深文隐蔚,余味曲包”,意思是说,深刻的文辞含蓄而多彩,言外的余味曲折地包含着。诗有余味,应该如此。我是一个爱诗写诗而不求甚解的人,写诗仅仅是一种情趣爱好,赏诗的水平也很有限,但是对“余味”之说,我很赞赏,也把它作为自己习作的一种追求。虽不能有绕梁之音,但总不能一览无余。特别是旧体诗,版块小、空间小,受体裁和篇幅限制,要想表达丰富的内涵、幽深的意境,只有靠余味来弥补了。余在哪里?当然是藏在字里行间,隐在诗的背后,余在感悟之中。诗也好,词也罢,一字一句所表达的都有更深的内涵。我们能看到的是诗的外形,而诗的灵魂和意境总是在形之外、象之后,是那种隐隐约约、亦真亦幻的境界,此种境界是要靠生活积累和文学修养来感悟的。这里我必须坦率地说,余味仅仅是我习作的追求,而实际上是有望而未能及,诗稿中有余味者如能十之有一,也算无愧余味之求了。

二曰余兴之吟。余兴者,未尽兴致也。很多时候读了、听了、看了,余兴未尽,总会有一些奇思异想,因爱诗就分行写上几句。正如古人所云“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对此,我深有感触。这可能与我对旅游的爱好有关。读书之外,喜欢山水,对大自然有一份特别的亲情,总想亲近它、拥抱它、读懂它。再加之我这人多有好奇之心,总感到大自然里有很多智慧,有很多奥妙,有很多永远悟不完的东西。我很赞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经典。我以为,读书只是为写诗提供了言辞工具,而行路则为写诗创造了灵感和激情。因此,我喜欢行路,闲暇之时,总要抽时间到外面游逛。每次出游都会有很多的收获,当然也包括写几首小诗。有时真的感到,走进大自然,就像是走进了诗的天堂,那里蕴藏着灵感、蕴藏着激情、蕴藏着无穷的诗意。苍天碧野、风云变幻、寒来暑往、青山秀水、鸟语花香、草木枯荣,走进去都会让人心潮起伏,或愉悦、或悲壮、或激昂、或沉郁、或怜悯、或缠绵,总有余兴未尽之感,于是就随吟几句。吟后总觉自己学浅笔拙、词不达意,好的是写出了,算是分行的游记吧。

三曰余韵之声。余韵者,就是遗留下来的韵致。我这里主要是指中国古典诗词的深远影响。古典诗词尤其是唐诗宋词,博大精深、登峰造极,是中国文化的经典宝藏。出于对古典诗词的崇拜和爱好,中学时代囫囵吞枣地学了一些,大学因读中文专业,接触较多,并死记硬背地读了不少,有了一知半解,有一段时间还真的钻了进去,在古典诗词的殿堂里徜徉一时,遨游一番。从那时起对古典诗词爱好更深,虽未得其真谛,但总算学了一些皮毛。这几年有了写诗的念头,写新诗,也写旧体诗,写着写着觉得自己写新诗如水中捞月,没有底气,旧体诗毕竟略知一二,于是东施效颦,尽力从古典诗词中吸取精华,求其余韵。想是这样想了,但毕竟对古典诗词缺乏深入研究,写出来的东西真正得其余韵者甚少,无论是意境构思,还是句法运用,未像其形,更未传其神,也只是在诗韵、句式等方面做了一些模仿而已,至于严格的平仄韵律,未敢学步。所以,诗稿中的七言、五言都未敢有律绝之称。至于100多首词,我倒是按照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概要》所注词谱,尽可能押韵合辙,但也难免会有纰漏。

四曰余闲之作。顾名思义,这些诗稿是我工作之余、余暇之时所写。相当一部分是我节假日出游有感而作,还有很多是茶余饭后、闲步之时写出的。在此特地说明这一点非常重要,免得有人说我不务正业。坦率地讲,我是一个敬业之人,工作勤勤恳恳,从不懈怠。因常对自己的水平有恐慌之感,所以,以勤补拙是我始终坚守的信条。在市、县工作30多年,繁忙之中,没有什么闲情逸致。到省人防办工作以后,特别是到政协工作以后,工作相对轻松,节假日可照常休息,外出的机会也多了。人闲下来,心灵放松,怀旧追远,静下心来写点东西,生活中少点寂寞,也算一种余闲的乐趣。仅此而已,绝无追逐名利之念。

五曰余生之梦。这有两层意思:其一,这些诗稿大部分作于已过甲子之年,在人生来说,已接近余生。其二,写诗是我余生的一个追求。我想,在余生之年写点东西,对人生做点反思和沉淀,应该是一件很有趣很有意义的事情。当然余生之年最重要的是健康,核心问题是养生。但养生也要有点寄托,于是我选择了出游、读书、写诗(当然也写其他),我觉得这三者可以把养生、养心、养性、养神很好地结合起来。很简单,我把写诗当作一种养生的方式,最终还是想多活几年。如果说有什么追求,那就是尽量让余生之年,生活少一点寂寞,精神多一点愉悦,情感有一点寄托,身体添一点健康,让自己活得更快活一些、更充实一些、更有趣一些。

以上五点,“余味”之说似乎未尽其意。其实,事物都是有余的,有些事情总让人琢磨不透,如雾里看花,人类社会和大自然永远都有让人读不尽、读不懂的东西,余味无穷,是社会和自然的一个特性。我对“余味”之所求者,只是想在余味无穷的大千世界里寻找一点自己的感觉罢了。给这本诗稿起名“余味集”,也旨在于此。

让余味滋润生活,让生活留有余味,足矣!

话说到此,言犹未尽,在这里,我要特别表示感谢之意,感谢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王立群老师和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程光炜先生拨冗为本书写序,感谢大象出版社社长王刘纯先生为本书题名及为本书出版给予的鼎力支持,感谢政协机关的同志们和同学朋友们的大力相助。这份情谊,不是一个“谢”字能够表达的,我只有把感恩作为动力,勉励自己尽力写出更好的诗来,以酬答我的读者和支持帮助我的同志们、朋友们。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