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8年08月17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枣庄:凤凰涅槃呈盛景

发布时间:2018-08-17 08:48:38  

 记者 张新理

台儿庄古城风貌。 高庆民 摄

枣庄是一个经典。因多枣树而得名,曾是著名的煤城。千百年来,得运河之浸润,成为最美水乡;经炮火之洗礼,又在毁灭中涅槃重生。

枣庄是一个样板。面对煤炭资源匮乏之绝境,枣庄人破釜沉舟、独辟蹊径,为中国资源匮乏型城市的转型,提供了一条完全可复制的经验之路。

枣庄是一个传奇。枣庄人用最短的时间,实现了旅游业快速转型发展,枣庄速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全国之最乃至全球之最,用最靓的风景吸引全球目光。

8月4日,由山东省枣庄市委宣传部主办,枣庄日报社、山东省台儿庄古城旅游集团承办的“全国主流媒体聚焦中国·大运河(台儿庄)新闻采风活动”启动仪式在台儿庄古城举行。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在内的50多家新闻媒体100多名记者聚集一堂,在台儿庄古城领略了最美水乡的温婉,感受了台儿庄古城“留古、复古、扬古、用古”的神韵。

十里荷廊。高庆民 摄

因势利导勇转型

枣庄是一座因煤而生的城市,经历了“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城市发展历程。但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枣庄也曾面临着“因煤而困”的被动局面。

据悉,枣庄市曾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体制原因、发展思路等因素制约,枣庄市并没能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而进一步发展成为经济大市。相反,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枣庄的经济发展陷入谷底,数十万工人下岗失业,因过度开采而造成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资源枯竭与环境恶化成为枣庄市改革和发展中不可逾越的两大难题。

站在资源枯竭的十字路口,发展的阵痛、摸索的怅惘,让这个城市在二十一世纪初期陷入了窘境。

枣庄市的出路在哪里?枣庄市究竟该发展什么产业?究竟该怎么转身?人往哪里去?

自2006年起,枣庄市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重点战役,作为就业富民的根本途径,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着力把文化旅游培育成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先行产业、城市转型的战略产业、科学发展的支柱产业,努力实现由“卖资源”向“卖文化”的转变,枣庄市旅游业快速发展崛起。

2007年10月17日,枣庄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首届旅游业发展大会。这次大会是枣庄市历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在这次大会上,市委、市政府规划了今后枣庄旅游发展的蓝图和发展战略。枣庄市旅游发展总战略:以运河为文脉、以水为魂,构建枣庄市的旅游新常态,提高核心竞争力。

城市转型也让枣庄市赢得了国家层面的关注和支持。 2009年,枣庄市成为国务院政策支持的东部地区唯一转型试点城市;2013年,枣庄市又被国务院列为中国老工业城市重点改造城市。

寻梦台儿庄古城。 孔 闯 摄

满眼皆是好风景

现在,在国内发展旅游产业的版图上,枣庄市的色彩越来越绚丽,台儿庄古城引爆市场,红荷湿地显现魅力,冠世榴园游人如织,翼云石头部落吸人眼球……近年来,枣庄市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在提升品质上下功夫,努力构建“山水呼应、人文交融、全域覆盖、悠游枣城”的旅游发展格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枣庄旅游品牌,游客接待量也是屡破新高。

景区景点是旅游业链条上的基础链点,有了景区景点才有旅游业的发展。

景区景点又以其品位和特色不同吸引并打动着游客。枣庄市旅游起步并不算早,有些景点也只有四五年的开发经营时间,却被人称为是旅游业界的一匹“黑马”,迅速叫响国内外。近年来,全国有150多个县级以上参观考察团莅临枣庄学习考察旅游产业发展。

发展旅游产业,枣庄市注重景区开发建设。近年来,台儿庄古城、微山湖红荷湿地、冠世榴园、抱犊崮、熊耳山、翼云石头部落、铁道游击队纪念馆、仙坛山温泉小镇等以其独特魅力成为游客关注的热点景区。其中,台儿庄古城成为国家5A级景区,冠世榴园则以15万亩石榴园的规模登上了吉尼斯纪录。

枣庄市地处山东省南部,东依沂蒙山、西濒微山湖,境内河流水系发达,大小河流共有24条,京杭运河枣庄段为大型河流,横穿枣庄市南部,境内全长39公里。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8条,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至100平方公里的河流12条。枣庄市因势而为,大力发展水上旅游,微山湖红荷湿地、台儿庄古城游船纵横,摇船妹子的歌声婉转悠扬,成为枣庄市旅游一道靓丽风景线。

枣庄市注重乡村旅游的发展,目前,全市省级旅游乡镇达36个、特色村101个、国家级、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74个(国家级6个)、精品采摘园49个、山东好客人家星级农家乐367家。枣庄乡村旅游成为一枝独秀。

在发展全域旅游进程中,枣庄市树立“旅游+一切、一切+旅游”的理念,促进“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体育”等融合发展,培育旅游新业态,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工业、农业旅游,推动旅游和工业的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工业旅游和工矿业旅游产品。围绕服务业高端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找准旅游与文化、养生、养老、会展、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结合点,借助旅游业繁荣发展“杠杆”,大力推进文化创意、养生、养老、会展服务业、修学旅游等相关服务业,形成旅游业与其他服务业互动发展的共振效应。

新闻媒体聚集台儿庄古城。张新理 摄

游人如潮誉满城

台儿庄古城位于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河中河台儿庄段(月河)的中心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融汇8大建筑风格为一体,汇集72座庙宇于一城,保留有53处战争遗迹,运河文化、大战文化等特色鲜明, 3000米古河道成为首批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河段,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活着的运河”。

如今,走进台儿庄古城,青青石板路、潺潺运河水,亭台轩榭、舟楫摇曳、灯火辉煌,处处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一场场文化“盛宴”让人如醉如痴。“台儿庄古城,一个寻梦的地方”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一座城”复活千年梦,枣庄市成为万千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自2008年启动重建,历经10多年发展历程,作为国家5A级景区的台儿庄古城累计接待游客3000多万人次,其中2017年接待游客581.8万人次,营业收入3.47亿元,业态综合收入13.8亿元。今年以来,游客数量、收入与知名度、美誉度也呈现了同步提升的良好势头。

“‘商贾迤逦,入夜,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盛景象在台儿庄古城得以再现。”台儿庄古城旅游集团董事长曹恒超深有感触地说,“台儿庄古城的新模式是跳出古城建古城的全域旅游模式,以古城为核心,整合旅游资源,加强品牌运作,促进古城游与运河游、湿地游、乡村游互促共进,构建大旅游大景区格局。把目光投向古城之外,不仅仅是为了扩大规模,寻求多元化发展,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大古城战略’,打造‘全域旅游生态’,进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让古城文化渗透台儿庄的每一寸土地,完成从产业升级、文化建设到生活方式的全方位蜕变。”

自重建以来,台儿庄古城确立了“留古、复古、扬古、用古”的八字理念,倾力打造百庙、百馆、百艺、百业,促进了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实现了古城文化空间的丰富性,把台儿庄古城打造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国际旅游休闲目的地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短短数年间,台儿庄古城收获了一系列的荣誉,位列“齐鲁文化新地标”榜首、获得了中国旅游创新奖等荣誉称号,成为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首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国家版权贸易基地。 2012年11月台儿庄古城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3年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为“中国最美水乡”之一, 2014年获评“首批创造未来文化遗产”……

运河风光。 高庆民 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