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8年12月28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革开放四十年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发布时间:2018-12-28 08:37:23  

张赞

改革开放是党和国家建设发展史中极为关键的伟大转折,不仅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还掀开了党的建设重回正轨的历史序幕,及时总结4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与有益做法,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品质,更是在新时代找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切入点、着力点、关键点,将全面从严治党引向纵深的重要前提与保障。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理论引领

“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这说明先进的理论指导对于政党发展的不可获取性,这是经过政党发展史检验的客观规律。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政治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也充分证明,只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积极向好、充满活力,反之则僵化扭曲、停滞不前。对中国共产党来说,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就是最根本的理论指导。党内政治文化发展转型的进程,就是中国共产党重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结合时代发展趋势与中国具体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引领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次明确提出“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这既明确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方向,还明晰了其建设发展的评价标准。从党内政治文化内部构成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意识形态的创新发展。政治意识形态的创新发展必然需要在党内的政治社会化进程给予巩固与稳定,这必然驱动党内政治文化中次级要素新陈代谢。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确定了党内政治文化发展转型的目标方向,还提供了驱动转型进程的强大动力。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

先进性与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发展的必然逻辑。无产阶级要取得对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必须要有一个具有先进性的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斗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依赖于指导思想与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这两种先进性是维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命与力量的深层根基。首先,要具有比一般无产阶级群众更高、更远的视野,代表无产阶级的长远利益。其次,共产党人要由社会中先进分子组成。共产党人是“最不知疲倦、无所畏惧的和可靠的先进战士”。

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为永恒主题,不仅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更是党的建设的政治逻辑。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从文化的深层次谋划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战略设计。首先,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关键环节。其次,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能为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提供持续支撑。“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四大考验与四种危险依旧长期存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然是党的建设常态化工程,自然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

以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不变要求

“历史的每一阶段”都具有“特殊的性质”,决定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前提。当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健康发展。改革开放后,党的中心任务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了适应党的中心任务转变,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及时开启了“第二重转型”,获得了强大活力与巨大包容性。考察党内政治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可知,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直接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出了现实要求与目标指向。坚持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不仅能在全党建构一种齐心协力完成历史任务的积极氛围,还能在党员群体中统一认识增强党员对完成中心任务信心,进而激励共产党人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指向。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中心任务,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然向实现这一历史使命聚焦。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这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出了要求。这首先就要求党内政治文化必须要获得全体党员与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同时,党内政治文化还要具有充分的文化自信,通过党内政治文化自信树立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社会营造积极的文化穹顶。

以抓住“关键少数”与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干部处在党组织的关键岗位,在一定程度上党员领导干部就是党的代言人,其一言一行代表着党的形象,对普通党员群体有着强大示范和导向效应。尤其是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方面,党员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起到的示范效用更为突出。当党员领导干部切实践行党所主张和提倡的价值观念,为普通党员树立鲜明的先锋模范形象,普通党员就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效仿党员干部的言行,进而经过长期的政治心理积累沉淀,将党组织所提倡和弘扬的政治价值观念得到党员群体的认同与支持。

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又一重要抓手。党员个体作为党的肌体细胞,是党的活动主体,也是党内政治文化的主体。首先,党员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承载主体,党员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与选择偏好等都是对党内政治文化的真实反映。其次,党员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发展主体,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员在长期的党内政治生活中不断积淀而成的精神产物,党内政治文化的代际传递与发展都离不开普通党员参与,只有被党员群体认同且践行的党内政治文化才能获得驰而不息的生命力。改革开放的历程证明,当普通党员积极主动参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并充分体验自我价值与利益的实现,党内政治文化才能发展向前。

以人民是否拥护为判断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根本标准

科学标准的确立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标准既是检验成效的基本准则,还是指引发展的目标导向。改革开放前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全党全国的思想大解放。邓小平提出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社会主义社会中各项工作是否正确的标准,成功跳出了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需要科学标准来检验成效与引导方向。虽然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客观存在,并没有直观的指标来衡量其优劣与强弱,但不可否认的是获得人民群众广泛认同的文化一定具有生命力。对党内政治文化来说,获得人民拥护不仅是衡量其生命力的标准,更是决定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

具体而言,一是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问题为导向,旗帜鲜明地破除党内不良政治文化。党内问题是对党内不良政治文化的直接反映。彻底解决党内问题就要根除其文化诱因,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问题为导向,具有针对性地破除党内不良政治文化。二是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遵循,大张旗鼓地倡导和弘扬共产党人核心价值观。党内政治文化要获取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就必须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价值就是确保党内政治文化获得源源不断生命力的关键,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让这一核心政治价值成为每一个共产党人的价值观。

(作者单位:驻马店市委党校)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