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9年01月08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皇家驿站与驻马店

发布时间:2019-01-08 08:41:28  

赵新春

驻马店市是一个由驿而起,因路而兴的城市,被作为一种特色文化以皇家驿站提出来,是因为驻马店地理位置独特。早在商周时期,就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东夷文化的碰撞融汇的前沿,踞于中部交通的要道上。正如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说的,汝宁“府北望汴、洛,南通淮、沔,倚荆楚之雄,走陈、许之道,山川险塞,田野平舒,战守有资,耕屯足恃。介荆、豫之间,自昔襟要处也”,驻马店见证了不同时期、不同朝代,豫南地区驿路和驿站、急递的变迁,在中国驿递发展进程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驿路上的驻马店

驻马店历史文化悠久,位于驿城区朱古洞乡的打石山古人类文化遗址证明,早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时期,就有人类居住和活动。夏商时代这里分封有新蔡的故吕国、平舆的古挚国和遂平的古房国。西周时期,为了屏藩周室,周王朝在今天驻马店境内又分封了蔡、沈、江、道、柏、唐等诸侯小国,这些小国之间来往的道路也就构成了后世国道、省道、县区间道路的基础。出土于安徽寿县的《君启节》铭文记载,当时从楚国往安徽运送物资有一条重要道路,专家认为这条道路就是夏朝的“夏道”。它从楚国境内出发,由南阳方城到泌阳境内的象河关,再到遂平境内的畐焚和新蔡境内的繁阳,最终到达安徽境内。这是一条官道,也是一条驿路。而上蔡县古城遗址上的烽火台遗迹就位于这条道附近,因为当时烽火台兼具后来驿站和信息传递功能,它也被认为是驻马店境内最早的驿站。

201610月开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确山县任店镇境内的朗陵故城遗址进行了发掘,这里发现了两条汉代的道路,其中一条几乎与107国道重叠,位于国道旁的待拓宽区域。该考古项目的领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认为,这条古道应为汉代官道,相当于当时的“国道”。而结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附近发现的东汉大型古井,我们可以认为,位于这条官道上的驻马店市,早在汉代就已经是交通发达,人口集聚的地方。

驻马店境内的驿站设置受两大因素影响较大,一是都城位置。二是信阳与湖北交界山口关隘畅通程度。宋代以前中国政治中心偏西,多定都长安或洛阳,所有驿道由此出发连接州府郡县。宋代以前,河南境内以洛阳为中心,北部到驻马店的驿路,走汝州、襄城、临颍,由上蔡入境到蔡州州城而南下。宋代以后以开封为中心,或走鄢陵南下到上蔡,或过尉氏县走许昌、郾城到上蔡。而南下驿路,最早由汝南城经正阳县、信阳罗山县到湖北黄陂。其后改为由汝南县东南到信阳息山、光山、新县到湖北麻城。而后再改为汝南到确山或由西平直接到确山,经信阳平靖关到湖北应山。但无论驿道怎样变化,今天驻马店一直踞于这条南下湖广的重要孔道上,在中国驿站文化中占有自己独特的位置。

吃皇粮的驻马铺

驿路宋代以前驻马店境内的驿站史料没有记载。我们所能查到的宋代驻马店驿站是宋人笔记里提到有苽陂驿,位于孔子弟子漆雕开的故乡上蔡县华陂镇,是进出驻马店境内的重要歇息站,一直到明朝初年才被朱元璋下旨裁撤。

在古代,驿站与急递铺是两个不同的系统,驿站是专门供官人歇息的地方,有吃有喝。而急递铺是专门传送公文情报的系统,始建于宋真宗时期,具有惊人的工作效率,据说快的可以日行三百里。当年宋高宗召回岳飞的十二道金牌,就是通过这种高效的急递系统传送的。

宋代每二十里设一驿,驿有歇马亭;每六十里设一馆,馆有食物和生活用品供应。宋代驻马店境内的驿馆和急递铺,除出现于宋人笔记的苽陂驿,其他没有明确记载。但据王存《元丰九域志》记载,今天驻马店境内的汝阳有射子(今平舆县射桥镇)、陈寨、王台(今平舆县老王岗乡)、金乡(今汝南县金铺镇)四镇。上蔡有东岸、苽陂、邵店三镇。新蔡有南殄寇一镇。新息州有王务(今正阳县王勿桥乡)一镇。确山有黄时、毛宗(今确山县毛绳村)、谦恭、石子四镇。宋代的镇兼具驻军和经济功能,根据宋代驿馆的设置标准和后来驻马店境内驿递的设置情况,这些镇中可能有不少就是急递铺,即广义上的驿站。依据驻马店市延禧寺的建置年代和宋代大设急递铺的史实,我们可以猜测,驻马店始设急递铺,成为吃国家财政饭的“皇家驿站”,很可能是在宋朝的时候。

元朝时的驻马店境内除泌阳县属河南府路唐州外,其他均隶属于汴梁路汝宁府,领五县四州。府管今天的汝南(时称汝阳县)、上蔡、西平、确山、遂平五县。所辖四州分别为颍州管太和、沈丘、颍上三县,息州管今新蔡、正阳(时称真阳县)两县,光州管今潢川、固始、光山三县,信阳州管罗山县。

据《析津志》记载,当时由大都南下经河南汝宁府的驿道由汴梁出发,过鄢陵,经今天的西华县逍遥镇到上蔡、汝南,经汝南马乡到正阳,过正阳县铜钟到罗山,由罗山县东南,经定远(今罗山有定远乡),沿今天108省道到湖北黄陂。驻马店域内,由北到南共有上蔡、蔡州、马乡、正阳四个驿站。元朝也沿用了宋代的急递铺。与宋朝因需设置不同,元朝急递铺称通远铺,是常设机构。臧嵘先生认为元朝站赤已经将驿站和急递铺两者结合在一起,“驿站”这个词就是出现在这个时候。从这层意义上说,驻马店市位于乐山大道南端原老街乡政府所在地驻马铺,因为吃着皇粮,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家驿站”。

华丽转身的驻马驿

明朝的汝宁府领信阳州、光州二州和十二县。府属县有汝阳、真阳、上蔡、新蔡、西平、确山、遂平。信阳州领县罗山县。光州领光山、固始、息县、商城。

明朝驿站基本沿袭元朝,又增设了递运所,专门用于运送军事物资。明朝的驿站60里或80里置一驿,据杨正泰《明代驿站考》统计,不包含全部军站和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裁革和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之后新置的驿站,明代共有驿站1295处。

明朝时驻马店境内的驿站和驿路多有调整,有明确记载共有六次。第一次是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朱元璋下旨裁撤上蔡县华陂驿。第二次见于景泰年间修撰的《寰宇通志》。书中记载汝宁府驿站有桃台驿(今平舆县射桥镇陶台铺)、东关驿(今汝南县东关)。说明由开封南下的驿路改走项城。第三次见于民国《光山县志约稿》的记载。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开通光山县泼皮河虎湾集驿路,驻马店境内驿路不再经由正阳抵罗山到黄陂,改为由府城汝阳驿到息县、光山,到信阳新县的长潭驿南下,到湖北麻城。第四次见于徽商黄汴《一统路图记》和天启年间程春宇编撰的《士商类要》的记载。明朝嘉靖前后,由开封到上蔡和汝宁府的驿路改道尉氏县到许昌,由郾城东南到上蔡华陂入境,经上蔡到汝宁府城,从郾城到上蔡走了唐代的老路。第五次见于民国《重修信阳县志》的记载。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信阳知州任良干整修信阳出入湖北的平靖关,始可通行。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驻守的信阳直指使者湖北人黄五皋受命重整平靖关,彻底打通了由信阳到湖北应城的通道,使原来的汝黄、汝麻驿路的地位开始逐步下降。第六次是万历年间,许昌至汝南的驿路改由郾城南下到西平,再由西平到上蔡。这也为由开封而来的驿路在驻马店境内逐步与今天的107国道并行打下了基础。从明朝末年确山知县吴敏师的《请蠲赋税疏》中可以看到,到他就任确山知县时,从省城来时所走的路线已经是西平、遂平、确山和信阳及湖北应城一线。这次驿路的变化,使位于此线上驻马铺地位进一步突出。据清朝仝履愫《重修东岳庙碑记》记载,安张两氏在明天顺初年开始依驻马铺做生意,驻马铺逐步发展成商业集市驻马店。另据安增《重修延禧寺碑记》记载,明朝成化年间,明宪宗皇帝朱见深的弟弟崇王朱见泽就藩汝宁府,曾游历此土,并重修了驻马铺附近的宋代延禧寺。这一记载更让本来吃皇粮的驻马铺又沾上了皇亲,引发人们联想,认为驻马店是皇帝为自己的亲弟弟专修的皇家驿站。由急递铺到商业集市,再到沾了皇亲的驻马驿,驻马店在明代已经实现了华丽转身。

李本固《汝南志》记载,万历年间,驻马店境内驿站有汝阳驿、上蔡驿、西平驿,加上《寰宇通志》记载的东关驿和被裁撤的华陂驿,明代驻马店共有六个驿站。

清朝经河南南下的仍然是两条线,一条是走南阳到湖北襄阳,另一条是经汝宁府到达湖北麻城或应城。清初,驿路仍以汝息光麻一线为主。随着南北战争结束,《光山县志约稿》记载:“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以光山虎湾一带山川盘亘,路径崎岖,改驿道与确山、信阳等州县,长潭驿丞缺裁撤。”驿道在驻马店境内拐了个弯,由西平到上蔡、汝南,经确山到信阳。在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贾汉复编撰的《河南通志》里驻马店境内的驿站尚为汝阳、上蔡、西平三驿,确山驿地位还不突出。但随着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信阳州设驿丞一职,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对驿站、驿路再次调整,为确山增马增夫,由郾城南下的驿道改由西平南下遂平、确山,经信阳平靖关南下,到湖北应城。西平、遂平、确山三驿站逐步取代了上蔡、汝阳两驿的突出位置。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确山县知县孙京在驻马铺所在地建厅房三间、厢房三间、门楼一座,用来接待来往上司官差,完全复古了唐代驿站的接待功能,皇家驿站驻马店已经为越来越多南来北往的官差大臣所知晓和传播。

19131月,北洋政府宣布撤销全国驿站,驻马店境内的驿站也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但作为一种文化,驻马店皇家驿站因其丰富的民间传说和本身地名所具有的特色驿站文化烙印,已经成为驻马店的一张文化名片,为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和接受。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