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05月27星期三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枪林弹雨真英雄 蒙冤多年终昭雪

——记革命烈士张朝赞

发布时间:2015-05-27 07:50:26  

 

□晚报记者   户向阳/        /

 

驿城区诸市镇李楼村张竹园村有着光荣的历史。它是中共遂平县历史上第一个党支部所在地。村里两代人前仆后继,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张朝赞便是其中一位。

张朝赞早年参加革命,经受了枪林弹雨的考验,解放前夕在家乡英勇就义。然而,这位英雄牺牲后却背了20多年“叛徒”的名声。

烈士为何被冠以“叛徒”之名?20多年后如何平反昭雪?日前,记者两次赴诸市镇采访,寻找张朝赞的革命足迹,了解他生前身后的故事。

 luf1505280.jpg

       张银刚擦拭父亲张朝赞的墓碑。

英年早逝   

“诸市惨案”中壮烈牺牲

记者去采访时,李楼村党支部书记王明柱特意安排村委主任张狗文、村卫生室医生张文献陪同记者到张竹园村采访,因为两人都是张竹园村人,对村里的情况比较熟悉。经过两人联系,张景恩、张青山、张国炳、张文德等几位老人陆续来到约定的采访地点。村委原主任、村委文书张新年,退休教师张德山得知记者去采访,也特意从驻马店市区赶回。

几位老人有的60多岁,有的70多岁,他们的热情,让记者非常感动。在去张朝赞的儿子张银刚家之前,几位老人向记者讲述了张朝赞牺牲的经过。

张朝赞牺牲于有名的“诸市惨案”。解放前夕,张朝赞任诸市区区长。1949年农历三月初一,来自汝南的国民党保安团残部包围了诸市区政府。张朝赞带领大家与敌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并成功突围。但上级派到诸市区的12名工作队员却被保安团围困。等区委书记党怀森及区委、区政府工作人员到达安全地带后,张朝赞孤身返回诸市街,与工作队员一起战斗。子弹打完后,张朝赞藏身于一废弃的民宅内,被人告发后被捕。

几位老人告诉记者,张朝赞的枪法很好,会使用双枪,如果不是子弹打完了,他不会被捕。

“保安团用粗铁丝穿透他的两只手脖,把他带到驻马店白桥路的烧盆店村。第二天,保安团逃走时把他杀害。当时他才30岁。” 说起张朝赞被杀的经过,老人们表情凝重。

几位老人还告诉记者,诸市街上一姓魏的杂货店老板的一句话,让张朝赞牺牲后蒙受了20多年的不白之冤。

“那名姓魏的杂货店老板说张朝赞被捕后,向被困在小楼上的工作队员喊话,让他们投降。”张景恩说,这是不可能的。如果张朝赞真当了叛徒,保安团就不会杀害他了。

张景恩告诉记者,解放后,那名姓魏的杂货店老板因反革命罪被镇压,但张朝赞一直没有被认定为烈士。

蒙受冤屈    “叛徒”的名声背了20多年

几位老人带着记者来到张朝赞的儿子张银刚家:    3间破旧的瓦房,没有院墙,和周围的平房、楼房相比,显得有些落后。堂屋门上方挂着一块烈属的牌子。牌子擦得干干净净,在简陋的房间里,显得格外耀眼。

张银刚今年73岁,3个女儿都已出嫁,现在家里只有他和老伴两人。张银刚患有多种疾病,且耳聋得几乎听不到声音。

得知记者来采访他父亲的事迹,张银刚老人显得很激动。他先谈起了父亲平反的事儿。

 “解放后,弟弟一直为父亲平反的事儿奔波。”张银刚老人告诉记者,他不识字,又不善言谈,父亲平反的事儿,一直是比他小3岁的弟弟操心。19758月,一场特大洪水不仅把家冲毁,而且夺走了母亲和年仅30岁的弟弟的生命。

“父亲能平反,多亏了他的战友潘友讠哥  。” 张银刚说,“75·8”洪水后,省里一位姓黄的干部到遂平检查救灾情况时,四处打听找到他,说受潘友讠哥 之托打听张朝赞家的情况。直到那时,他才知道父亲的战友潘友讠哥  在北京工作。

1976年,我和一名干部一起去北京找到了潘友讠哥 。”张银刚说,没想到这次去为父亲平了反。

“见到潘叔,他就问我,为啥他给我家去了10封电报,我都没给他回。”张银刚说,那10封电报他一封也没收到。

张银刚说:“当潘叔听说我父亲竟然背着叛徒的名声,非常生气。他说我父亲性格耿直,经历过无数次战争,不可能当叛徒。”后来,在潘友讠哥  的直接过问下,1976年,父亲被认定为烈士。这一平反时间,记者从诸市镇民政所得到证实。

“潘友讠哥  对我说,虽然他和我父亲是上下级关系,但关系很好。他曾经去过我家,那时我才几岁,他还清楚地记得我家在村子的西北角,屋后有一个大坑。”张银刚说,潘友讠哥 非常和蔼,1977年,他又去北京找过潘友讠哥 ,把父亲平反的事告诉了他。

深入采访    寻找烈士的革命足迹

““75·8”洪水把当年亲戚朋友和村民整理的父亲的事迹材料冲走了。从我记事儿起,只记得父亲回家过一次,而且很快就走了。” 张银刚告诉记者,父亲参加革命时,他还很小,对父亲的革命生涯知道得很少。

村里张朝赞那一代的人大多已经去世,对张朝赞的事迹,村民们只知道大概,而且都是听上一辈人说的。

村民们说,张朝赞1919年出生,张竹园党支部的创建人之一张强盛是张朝赞的叔叔。受叔叔等人的影响,张朝赞和村里的26名青年一起投身革命。1944年,他在竹沟参加了新四军,在大别山一带打仗。1948年,在国民党11师潜伏了8个月,为国民党11师的覆灭起了重要作用。19488月转回地方。

张文德的父亲张景芳和张朝赞相差几岁,也是早年参加革命。他曾任诸市乡民政助理,2000年去世。

张景芳离休后,撰写了几十万字的村志。这本手稿已经不太完整,但记者还是从中找到两处写张朝赞的事迹。其中一处写到:1947年春天,张朝赞和潘友讠哥 等人回村一次,并告诉村民我们的队伍打回来了。还有一处写到:19488月,我们反围剿的解放大军开来了,张景芳到嵖岈山找到张朝赞等,后随张朝赞一起到诸市区工作。

为进一步了解张朝赞的革命经历,记者查阅了遂平县志,但没有找到有关张朝赞的事迹介绍。记者又联系到诸市镇文化站站长牛敏,请她帮忙寻找张朝赞的事迹材料,只找到了《中共遂平简史》。这本书只在“诸市惨案”的介绍中提到张朝赞。记者在网上搜索,也没有找到有关张朝赞的资料。

记者又在网上查找潘友讠哥 的资料。潘友讠哥 是确山县新安店乡人,1938年参加革命,解放后曾任内务部优抚局副局长、局长,民政部优抚局局长、副部长等职,1982年离休,2005年去世。

从网上查阅,潘友讠哥  著有一本名为《硝烟青春》的书,记述自己的革命生涯。记者购买一本,试图从中找到有关张朝赞的资料。

战友情深 

一本书的见证

 

在《硝烟青春》一书中,潘友讠哥  多次提到张朝赞。

记者从书中了解到,19468月,中原部队突围到陕南后,潘友讠哥  负责开辟组建郧商县人民政权,后来任县委副书记。随中原部队突围的地方干部中,乡级干部张朝赞等留在郧商县开展工作。

19469月,郧商县5个区的区、乡政权先后建立,张朝赞在郧商县的重点区梁家坟区,任一个乡的乡长。

19472月,郧商县委决定撤离郧商县北上,后郧商县委撤销,干部和部队一起到太岳解放区,后到晋城。4月上旬,张朝赞和潘友讠哥 一起,到南石店豫鄂陕边区党委党校学习。书中还讲述了两人在党校学习期间的趣事。

记者还从书中获悉,1947年末,中央决定成立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军区。中原局决定新四军五师部队(即十二纵队)要尽快离开大别山,进军大洪山。临离开前,根据工作需要,部队决定,将张朝赞、吴德简两位同志介绍到麻北做地方工作。

“临别时,我们依依难舍,没有想到,自此一别,却成了我和张朝赞同志的永诀。朝赞1948年从大别山调回河南遂平县任诸市区区长,1949年遂平解放前夕,其所在区区公所遭当地地主武装袭击,不幸被敌人俘虏,随后在驻马店遭敌人杀害。张朝赞是经过中原突围考验的好同志,虽死犹荣,我常思念他。”这是潘友讠哥 书中的一段话,文中充满了对张朝赞的怀念之情。

告慰英灵    

不仅仅是家人在行动

 

虽然因为张朝赞的“叛徒”之名,村里很多人都受过牵连,但全村人从不相信张朝赞是“叛徒”,而且都非常敬仰他。

张银刚虽然对父亲的印象很少,但他对父亲十分怀念。

张银刚说,解放前,因父亲参加革命,母亲带着他和弟弟经常东躲西藏。解放后,父亲还没有平反,家里也曾受过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从来没有怨恨过父亲。

张银刚告诉记者,父亲牺牲后,他姑父就和烧盆店村的村民一起,把父亲埋在了烧盆店村东头的铁路边。张银刚长大后,和姑父一起找到父亲的墓,而且每年都去祭拜。

1992年,经民政部门同意,张银刚把父亲的墓迁到自家的责任田里。第二年清明节,诸市乡人民政府为张朝赞立了碑。后来,每到清明节,诸市镇一些学校的师生就去为张朝赞扫墓、献花。2013年清明节,驿城区人民政府又为张朝赞重新立了碑,还用水泥把墓周围圈了起来。这让张银刚感到非常欣慰。

记者采访时,张银刚带着记者到村西头的地里看他父亲的墓。张银刚小心地擦拭着墓碑上的尘土,眼中含满泪水。

张银刚说,他的身体不好,有多种疾病。几年前,经村委会申报,镇政府为他老两口办理了低保手续。平时,他们帮女儿接送孩子。对于这样平静的生活,张银刚很满足,他希望自己的身体能好一点儿,多为父亲守几年墓。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