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05月28星期四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如春风如约而至

发布时间:2015-05-28 07:37:47  

杨暖

村落里的晚饭通常从下午四点钟开始准备,五六点钟的时候,家家户户基本开始收拾碗筷了。早春时节,地里劳作少,晚饭更是及时。这时候走出庭院,蛋黄样的夕阳还挂在村口的大柳树间,西天边云霞灿然,熔起晴和春日的最后一抹明丽。过了一会儿,悠扬的曲子开始在村里回荡召唤,大桃树下的舞会拉开序幕。放下饭碗、收拾停当的老少男女陆续向舞场边踱过来,快乐时光悄然来临。
说是舞场,其实是小英家的院子。去年夏天她家新修了院落,光滑的水泥地,开阔的大院子,且房子坐北朝南,并无院墙阻挡,正好在村中心位置的小英家就成了舞场。小英夫妇为人纯良,而小英家的二姑娘是跳舞的好苗子,十二三岁的小丫头不知从哪里学来的广场舞,每晚放学后就在家门口跳,和另外两个会跳的小丫头一起教大家跳舞。三个小丫头片子兴兴头头,一来二去,舞会一发不可收拾,成了村里的固定节目,且人气高涨,男女老少都来捧场——年轻人捧个舞场,老年人捧个人场,小娃娃们捧个气场,在每个夜幕来临之际,宛如春风拂面,拂过村子的角角落落。
起初,舞场并没有音响,王家小夫妻就搬来家里的音响借用,用一阵子,村里的妇联主任去乡里开会,争取到一部新音响。有新音响助阵,音质、碟片、声乐都有突破,这下更调起村里人跳舞的热情。“走吧,去看跳舞!”村里人谦虚,从来不说去跳舞,而是去看跳舞。别管会不会跳,围观总可以吧。于是,邻居四下相邀前来。
白天的劳作和日常的忙碌在此时收尾,人们洗了碗、掩了门,扯着娃娃们的手先后踱到舞场。有人跳,有人看,就成村落里的一道别样景观:中心舞场,少男少女与中年妇人们在跳舞,他们身段灵活、落落大方,还有一群小娃娃跟在队尾有样学样,跟着比划;婆婆奶奶们站在外圈,她们年纪大了,腿脚放不开,思想更放不开,就兴致勃勃地站边上看,那里面可能有她们的孙子孙女、媳妇在跳,她们乐得捧个人场,顺便跟身边的邻居拉拉家常。偶尔谁家的娃娃不小心绊个四脚朝天,也是她们笑得最响。村里的孩子个个皮实,反正也摔不疼,爬起来继续跳;最外围一圈,是村里的爷爷、姥爷男人们,女儿媳妇们跳舞,老爷们当然不宜凑近了看,他们很知趣,三五一堆扎在路口,听着响亮的曲子,点根烟高声大嗓闲聊,红红的烟头一明一灭的。等舞会结束时,自家的孩子过来会朝这边喊一声“爷爷,咱回家吧”,自会有人应一声“好咧”,然后领着孩子各自归家。
在城里,广场舞看多了,每晚小区里都会有三两拨,有优美的民族舞,有时尚的大妈舞,顺峰山公园每晚七点还有千人舞会,那是全城的全民的街舞联欢。风吹着一面湖水,夜色温柔低回,上千人在大牌坊下迎风劲舞,光看一看就要热血沸腾,那是每个人隐藏在身体里的激情在欢唱、在释放。而如今,在豫南这个小村落里,隔了二千公里的时空距离,我再一次感受到这种蓬勃自发的能量。那是寂静夜空下的另一种苏醒,原野田地、青禾野花和大树,都将在黑夜沉睡之时,人们用一场朴实欢快、也许并不优美的舞蹈跟白日里的奔忙、粗糙,作个华丽的告别,然后心满意足地沉睡下去。
而此刻,天地之间是属于她们的盛会,不担心扰民,不担心笨拙,就在此刻,春阳碧野,一切都那么自然,当如春风如约而至,皆舒展在自由自在的夜色里。
三月里,小英家的那株桃花初开,十多年的大桃树,枝丫丰润秀美,映红了半个舞场。我有时驻足看一看,乐一乐,更多是听着缭绕的曲子,在村落里走走。夜色沉静,歌声飞扬,我的散步因了那一首首《小苹果》、《天蓝蓝》、《自由飞翔》而感到格外恣意甜美,它仿佛要将平日里淤积在内心的话语激荡出来,御风而行,抛洒在乡间的晚风里。
晚风起,车马安稳,四下里沉寂,暮色四合,穹顶苍宇之下,天空升起淡淡的青蓝,几丝风、三五片野云,远远近近的村庄微缩成一团团烟灰色的影子。散场了吧,音乐渐小渐息,人群四下里走开,狗这一声那一声在叫。我踏着夜色回家,头顶星子如瀑,有一种寂静带着早春深厚而蓬勃的韵律,流淌在屋顶上、枝梢上、田野里,和鸡鸣狗吠声里。
reny1505117.jpg
杨暖专栏:田园暖风
主要内容:书写乡居见闻、田园生活札记。
个人简介:杨暖,河南确山人。中山大学古代文学研究生,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佛山文学院签约作家。山野间长大的80后女子,客居南方十年,多年沉迷中国古典文化的情怀,在书卷与自然中,返璞,归心,安静守拙。陆续在《羊城晚报》、《珠江时报》、《井冈山报》开辟专栏。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