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07月17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凌云健笔意纵横——著名作家张纯印象

发布时间:2015-07-17 08:40:26  

□晚报记者   王慧玲/   栗晨曦/

jish150762.jpg 

张纯向记者介绍史料。

人物小档案

姓名:张纯

性别:男        

民族:汉族

职业:作家

主要作品 :传奇小说《郑三发子传奇》、《观音菩萨秘传》、《碧君女士野闻》。戏剧《鹏落秦宫》、《血洒江都》、《凤鹂歌》(与马紫晨合作)、《柜中密》、《民国糗事》。电视连续剧《风雨荆兰镇》(与徐则挺合作)。随笔《拾荒集》。

题目是20多年前李惟微教授评述张纯先生的散文标题。岁月荏苒,李教授已入川讲学多年,他当年笔下的张纯今虽已过古稀之年,但仍然笔耕不辍,文章未必凌云,意气绝对风发。所以,记者取巧把李教授散文的题目拿来。若20年后再记张纯仍能用此题目,岂非佳话?

近读张纯先生一篇学诗的文章,内中有这样一段话:“诗,不可无病呻吟,要真情流露,诗要实也要虚,实是情实,虚是意境,诗可以琢磨可以推敲,但不可以矫饰矫情,口是心非。诗,不作弦箭之文,用以攻讦和诋毁诗。不上劝进之表,用来巴结逢迎邀功请赏……诗与文字相关,与文化相关,与人生修为相关,与人品相关。”这是先生学诗的心得体会,也是他做人与为文的准则。市作家协会主席刘康健说张纯先生是“天中文胆,率性天真”。当然有他的根据,而我说先生厚道、朴实、真诚,当然也并非虚夸,先生一介布衣,无权无势,奉承他又有何用?

坎坷人生  不懈追求

从张纯先生自上世纪50年代之后开始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的戏剧、曲艺、小说、散文中不难看出,他是步步行来,不断进步的。

张纯先生年少时,为了生活,含泪中断学业参加了工作。后来,这个怀着文学梦想的年轻人进了铁路文工团当了一名创作员,在陇海、京广铁路沿线的车站巡回演出。

年轻的创作员必须结合现场实际编写当天的节目,写唱词、相声、小戏,由此他摸索出一些程式化的套路,也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文工团当创作员的那些年,对张纯而言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尤其是他主编《铁路文艺》的经历,让他对编辑这个称谓有了深刻的感悟。

张纯先生每忆及此,感慨中也有遗憾。遗憾的是他未能把那些年创作的东西保存下来,当然这也和他当时的生活条件有关。

张纯先生的经历可谓曲折离奇。一年前出版的《拾荒集》中,有他不幸遭际的点滴记述。目前,他正在修订他的长篇小说《一本荒唐》。从中可见到张纯先生曲折遭际的身影,记者非常期待这部小说问世。

张纯先生说自己是“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我理解的“甚解”是钻牛角不能够举一反三的意思。他读书多而杂,见书必读,甚至《辞源》、《新华字典》也读,佛家经典、老庄文学也都是他爱读之书。

张纯先生说与书为伴,其乐无穷。书都是有文化的人花时间、精力一字一句写出来的,读过之后你可以不赞同作者的观点,或者不喜欢甚至讨厌这个作者的情景描述、人物刻画,但这种读后的感觉不就是你的收获吗?这不就是古人说的“开卷有益”吗?

张纯先生对驻马店感情深厚。他的祖父是100多年前在驻马店修建铁路的上蔡籍工人的领班。因为有了铁路,驻马店才成了商贾云集的中州名城。

张纯先生上世纪80年代撰写的电视专题片《在洪荒中崛起》,对驻马店的发展有生动的描述。说起这部专题片,人们或许不知道,它可是驻马店的第一部电视专题片。

张纯先生还是驻马店较早由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的作者。汝南人谢文放曾几次邀请张纯先生与他合作,但张纯先生都婉言谢绝了。

上世纪80年代,谢文放是当时出入于官场、行走在书市的名人,先生岂会沾名人的光?他投稿于《小说世界》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后,被春风文艺出版社发现,春风文艺出版社特意派编审杨爱群到驻马店向张纯先生约稿,于是就有了《郑三发子传奇》的出版发行。

让出版社也没料到的是驻马店一位普通作者的作品,居然第一版就发行了3.5万册,要知道,这在上世纪80年代可是个不小的数字。

此后,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先生的另一部传奇小说《观音菩萨秘传》,这部菩萨传奇居然在江浙沿海各地屡被盗版。随后,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先生的《碧君女士野闻》。那时稿费虽微不足道,先生却非常欣慰,他说他赶上了好时候。

三生有幸的特约编辑

张纯先生和驻马店文学艺术界的朋友交情不浅。从改革开放之初驻马店市(现驿城区)文化局创办《奔腾》文艺小报,到之后市文联(现驿城区文联)创办《长鸣》文学杂志,到《天中晚报》的前身《驿城晚报》,张纯先生都是这些报刊的特约编辑。

张纯先生说他应邀当特约编辑真是三生有幸,使他有幸与驻马店的文学爱好者们相识,使他焕发了青春朝气,使他最早读到这些青年才俊初涉文坛的处女作,更为有幸的是目睹他们一步步成长、一天天成熟并活跃在文坛上的骄人风采,也欣喜地看到这一群人中才华横溢的李新中步入仕途仍然诗情充沛,一旦闲暇依然为诗为文。张纯先生说,他常常翻阅吟咏李新中赠他的诗集《怀念古典》后饭量大增。

这里把《怀念古典》中《题恩师张纯》的五言四首选二,以飨读者。

 

              之一

 

引弓沽余勇,刚劲源探公。

过目即成诵,勤学善贯通。

历史现悲喜,人生作叹咏。

汪汪如叔度,清名满天中。

 

            之二

 

 绣口自锦心,大才出美文。

布衣抒胸臆,举座惊率真。

小说非小事,戏剧实人生。

治平情怀在,闹市不染尘。

 

李新中对张纯先生的敬重之情,洋溢在诗中,这种情感同样是包括笔者在内的后学们所共有。

张纯先生记忆力超强。他清楚地记得在狭小的编辑室里和来自平舆的张振立谈论诗歌、与周明理探讨戏曲创作的情形。如今张振立已然是诗家,周明理也成了写戏的高手,成了诗家和高手的人应该还记得那个曾经吐哺握发的老师吧!

张纯先生还记得在他家逼仄的客厅里与于为民(河南日报驻马店记者站原站长)、金雷(河南广播电台驻马店记者站原站长)、刘康健纵情谈论报告文学和小说创作时的情形,酒酣耳热高谈阔论,直到主人醉倒,客人才踉跄而去。

如今,已经声名远播的市作家协会主席刘康健依然是张纯先生家的常客。

刘康健对张纯先生的尊敬是由来已久的。他的不少作品或多或少都有张纯先生的点拨。张纯先生说,刘康健的才气他比不了,但他的阅历见识刘康健也比不了,能给才华横溢的刘康健指出一丝疏漏,不亦善乎?

记者的第一部诗集《粉红的春梦》是张纯先生写的序,序言文短意深,对笔者进行鼓励、鞭策,是记者追求文学之梦的力量。

不可不说的是市电影电视家协会主席徐则挺,他和张纯先生都是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也是电视连续剧《风雨荆兰镇》编剧的合作者。徐则挺刚回天中到张纯先生家拜访,张纯先生叮嘱他首先要“安身立命”,正是有了这句亲人一样的叮嘱,徐则挺才得以一步一个脚印稳健行来,才得以事业有成。

友谊之花盛开在真诚的土壤之上。

每逢文友来访,张纯先生都热诚相待,对后生晚辈一样待若上宾,听他们讲文学界的情形,听他们发泄对参评作品受到不公待遇的不满,听他们讲说自己的子女成了硕士、博士出国留学并分享他们的喜悦……

张纯先生最喜欢听刘康健讲“小说”,讲小说界的创作态势,讲先生不熟悉的创作手法,也讲他对一些作者和作品的点赞和不屑。刘康健口若悬河,张纯先生支颐静听,正是人生有长短,见识各不同,虚心好学是先生的一大优点。

收获颇丰的戏剧创作

张纯先生喜欢戏剧创作,这是当年在铁路文工团时养成的兴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张纯先生创作的《沧桑》一剧,得到了陈昊苏(陈毅元帅之子)的好评,并为此剧写下名为《二月》的长诗一首(此诗曾刊登在《奔腾》上,原件被马紫晨先生收藏)。之后,张纯先生又与马紫晨先生合作完成了《凤鹂歌》一剧,获省会演二等奖。

接下来,张纯先生又创作了《血洒江都》一剧,发表在《河南戏剧》上。该剧之后被外县剧团改名成《花木兰后传》争相演出。小戏《柜中密》被云南文化厅编入《彩云·戏剧集》中。

张纯先生创作的历史剧《鹏落秦宫》,生动地刻画了驻马店两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上蔡的李斯和西平的韩非。

该剧上演后引起了极大关注和热评,不仅成为省会演的获奖剧目,而且被拍成了电影,成为省际交流的优秀保留剧目。

去年,张纯先生又创作了《民国糗事》一剧,获得了省市优秀创作奖。

说到评奖与获奖,张纯先生一向不以为然,从无一次主动申报。他说请客送礼为这奖那奖花费心思划不来,这把年纪了,衣食无忧,不求名不图利,何苦来?张纯先生前年乔迁新居时,索性把那几摞子奖状、荣誉证书付之一炬,而那成堆的手稿却被他视若珍宝。

张纯先生年过古稀,仍然笔耕不辍,凌晨即起,洗簌一毕,烧水沏茶,品茗两盏之后便开始伏案写作。随笔、偶记、读书心得,信手拈来,日日如此。文章好歹不论,单说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就难能可贵。

张纯先生与我们报业集团有着很深的渊源。去年在《天之中》连载的“银杏树下”和《天中晚报》上时常出现的千字短文,都是先生在日出之前写的。先生今年又计划为《天之中》撰写最新传奇6篇,眼下已载3篇,我们静观其成。

今年春节的春联张纯先生这样写道:

人生诚然蹉跎,不存怨尤不计得失;

文章虽非珠玑,敝帚自珍自得其乐。

先生的豁达、超脱跃然联上。正如李惟微教授20多年前所言:“如张纯者,实知志在精神遨游之可贵,由是又羡他孤云野鹤的性情,却不荒掷岁月,活得这般充实、洒脱,而这些难以一言尽之的‘内宇宙’的追求与寂寞,又有几人能领悟呢?”

记者能领悟的是,先生在寂寞中给社会增添一抹亮色,给别人一个午夜梦回的温馨,这正是先生对社会的奉献,虽然微不足道。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