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6年04月18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梁思礼逝世

发布时间:2016-04-18 08:37:01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梁思礼逝世

其女儿梁旋接受采访时称:

“父亲是带着安详的微笑离开的”

 

4141052分,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著名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思礼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梁思礼为外界所熟知的身份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最小的儿子。

yangf160435.jpg 

梁思礼(资料图片)

习近平发唁电对梁思礼逝世表示哀悼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发唁电,对梁思礼同志逝世深表哀悼,向梁思礼同志的亲属表示慰问。

习近平在唁电中说,新中国成立之初,梁思礼同志毅然归国,为发展我国航天事业鞠躬尽瘁,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和严谨作风令人敬仰。

他一生的选择——中国航天事业

记者15日上午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梁思礼治丧办公室了解到,梁老的送别仪式,将于北京时间418日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航天科技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梁思礼在今年3月患感冒,因肺部不适入院治疗。因年事已高,严重影响到心肺功能。目前,他的家属正在安排后事。

当天上午,记者拨通了梁家的电话,梁思礼院士的女儿梁旋通过《北京晚报》向社会各界对梁老的关怀表达谢意。梁旋哽咽着告诉记者,关于父亲有太多太多情感萦绕在心头,一时难以言表。令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儿时的回忆。那时候,由于工作性质的缘故,父亲时常在外出差,很长时间才回家一次。但父亲在家的时光,却是令孩子们最快乐和难忘的:父亲时常领着孩子们去游泳,带着孩子们一起欣赏古典音乐,给他们讲述古典音乐背后的故事……“我从小到大都很崇拜父亲,父亲博学,但在我们面前却特别慈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慈父。”梁旋追忆。

对于父亲的去世,梁旋悲痛万分,但同时她也认为,父亲的一生是幸福的。“父亲完成了他的使命,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都坚持了他一生的选择——中国航天事业。能够坚定这样的信仰,践行自己一生的志愿,这样的人生是无憾的。”梁旋说。

梁旋告诉记者,14日在医院的床榻前,她握着父亲的手,轻声抚慰着弥留的父亲,她甚至看得到父亲嘴角流露出一丝安详的笑意,这令悲痛中的家人稍感安慰。“父亲说,他从‘公公’(梁启超)那里继承下了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爱国,我想‘公公’如果见到父亲应该也是欣慰的。”说到这儿,梁旋难以自持,泣不成声。

 

2009年《北京晚报》曾刊载梁思礼专访   作者追忆

80后”醉心于传播爱国情怀

惊闻梁思礼先生去世的消息,先是惊愕,继而觉得愧疚。惊愕,是因为我曾于2009年岁末以《北京晚报》记者的身份与梁思礼先生有过一番较长的对话,那时先生精神矍铄、思维敏捷,总让我忘记了他当时已是一位85岁的老人。先生当时已鲜少接受采访,不愿意反复提及家族往事,之所以那次开恩见我,一是因为《北京晚报》的名声,二是因为我在递交采访申请时说过,想要请先生讲些不一样的事情。但让我愧疚的是,采访结束后,先生语带失望地对我说,还是没能说些新鲜的事情。我至今仍记得他那一瞬间落寞的神情,这些年来我总觉得自己亏欠先生一篇好稿子,但我知道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弥补这份愧疚了。

那次采访,先生从幼年时对父亲梁启超的记忆,谈到梁氏家族的往事,又谈到他所见证的航天科技事业,始终围绕着“家国”二字。

今天翻阅当时的采访记录,我很惊讶于先生那朴素而真切的爱国情怀。外人谈及梁氏家族,总是对他们在“文革”中经历的那段不公遭遇多有议论,思礼先生谈到那些事情,坦坦荡荡一一讲述兄姐的命运,但落脚处却在国家对知识分子的保护和照顾。说到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他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们能够回馈国家的,应当远远大于我们索取的。”

思礼先生说过,他的这份爱国之心,是父亲“遗传”给自己的。众所周知,梁启超去世时,思礼尚年幼,他并未真正从父亲那里得到学问上的直接培养,但我从他的言谈中可以看到,梁氏家族的精神血脉在他身上流淌着。比如他对世界的好奇之心,比如他言谈中的幽默风格,皆是与父亲、兄姐一脉相承的。那时这位老人曾自称是个“80后”,与父亲当年称呼他“老白鼻”(英语Baby的谐音)的绰号相呼应,的确是很有一番趣味的。

如今,梁氏家族的九个子女皆已故去,我难免会有些感慨,今后人们提及那一段千秋家国的大历史时,除了记住那些风雅的故事,还能否继续传承他们于民族、于国家的精神财富呢?当年思礼先生和我谈到了一句有关生死的话题,这个思维严谨的唯物主义者告诉我,自己不可能返老还童,所以特别珍惜和年轻人相处的机会。那时他时常游走于北京的各大高校,努力在青年学生中播撒爱国情怀。我想,他告诉后人的那些话,总会有人听进去并铭记于心吧。

记得思礼先生说起过,兄弟姐妹中他与父亲长得最像,天津“饮冰室”门前的梁公塑像其实就是参照他的样子创作出来的。很想去那里看一看、拜一拜梁公,也向思礼这位“饮冰室”最后一个孩子说声感谢。

【生平】

他与中国航天的诸多“首次”

梁思礼早年留学美国,19499月,离开祖国8年的梁思礼得知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后,归心似箭地回到了那片他日思夜想的故土。回国初,在邮电部电信研究所从事技术工作,并参与国家“十二年科学远景规划”的制定。1956年调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任导弹系统研究室副主任。从上世纪50年代末起,主持参与了我国近程、中近程和远程战略导弹及运载火箭的研制试验工作。

1958年至1960年,担任苏联P-2导弹教导大队技术副大队长和弹上电气设备总设计师,19601059地地导弹发射成功。随后,参加了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的东风二号及其改进型号导弹的研制,领导研制成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惯性制导系统。1966年参加了东风二号甲导弹和核弹头“两弹结合”飞行试验,为我国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做出重要贡献。上世纪60年代末,主持远程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的研究和方案制订工作。

1976年至1978年作为长征三号火箭控制系统技术负责人,在确定长征三号控制系统方案中起到技术领导和具体指导作用。1978年后又集中精力负责远程战略导弹和长征二号火箭研制工作,参加了1980年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为我国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技术做出卓越贡献。此外,梁思礼对航天可靠性工程提出精辟论述,成为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            (据新华社)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