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10月10星期二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中“蛟龙”刘心成

发布时间:2017-10-10 08:13:17  

 10月3日,“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完成海上试验任务返航三亚港。在举国同庆的日子里,“深海勇士”海试成功,国内外媒体都进行了报道,振奋人心。更令我们自豪和兴奋的是,这次海试的总领队和临时党委书记就是我市平舆人刘心成,一位地地道道的天中男儿。10月6日,结束全部试验任务的刘心成返回家乡。10月7日,记者有幸采访了这位天中“蛟龙”。

天中“蛟龙”刘心成

□晚报记者

hxy171024.jpg

记者采访刘心成。见习记者李 静/摄

hxy171026.jpg

海试成功,海试队员欢呼庆祝(资料图)。

接受采访时,刘心成先给记者简单地介绍了“深海勇士”号海试情况。“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是中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作业能力达到水下4500米。潜水器取名“深海勇士”,寓意是希望凭借它的出色发挥,像勇士一样探索深海的奥秘。2017年10月3日,“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试验队在中国南海完成全部海上试验任务,返航三亚港。刘心成就是这次海试的总领队和临时党委书记。

15岁走进军营 与海洋结缘

“我是平舆县后刘乡刘寨村人,现在后刘乡改为阳城镇了。”说起家乡,刘心成字字句句让人感受到他对故土的眷恋和深情。

刘心成,1954年5月出生,1969年入伍,曾经在海军舰艇部队任轮机兵、班长、机电长、装备部部长,海军装备部处长、办公室副主任,海军青岛基地装备部部长,青岛保障基地司令员。曾经参加并组织海军舰艇编队首次环球航行装备保障。经过海军工程大学和国防大学培训,取得研究生学历。曾任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副局长、中国海监北海总队总队长,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担任我国载人潜水器海试临时党委书记,组织并参加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000米、3000米、5000米级海试。

“我当兵那年还不满15周岁,正在读中学。”说起自己当兵的事,刘心成记忆犹新。1969年全军扩招80万人,对入伍人员的年龄、身高、体重要求较松。那年2月,他应征入伍,年龄不满15周岁,照现在来说还是个孩子,他却觉得自己就是个热血男儿,要投身军营,保家卫国,报效国家。

刘心成说:“入伍后,我的身体条件适合到舰艇上工作。所以,我这个没见过大海的中原人从此与海洋结了缘。”

初试牛刀 在全军小有名气

刘心成被分配到南海舰队。由于年龄小又善于学习,喜欢专研,部队在正常训练的同时给他提供了很多学习培训的机会。刘心成说,他天生与大海有缘,很多人到海上晕船,而他没有任何不适,并且在舰上胃口很好,吃啥啥香,被不少人羡慕。

在南海舰队工作期间,刘心成发现,当时的某型导弹艇主机的设计寿命只有300小时,有的甚至不到300小时就不能用了。针对这一情况,他组织人员研究如何延长该型号导弹艇主机的寿命,并取得很大突破:服役500小时后还能正常使用。“因为这件事,我在全军小有名气。”说到这儿,刘心成爽朗地笑起来。

1986年12月,刘心成被海军装备部点名要去,任修船处处长(正团级)。1995年6月到北海舰队青岛基地装备部任部长,当年他才41岁,是全军最年轻的正师级干部。

完成到钓鱼岛巡航任务

刘心成说,按规定他55岁就可以退休,回北京安享晚年。“我身体好好的,领导对我这么器重,组织对我这么信任,让我现在就去享清福,让国家养起来,我觉得不得劲儿。”刘心成说,原本他答应好好陪伴妻子、父母的,结果又食言了。

2007年9月,刘心成转业到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任正局级副局长并兼任中国海监北海总队总队长,从在海上当兵到管理海洋。

“2012年9月10日,遵照命令,海监队组织了9·14行动,组织8条船执行首次钓鱼岛巡航任务,我任副指挥员。”刘心成说起当时的情况仍显得异常兴奋。他说,当时大家都很激动,表示无论遇到多大的阻力和困难都要完成这次巡航任务。

最后,8艘船全部进入巡航区域,距钓鱼岛主岛只有1.5海里(不足3公里)。这次巡航,体现了中国对钓鱼岛的管辖能力。

参与“蛟龙号”海试

刘心成说,在大洋科考方面,我国取得了丰硕成果,仅“大洋一号”就发现了很多矿源。“‘大洋一号’是我直接管理的,但成绩的取得不是我一个人做到的。”刘心成说,国家的强大和国力的提升是很多人拼搏换来的。

在载人深潜领域,刘心成参与了“蛟龙号”的海试,任临时党委书记。从2009年8月到2012年7月,“蛟龙号”历时4年完成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打破了世界纪录。“海试的目的是为了以后的应用。从2013年到2015年,我跟着‘蛟龙号’到西太平洋和西南印度洋,发现热液硫化物矿区,目前已申请1万平方公里的优先开采权。”刘心成说,2014年底,他跟船到西南印度洋,在海上100多天,在返航时遭遇强台风。当时他正坐在驾驶台上,一个大浪过来,船身倾斜25度,他连人带椅子摔倒。这椅子不是普通的椅子,有两米多高,当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护住头,结果右肩和右臂着地,撞出两个大包,非常疼。后来,左肩也剧烈疼痛,连吃饭都无法端盘子。就这样在船上坚持23天,返回青岛后,他到医院一查是左肩肌腱断裂,断开的肌腱已经收缩了,必须手术。

“还有这么多事要做,哪有时间住院手术,我坚持要做理疗。医生说这就不是靠理疗能治好的病。最后,没办法,我到北京做了手术。”刘心成说,虽然每次出海都要很多天,经历很多困难,忍受很多不便,但自己能为国家做贡献,内心感到非常幸福。 

一干工作就停不下来

“出海被摔得鼻青脸肿是常有的事,我从不在意。手术一次后,我才发现,自己确实上年纪了,再这样干下去不能帮忙反而会添乱。”虽然海洋局多次挽留,刘心成还是决定退休。

听说刘心成要退休,中科院多次派人做工作希望他能过去,主要研究6000米以下的深潜。中科院正在组建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设在三亚),急需人才。经过多次沟通,刘心成表示:“让我去可以,我已经退休了,不要给我行政职务,我什么头衔都不要。最后对方说那就担任顾问吧,最后觉得实在过不去就给我定了个首席顾问。”

“当初说好的,一年我就到三亚半年,剩余的时间自己支配,补偿一下妻子和老人。”刘心成说,结果一干工作就停不下来了,爱人埋怨他干活有瘾。

刘心成说:“2016年5月10日,研究所完成筹建验收正式运行。6月23日到8月12日我们就组织了第一次深渊综合科考,我任领队兼临时党支部书记。经过52天完成了84项深渊科考作业,获得一大批深渊生物、微生物、沉积物样品,最深下潜1万多米,此次下潜深度、频率、时长、学科在全世界都是第一。在10935米高压低温环境下抓到12只虾,打破了8200米生命禁区的说法。这说明万米深渊已不再是中国海洋科考的禁区,中国海洋科考进入万米时代。”

培养下潜骨干力量

2017年8月16日至10月3日, “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我国南海完成海上试验任务。刘心成任这次海试的领队和临时党委书记。

刘心成说,“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是国家“十二五”863计划重大研制任务,旨在提升我国载人深潜技术自主创新及核心技术国产化能力、降低运维成本、推动深海装备谱系化建设。研发团队历经8年艰苦攻关,潜水器载人舱、充油锂电池、浮力材、机械手、推力器、高压海水泵、声学通信系统、控制系统、液压系统等国产十大系统实现重大技术创新,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过90%。

海试时间由计划的105天提前到49天,其中除去5天防台风、10天航行,在34天里下潜28次,最大下潜深度4534米,潜水器在水中总时间139小时。共有12名试航员下潜作业,培养了一批下潜骨干力量。

刘心成说,载人深潜是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的探索行为,海试具有不确定性。在28次下潜试验中,海试队领导26次带队下潜。摈弃“见好就收”的惯性心理,坚持把问题充分暴露在海试阶段。面对一次次的失败,海试队员对软硬件反复进行优化,直到把问题完全解决。

“深海勇士”号将面向全国开放,在未来将迅速开展一系列科学应用,必将成为我国挺进深海的又一重器。

深深的故土情怀

“无论我在外面做什么工作,有多高的职务,回到家乡,我立即就换‘频道’,就是父老乡亲的亲人。”刘心成说,他只要能抽出时间就会回老家看看。无论什么天气,道路是否泥泞,进村时他都是下车步行回家。

回家后立即换身衣服,挨家挨户去看看家乡的亲人,跟他们唠唠,见到长辈该怎么称呼就怎么称呼。自己不抽烟,却见到成年男子就让烟。“我每次回来,村里人都很高兴,一点儿也不拘束,我感觉也很放松、亲切。”刘心成说,他每次回家都会宴请村里的老人。

1999年回来,刘心成发现村里的道路下雨很不好走,就自己花钱修了水泥路。几年后,看到修过的路又坏了他多方联系进行重修。去年,他带头出资又动员本村在外创业的亲戚出资30万元,把村里的路全部硬化。“我们村现在每家每户门口都是水泥路。”刘心成说,为家乡人提供方便他很开心。

刘心成说,现在家乡的变化也很大,他感觉很欣慰,衷心希望家乡越来越好,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

难舍的海洋情结

刘心成说,他从十几岁投入大海的怀抱,现在已离不开大海,大海给了他很多难忘的经历。辽阔富饶的深海是一座巨大的宝藏,也是未来能源的希望,并且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宁冒风险,不当逃兵。深渊科考团队既要对自己的科考成果负责,也要懂得与人分享,这样才能保障我国深海事业的发展。

离开了海军,没离开海洋;离开了北海舰队,没离开北海;离开了青岛基地,没离开青岛。因为一心想的是国家海洋事业,所以劈波斩浪走向成功。他和他的战友们把青春献给了深海,中华强国梦里将留下一笔永恒的蓝色记忆……

【链接】

下潜4500米,基本覆盖我国主要海域

我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在4次完成最大深度4500米下潜后,10月3日返航海南三亚港。作为“蛟龙”号的兄弟,关键部件九成以上国产化,“深海勇士”号被视为承上启下的又一深海“利器”。

本次海试中,“深海勇士”号4次完成4500米级下潜,其中最大下潜深度为4534米。同时,开展了海底科考应用作业,地质取样5份,用机械手抓取了29种生物。

专家解释,4500米基本覆盖了中国主要海域和国际海域资源可开发的深度。

“深海勇士”号总设计师胡震说,4500米深度已经覆盖整个南海的探测、下潜开发等方面需求。此外,目前的国际深海研究热点问题,如海底热液硫化物、海底冷泉等,约为3000米深度,也在“深海勇士”号的下潜范围内。

相比更深的深度,承受4500米水压也可以让潜水器的运行难度和成本大大降低,提高科考的性价比。

从1000米、4500米、7000米到万米级,我国目前已形成全海深潜水器能力。据了解,11000米深度项目已经部署,有望于2020年下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