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10月10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92岁院士一件衬衣穿30多年

发布时间:2017-10-10 08:16:00  

 92岁院士一件衬衣穿30多年

捐420万元帮贫困生

daih171014.jpg

92岁的崔崑院士在工作中。

daih17105.jpg

崔崑和夫人在看书。

站在书架前,92岁的崔崑院士依旧精神矍铄,思维敏捷。

“我正在补充近年来钢铁领域的新进展,准备后年再出版这本书。”崔崑手里拿着的,是他在81岁时动笔写作的《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这是我国首部全面系统介绍特殊钢的百科全书,由一位耄耋老人以6年之力,在电脑前独自敲打而成。

“崔老本身就是一块千锤百炼的特殊钢。”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路钢说,崔崑用60年党龄、70年教龄,为国家钢铁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诠释了一位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 严谨治学 ]

做人为学 一丝不苟

很难想象,一位81岁的老人,如何独自学习计算机软件、打字绘图,将一生的研究编辑成书。

在教学中,崔崑也以“实干”作为招收学生的最重要标准。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高校院系调整中,武大机械系并入华中工学院。1981年,崔崑领导的华中工学院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成为全国高校该学科首批6个博士点之一。作为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他共培养了24名博士、23名硕士。

学生不多,是因为崔崑要求严格。“我不想培养次品和废品。我招的学生,进门时学历有高有低,但个个都想干事、能干事。反之,那些只想混文凭的人,我不欢迎。”崔崑介绍,学生中有10多人已是博士生导师,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崔老师做人为学如炼钢般一丝不苟。”崔崑的首批研究生张同俊如今也是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的教授,他对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印象深刻。“《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书稿出来后,崔老师专门让我们两位弟子看看有没有毛病。我们将热力学方面数据重新算了一遍,几乎挑不出一点儿毛病!”他说。

更让华中科技大学师生们感动的是,一件衬衣可以穿30年的崔崑,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却非常大方。2013年,他和夫人朱慧楠将全部积蓄420万元捐出,设立“勤奋励志助学金”,每年资助45名本科生,每人8000元。

“崔老多年来用行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师生树立了榜样。”崔崑的同事李德群院士如此评价。

[ 勤奋报国 ]

“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模具钢种”

“我这一辈子,不谦虚地说4个字就概括了——勤奋、报国!”谈及自己的人生感悟,崔崑如是说。

确实,崔崑一生,是勤奋向学、矢志报国的一生。崔崑年少时,家乡济南被日寇占领,燕京大学毕业的父亲毅然离开被日本人接管的洋行,携全家回到老家济宁,并鼓励儿子离开沦陷区,到大后方继续读书。1944年,崔崑考入西迁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机械系,1948年留校任教,随后与钢铁结缘。

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钢铁是工业脊梁,而高性能的特殊钢,更是托举一个国家钢铁工业水平的巨臂。但当时的武汉大学并没有这个专业。1958年,崔崑被公派前往当时世界上最好的钢铁专业大学——莫斯科钢铁学院,专攻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两年的留学生涯让他将特殊钢定为日后的研究方向。

1960年,崔崑学成回国。那时,我国工业生产急需高性能新型模具钢,却无力自主生产,进口价格是普通钢的10倍以上。“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模具钢种!”崔崑和同事们加紧建设实验室。买不到仪器设备,就带着同事们自己动手做。4年后,终于建成了装备比较完整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实验室。

“那时电力供应不足,课题组所用盐浴炉等设备耗电量大,只能在用电低峰时使用,夜间上班是常态。”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周凤云回忆,因为没有控温自动化技术,当年崔崑常常通宵守在1200多摄氏度的盐浴炉旁,丝毫不敢懈怠。最终,崔崑和研究人员一同研发出了低铬模具钢,含铬率降低到4%,使用寿命延长一倍,打破了国外垄断。

[ 创新第一 ]

只为造出最好的产品

崔崑说,作为科研人员,最大的乐趣就是研制的产品好。为此,崔崑和他的团队,始终秉持创新第一的科研态度。

在研制特殊钢的过程中,崔崑在国内外首创了一种含铌基体钢。这种钢适当提高其碳含量,并加入少量铌,提高了钢的强韧性,具有优异的工艺性能。

这种含铌基体钢已广泛应用于汽车、航天、电子等行业。1981年,该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并于1985年纳入国家工具钢标准。

上世纪80年代初,精密塑料制品需求量大增,而我国当时尚无适当钢种来制作塑料模具。经反复研究,崔崑在模具钢中加入易切削元素,使其硬度和精度都达到使用要求,且成本大大低于进口模具,寿命超过进口模具。

上世纪末的20多年间,崔崑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5项,其中国家发明奖二、三、四等奖各1项。1997年,崔崑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上世纪80年代,他一手创立的华中工学院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成为我国在该学科领域的首批6个博士点之一,指导培养了华中工学院的第一个博士生。在教学中,他引导学生关注学科新动向,注意新的研究方法。

2006年,81岁的崔崑开始撰写《钢铁材料、组织与性能》一书,这是我国首部全面系统介绍特殊钢的“百科全书”。为构筑这一艰巨工程,崔崑自学电脑,亲自收集每一份文献,编辑每一张图片。

如今,已经92岁的崔崑,决定修订这本出版才4年的专著。他说,科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求真求美,不断追求新知。

[ 大爱柔情 ]

全部积蓄捐助学子

 

2013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勤奋励志助学金”首次颁奖,28名品学兼优的家庭贫困学生,人均获助8000元。在颁奖仪式上,时年88岁的崔崑院士殷切寄语:大学是人生中最珍贵的一段时间,一个人要想取得一些成就,首先要勤奋,同时要有奋斗目标,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这一助学金,是由崔崑院士和夫人朱慧楠教授捐资设立的。 谈起初衷,他谦虚地表示,自己是受到了著名作家杨绛的启示。2001年,杨绛女士将她与先生钱钟书的全部稿费及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奖学金,以帮助、鼓励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大学生努力学习、成才报国。

崔崑说,他年轻求学时,恰逢战乱年代,饱尝贫困滋味。现在自己年岁大了,用不了多少钱,可是学校里的不少寒门子弟,连每月的生活费都支付不起。2013年,他与夫人商量,决定将全部积蓄捐给学校基金会,成立“勤奋励志助学金”。从那时起至今年,他们共捐资420万元,只留下部分工资用作生活费。这笔钱,预计可资助贫困学生500多人次。

2016年6月,崔崑院士和夫人朱慧楠还向学校捐赠了一辆崭新的上海大众帕萨特轿车,价值20万元。谈及此事,他笑着说:“学校为了方便老同志,此前专门开通了应急服务专车,我看这个措施很受老同志们欢迎,所以就再尽绵薄之力。”

[ 生活简朴 ]

一件衬衣穿30多年

 

三月的华中科技大学,春意盎然,树木掩映下的院士楼,分外静谧。崔崑院士的家在二楼。记者环顾客厅,一套略显陈旧的沙发、一台国产海信牌电视机,看上去都有些年头;墙角立着一个小陈设柜,里面摆放着各种奖杯和获奖证书。

同行的华科大材料学院副院长袁新华说,有一年正月初一,他们到崔老家拜年,不经意看到他穿着的衬衣领口破了,就说:“大过年的,您怎么穿着一件旧衣服?”崔崑笑着说:“还能穿,扔了可惜。没关系,家里有新的,出门时再换一下。”

记者问:“崔老,这件衬衣现在还穿吗?”他点点头说,这件衬衣是他30多年前买的,现在还经常穿。

生活简朴的崔崑院士,从不为个人的事劳烦学生。“我和他们是教育、学术上的关系,不能让学生给我打杂。”他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他一直坚持的原则。平时,大小家务活基本上都是他和夫人自己动手。

访谈中,他的夫人朱慧楠静静地坐在一边,含笑听着我们的谈话。她是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也是崔崑院士生活上的贤内助、学术上的好帮手。因为太忙,他们很少陪唯一的女儿。女儿8岁时,他们才第一次带孩子到汉口。为了工作,他们欠孩子的太多太多。 

 (据新华社)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