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8年04月16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庞阁阁楼“藏”故事

发布时间:2018-04-16 08:34:44  

 开栏语

乡愁是一种情结,一种文化记忆,一种发展变迁的历史积淀,承载着人们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和家国情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要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为更好挖掘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本报即日起启动《乡村乡情》工作室,对我市的特色乡村及其传统文化进行报道,敬请关注,也请广大市民提供线索。

庞阁阁楼“藏”故事

□晚报记者 户向阳 文/

hxy180447.jpg

村史馆展出的农具。

hxy180448.jpg

堂楼的木楼梯。

hxy180446.jpg

庞阁村古民居。

山村春来早。春天的驿城区蚁蜂镇庞阁村庞阁自然村处处被沁人心脾的绿色和盛开的鲜花包围。

4月4日上午,忙完手中的活儿,70岁的村民杨玉杰老人蹲在自家门前,一边抽烟,一边凝望着北边几十米外的一处古民居,似有所思。

这处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是村史馆。杨玉杰老人之所以对它关注,因为这里曾是他的家。

伴随着杨玉杰老人与庞阁村委会副主任王华立的讲述和介绍,古民居的故事被层层剥开。

古民居成了村史馆

庞阁自然村不大,有50来户人家。庞阁村史馆位于村子中间,坐北朝南。

村史馆大门,是“三间一过道”的瓦房,青砖小瓦,大门上方悬挂着“庞阁村史馆”的匾牌。村民称此房为“腰房”。

王华立告诉记者,这个院过去就有腰房,解放后腰房分给一户村民。上世纪90年代,这户村民搬到其他地方居住,把腰房拆除了。现在的腰房是建村史馆时,仿照过去的腰房重建的。

穿过大门走进院内,一个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呈现在记者面前,让人顿感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坐北朝南的是一座两层小楼,依然是青砖小瓦,看上去年代很久了,屋脊和房顶四角装饰有花、鸟、鱼、兽等雕刻,精巧别致,具有明清时期中原民居的建筑风格。村民称此楼为“堂楼”。

院东西两侧各有三间青砖瓦房,即“厢房”。厢房只有一层,比堂楼低,但也是古色古香的。

西厢房是村史馆,墙上张贴有庞阁村大事记,庞阁村精英人物事迹简介,庞阁村历届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名单等内容,展示有耧、钐子、纺车、火盆等传统农具和过去的生活用品。

东厢房是村革命历史馆,展示有庞阁村革命斗争史、村民革命斗争故事、庞阁革命老区著名人物事迹简介等内容,重点介绍了革命前辈、人民公仆杨玉璞的生平事迹,还有杨玉璞的雕像。

堂楼有两层,上下有木板隔开。一楼展示有古桌椅、床、菜柜等物品,东间东北角有一个黑色的木楼梯,顺着楼梯上去,就是阁楼。阁楼的地板是木板。站在阁楼上,可以看到房顶上很粗的房梁和椽子等,看上去非常坚固。

王华立告诉记者,堂楼和屋内的物品,都是过去的原样,让人们可以从中了解过去的建筑、家具和房间内的配置。

四合院的来历

“这里以前并不是四合院,只有东厢楼和腰房。”杨玉杰老人告诉记者,这个四合院是他家的祖房,他听父亲和母亲讲过房屋的建造情况。

据杨玉杰老人讲,过去,庞阁村只有一户庞姓人家。明朝时,这一庞姓人家出了一名官员,官至阁老,村名就是由此而来的。

庞家迷信,请风水先生看宅后,在此处盖了一处宅院。因此处是丘陵地带,院西侧和北侧较高,庞家就只盖了一座三间南北走向、门朝西的东楼和三间坐北朝南的腰房。庞家把东楼作为家里的堂楼,把腰房的南门作为家里的大门。庞家人当了大官后,举家迁往京城,把房子和田地卖给了他家的长工杨玉杰的曾祖父。

“我爷爷兄弟四人,其中三人都考取了功名。爷爷因得了痨病,没有考取功名,分家时,曾祖父就把这座宅院分给了我爷爷。”杨玉杰老人说,他父亲结婚后,在他母亲(他父亲的第一个妻子)娘家的资助下,才盖了现在这座堂楼和西厢房。

解放后,杨玉杰家的房屋和田地被政府收回,把西厢房分给一户人家,其他房屋作为村公所使用。后来,因西厢房在院内,这户居民住着不方便,村里就让这户人家搬进了腰房,直至20多年前,这户人家把腰房拆除。堂楼、东楼、西厢房,以后又先后成为村小学用房、村委会办公室等。

杨玉杰老人告诉记者,破四旧时,明清时代的东楼被扒,堂楼虽然幸免于难,但房顶上的很多兽形雕刻被毁。上世纪70年代,村里又在东楼原来的位置盖了现在的东厢房。

阁楼里“藏”着革命故事

王华立告诉记者,庞阁村坐落在金顶山北麓,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具有悠久的革命历史,是确山县革命苏区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在1927年土地革命时期,村民杨玉璞、杨羡民就发动庞阁村村民筹集经费,捐献枪支,组织民众,参加张家铎、杨靖宇领导下的确山农民暴动;抗日战争时期庞阁村村民组织抗日自卫队奋起抗日,积极参军参战,参加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庞阁村村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节衣缩食、捐款捐物、筹军粮、抬担架,掩护革命志士,为革命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杨玉璞就曾在堂楼的阁楼上隐藏数日。”杨玉杰老人告诉记者,杨玉璞是他的本家哥哥,解放前参加革命时,为躲避敌人的追捕,曾在堂楼的阁楼上隐藏数日。

杨玉璞生平显示,杨玉璞是庞阁村人,1916年11月生,1938年1月参加革命,同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确山青宣部部长、豫鄂挺进纵队连指导员、确泌桐中心县委书记、确山县县长等职。解放后,他又历任信阳专署专员、信阳地委常务书记、河南省地质局局长、省政法干校校长、省科委副主任、省科协第一副主席等职,1981年11月离休,1994年7月在郑州逝世。

“周春鸣等同志也在阁楼上隐藏过。”杨玉杰老人告诉记者,因阁楼上不易被人发现,他的父亲和母亲冒着危险,曾把几名遭敌人追捕的革命同志隐藏在阁楼上,而且没有一人被发现。

“盛世修史,明时修志。” 王华立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近年来,庞阁村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不少群众要求编写村史,追忆先贤,缅怀先烈。在市、区老促会的资助和指导下,经过3年多的努力,庞阁村史馆于2017年七一前夕落成并开馆,成为驻马店市第二个革命村史馆。

“我们建设村史馆,就是要弘扬和传承老区革命精神和优秀的农耕文化,保护好村里的古建筑,让村民们记住乡愁。” 王华立说,村史馆开馆以来,不仅村民们来参观,也有不少游客前来参观,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