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1.5亿人贫困是一种自信
摘要: □毛建国 中国在2010年第二季度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商务部称,国际通行贫困线是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而中国还有1.5亿人未达到联合国1天1美元收入的这个标准,“这就是中国的现实,这更准确地反
□毛建国
中国在2010年第二季度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商务部称,国际通行贫困线是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而中国还有1.5亿人未达到联合国1天1美元收入的这个标准,“这就是中国的现实,这更准确地反映了中国的现实。”
近年来,国外“中国威胁论”泛起,国内“中国崛起论”正热,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既给国外增添了谈资,也给国内增加了傲资。此背景下,商务部发言如重音传来,振聋发聩,能够让我们清醒认识国情,清晰定义中国的国际地位。
对于今天中国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就,再苛刻者也不得不承认。但在成就的光环下,我们也不能否认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其中突出的就是发展不平衡问题。这既表现为城乡不平衡,又表现为区域不平衡,更表现为不同群体间的不平衡。
我们看到,正是为了实现平衡发展,解决贫困问题,近年来上下发力,政策接踵而来,红包蜂拥而至。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中国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扶贫开发道路,其模式也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认可和效仿。据统计,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已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2009年的3597万,为世界发展和减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依然巨大,而且,我们的贫困线还低于国际通行贫困线。这意味着,如果按照国际标准,中国贫困人口将大大增加,即商务部所说的,还有1.5亿人贫困。
承认意味着一定程度上与过去成就的决绝,意味着必须更加重视当前存在的不足。但是,这种承认并没有否认、遮蔽我们所取得的巨大成绩。这种承认,是自信的表现。这意味着我们在“知已知彼”上更进了一步,为我们真正解决贫困问题,奠定了良好基础。
承认不足才能超越不足。有不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拒不承认。应该说,当前解决贫困问题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拐点。虽说我们已经有了一整套良好的减贫做法,但一些做法亟须调整,有一些工作力度还要加大。比如原有的减免农业税等政策,其红利效应释放已经有限,这一背景下,如何推出新的政策,如何加大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反哺力度,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与谋划。而这显然是建立在承认不足基础上。不认识国情,不承认不足,制定政策既容易偏差,执行政策也容易偏软。
商务部承认1.5亿人贫困,不仅向世界树立了一个大国负责任的形象,而且有利于在国内统一认识。希冀此为起点,一系列的政策、资金、资源,加速向农村贫困群体会聚。我们所追求的小康是所有人的小康,我们所追求的现代化是所有人的现代化。翻新一句老话,贫困人群不实现现代化,就不会有真正的现代化。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