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换教材是行业潜规则吗
摘要: □李泓冰 安徽五地发生的换教材风波,可以说是对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提醒:如此乱象,是不是该从根本上、规则上管一管了?因为,没有明规则的管束,必有潜规则的流行。乍闻安徽阜阳、滁州、淮南等五地初中生新学
□李泓冰
安徽五地发生的换教材风波,可以说是对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提醒:如此乱象,是不是该从根本上、规则上管一管了?因为,没有明规则的管束,必有潜规则的流行。
乍闻安徽阜阳、滁州、淮南等五地初中生新学期换了英语课本,觉得不算大事儿。各地中小学近年都在折腾教改,常常集中更换教材。与时俱进嘛,把过时落伍的教材换掉,何必大惊小怪。
细看新闻,蹊跷来了。近百万初中生突然换英语教材,背后大有文章:这些地区的初中英语教学起步晚,学生基础弱,新教材内容陡然加深,师生措手不及,不知该如何准备中考。明显违背常理的事儿,为何一意孤行?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了潜规则:选用哪套教材,有决定权的官员获利空间巨大,可能高达数百万元之巨。还有一些细节值得玩味:换课本的通知中,欲盖弥彰地加了一句“不予公开”;五地的新教材选了两家出版社出版,不知是不是两头都沾了利益,才只得各分一杯羹?
原来,换课本和教改无关,倒成了“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阿二不曾偷”。
其实,这套教材出版的“潜规则”,并非始于安徽、始于今日。圈内人爆料,这套把戏由来已久,是“这个行业的普遍现象”。
当年,在省(市、区)的出版界,肥得流油的必是独家垄断教材或教参出版的教育出版社。这些出版社不费吹灰之力的生财之道让不少同行眼红。自2003年起,教材实行“一纲多本”制,打破了教材出版的垄断格局,令很多有资格出版教材的出版社大为兴奋。因为这个蛋糕巨大,各出版社为了多争取订单,自然使尽浑身解数。而使用成本较低见效颇快没啥风险的返点、回扣之类的伎俩,几乎成了水到渠成的“题中应有之义”。圈内人说了,这个返点,虽颇丰厚,也只占出版社收获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以小赚大,何乐而不为?
通行了多年的“潜规则”,教育主管部门难道真的一无所知?为什么没有防范或惩处的措施?如果行业主管部门坐视“潜规则”流行,那就如同请君入瓮、诱人犯罪。
安徽五地发生的换教材风波,可以说是对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提醒:如此乱象,是不是该从根本上、规则上管一管了。比如,实行更换教材听证会制度,请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甚至学生代表参加,把“有决定权”的人从二三人扩至上百人。要通过所谓“利益流通”来摆平上百人,难度和成本都大大增加,潜规则也就不会流行了。
对于那些“水到渠成”的潜规则,难道总要等到若干年之后东窗事发,才去重视吗?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