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评论

方舟子遭袭案告破后的警示

2014-05-11 11:48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guanli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李文祺9月21日下午5时许,科普作家方舟子被打案告破,主要犯罪嫌疑人在上海浦东机场被北京警方抓获。当晚8时,北京警方迅速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破案经过。这条爆炸性新闻在当晚的电视新闻中播出,又在第二天

□李文祺

921下午5时许,科普作家方舟子被打案告破,主要犯罪嫌疑人在上海浦东机场被北京警方抓获。当晚8时,北京警方迅速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破案经过。这条爆炸性新闻在当晚的电视新闻中播出,又在第二天的平面、广播、网络等媒体上广泛传播,给人深深的启示。

本案主要犯罪嫌疑人是一位极有可能成为院士的人——华中某大学医学院泌尿外科主任、院士候选人肖传国。院士的荣誉和头衔与一个类似黑社会雇凶打人的事件,本来不应该放在一起出现的,而现在被纠合在一起,使得学术和科学蒙羞。

肖传国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且在医学方面有造诣之人,为何会做出“下三滥”的事?他为泄私愤,不惜花费巨资,雇人行凶,可见其心理的丑陋。像这样表面光鲜、心地肮脏的人,假如不是方舟子在网络上“打假”,其造假行为没有被发现,那么他是否就会如愿升任院士?

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院士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的领军人物,十分神圣,全民仰慕,地位崇高。前些年有两个品行恶劣、弄虚作假的院士被清除出院士队伍,保证了院士队伍的纯沽,捍卫了院士的崇高荣誉。中国工程院前院长徐匡迪今年6月在院士大会上说“要珍惜院士荣誉,保持这一称号的纯洁,不让院士称号变成被滥用的资源。”

如今,一些心地肮脏的人想方设法钻进院士队伍中来,除了他获取个人面子的荣光外,还想捞取更多的资本和利益。因此,在院士评选时,要好好把关。幸好肖传国没有成为院士,从这层意义上说,应该感谢方舟子!

打假已从商品发展到学术领域,这是一件大好事。商品假冒伪劣,危害百姓;学术造假,贻害无穷。方舟子自2000年创办第一个学术打假网站以来,从“基因皇后”陈晓宁到“打工皇帝”唐骏,从“核酸营养品”到“造骨牛奶蛋白”,再到“养生大师”张悟本……10年来,方舟子戳穿了许多造假的人和事,赢得了社会的尊重。然而,这样一位学术打假者被打了,发人深省。造假行为何以泛滥不止?造假者何以有恃无恐?方舟子说:“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整个社会对于造假的惩罚机制。”真是切中时弊。

学术乃至其他领域的造假,一旦认定某人有学术不端行为,不管他是学术权威还是科研新秀,应该指名道姓地公布调查真相,并做出行政处理,如降级、开除等;政府部门禁止其几年内申请学术研究基金或任职,触犯刑律的追究法律责任。反观近些年来有关部门对造假行为和造假者的处理,可以说是“喊得凶、打得轻”,甚至不了了之。如果造假者欺世盗名、骗取利益而不需要付出多大代价,被揭穿后依然我行我素,那么,科学尊严如何维护?社会诚信如何树立?

激浊才能扬清,除恶才能扬善。对造假行为知而不揭、揭而不打、打而不疼,无疑是对造假者的纵容。方舟子的此次遭袭,与我们对造假行为的惩处不力不无关系。我们要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对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实行强有力的监管,不留漏洞和死角。要采取“零宽容”政策,有一个处理一个,并公开曝光,决不让弄虚作假、剽窃抄袭行为有立足之地,应让造假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高昂的代价。

责任编辑:guanli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