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苹果也得“实名制” 谁该脸红?
摘要: □李 清 近日,央视对北京东郊水果批发市场和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苹果纸箱夹层中灌入水泥欺骗消费者现象进行了报道。几天后,记者来到这两家市场走访,发现装苹果的纸箱里多了一张“身份证明&rdq
□李 清
近日,央视对北京东郊水果批发市场和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苹果纸箱夹层中灌入水泥欺骗消费者现象进行了报道。几天后,记者来到这两家市场走访,发现装苹果的纸箱里多了一张“身份证明”。新发地市场批发苹果的商户告诉记者,从1月5日起,装苹果纸箱夹层中灌入水泥的不准进入市场,更严格的是,现在卖苹果已经开始实行“实名制”了。(1月9日《山东商报》)
商户在装苹果的纸箱夹层中灌入水泥,不但欺骗了消费者,侵害了他们的利益,更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媒体对这一现象曝光之后,两家批发市场开始封杀“水泥苹果箱”,并对卖苹果实行“实名制”,无疑是亡羊补牢之举,能对造假行为起到一定制约。
然而,卖苹果也实行“实名制”,在笔者看来是一个莫大的悲哀,这种现象绝非正常。想想,连几十元的简易包装苹果都要附“身份证明”,人们购物时还能相信什么?
众所周知,商场、超市里出售的工业制品,需要有规范的生产标志,但普通的生鲜水果之类,只有极少数优质品牌才有“名片”。批发市场卖的蔬菜水果,从来不需要“实名制”,因为它们的品质往往一目了然。卖苹果要“实名制”,卖梨、橘子呢?今后是否买把青菜,也要卖菜者给一张“身份证明”?
市场对卖苹果实行“实名制”,缘于出现了“水泥苹果箱”,而在苹果纸箱夹层中灌入水泥,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按照一些商户的说法,是因为苹果价格上涨,卖苹果不赚钱,只好使用“水泥纸箱”来增加重量。其实,真正的原因,无非是经营者诚信缺失,市场管理者失职。现在,“水泥苹果箱”之类的“营销创意”,正呈越来越多的趋势,如果只是推出卖苹果“实名制”,公众只能悲哀无望。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