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常回家看看”写入《老年法》叫好
摘要: □童克震 据介绍,新修订的老年法在社会保障里拆分出一些内容,单独成立“社会照料”一章,主要是针对高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以及不能和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详见今日《天中晚报》)当赡
□童克震
据介绍,新修订的老年法在社会保障里拆分出一些内容,单独成立“社会照料”一章,主要是针对高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以及不能和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详见今日《天中晚报》)
当赡养老人成为一种伦理义务时,老人得到儿女的亲情看望就是一种伦理权利。可是,目前社会伦理还都靠道德秩序保障,而道德的力量对于“孝道儿女”力量强大,对于不孝儿女就显得疲软无力。诸多老人为了儿女的亲情看望,盼星星、盼月亮、高楼望断,结果儿女还是“飞入花丛都不见”,于是悲从心中起,诉求脑中生,一些老人与儿女的关系竟然到了“擦枪走火”地步。法律并没有具体规定对儿女不“常回家看看”的处罚和罪犯哪条,迫使法庭在“调解层面”疲于奋战;如果调节不成功,只能延续着老人的悲哀、儿女的不孝,使法律服务社会陷入尴尬境地。
法治社会要求法律统领赡养行为,并用刚性的法律培养新时代的“常回家看看”习惯,满足老人的亲情诉求和心理健康。众所周知,笑口常开是老人延年益寿的“秘方”,“常回家看看”恰是老人笑口常开的“原子核”,一次亲情看望能给老人带来满怀希望和长久的快乐、自豪,那种心灵慰藉和亲情熨贴是任何物资都替代不了的;而知晓这些“秘方”的儿女并不在多数。
歌曲《常回家看看》久唱不衰,常让天下父母泪落千行。正像歌词所唱:“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如果这样的基本要求儿女都做不到,老人的基本亲情愿望得不到满足,老人的幸福、儿女的孝道、社会的进步、法治的精神又在哪里呢?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要让亲情看望世代相传,仅仅靠道德力量远远不够,必须用法律强制培养儿女“常回家看看”,既完成儿女的看望义务,也培养一种看望习惯,升华一种亲情力量。
此次新《老年法》把“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给老人一份法律权利,给儿女一份法律义务,以法律推动亲情孝敬走进新时代,则是法治精神的升华。这对于匮乏亲情看望的儿女也是心灵震撼,虽说带有硬性的强制,但唤醒的是儿女的亲情良知,不再坚守给钱给物就是孝敬的误区。在送礼不如送健康的语境下,送“常回家看看”给老人带来的亲情满足、精神振奋、幸福健康是不可估量的,谁能不为这种立法叫好呢?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