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评论

企业压榨实习生应立法禁止

2014-05-11 11:57 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责任编辑:guanli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陈步雷 法律对于用人单位使用派遣工、实习生的行为,要么规定得十分粗疏、容易钻空子,要么没有规定。把进入企业实习的学生当做正式雇员使用且不给与相应待遇,是某些企业降低用工成本的伎俩。此类问题在近十

□陈步雷

 

法律对于用人单位使用派遣工、实习生的行为,要么规定得十分粗疏、容易钻空子,要么没有规定。

把进入企业实习的学生当做正式雇员使用且不给与相应待遇,是某些企业降低用工成本的伎俩。此类问题在近十几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广州市萝岗区一家规模较大的世界500强企业的子公司,使用实习生多达1200名,人数竟超过了正式员工。由于其问题十分突出,当地监管部门勒令其短期内进行整改。

职业学校、高等院校和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为了使自己的学生、学员在毕业前获得相应的劳动技能训练,与某些单位建立实习生培训合同关系,其目的是明确的,其关系是互惠的:实习生得到了技能培训服务,实习单位获得了实习费用并低成本获得了相应的劳务。更重要的是,实习单位履行了一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培训合格劳动力作出了贡献。但在实践中,某些单位把实习生当做价格低廉的甚至免费的劳动力,以其替代正式雇工,此举属于典型的违法用工之举。某些学校与企业相互勾结,共同剥削实习生的劳动。

此类行为的违法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把不具备缔结劳动关系资格或尚不具备劳动法意义劳动者权利能力、行为能力的实习生当做“正式工”使用,违反了青少年学生的相关保护规定。二是在给实习生提供与“正式工”相同或近似劳动的同时,不给于“正式工”的相应权益,而剥削、榨取其劳动价值,违反了同工同酬的原则。三是直接违反了关于工时、最低工资、基本社会保险的相关法律规定,企图逃避有关强制性义务。四是某些以“工学结合”、“校企双赢”为名目实施的非法勾结违反了教育法,严重败坏了中国教育的声誉。

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很多。原因之一是立法缺陷。《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对于用人单位使用派遣工、实习生的行为,要么规定得十分粗疏、容易钻空子,要么没有规定。其次是地方劳动行政部门执法效能低下,甚至默许、纵容本地用人单位违法用工以降低成本。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尽快完善立法,在立法上堵空子,对于类似违法用工行为既要确立苛重的公法性法律责任,又要确立惩罚性赔偿的私法性责任。第二步是严格地方劳动执法责任制,最大化地减少执法部门的渎职,严惩公务员的渎职行为。第三步是对同工同酬权赋予可诉性,鼓励被违法用工者提供执法、仲裁和诉讼得到救济。需要说明的是,此类违法用工行为属于违法的“劳动关系”,对于实习生来说,应当产生合法劳动关系即劳动法律关系:实习生应比照劳动法律关系中的劳动者得到各种权益。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