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评论

农民工不愿来,企业不妨“去”

2014-05-11 11:57 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责任编辑:guanli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成 彪 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长期亲情缺失、代管不力,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农民工不愿再外出的主要原因。有农民工表示,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不能让孩子再跟他一样,宁愿少挣点钱也要

□成  

 

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长期亲情缺失、代管不力,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农民工不愿再外出的主要原因。有农民工表示,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不能让孩子再跟他一样,宁愿少挣点钱也要培养好孩子。(216《广州日报》)

有了孩子,没钱教育,是个悲哀;挣到了钱,孩子废了,是最大的悲哀!很多农民工外出打工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打工挣钱了但孩子有问题了,还不如在家少挣点钱好好培养孩子。这样的思维一点儿也没错!

如此一来,从珠三角、长三角蔓延至内地的“用工荒”,就因为留守儿童问题而没招儿了?那倒也不是,农民工有了新想法,企业主为何不及时转换思维?《古兰经》里有一个经典故事:一天,有人找到一位会“移山大法”的大师,请他当众表演。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后表演结束,众人大惑不解。大师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移山大法,唯一能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就像“大山”一样,是我们无法改变或暂时无法改变的。“移山大法”启示我们:如果事情无法改变,我们不妨改变自己。本地企业招工困难,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何不把厂子搬到农民工的家乡去,让农民工在家门口既能上班又方便照应孩子?或许有人会说,企业不是小渔船,挥篙摇桨想到哪儿就到哪儿,但内地求“企”若渴,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和劳动力资源的丰富足以让企业主赚回比迁企投入更多的回报。也有人说,如此一来,迁出方没有得益了,把企业组团、整体经济区建到内地,合作共建、税收分成行不行?

任何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终将与其人力资源相适应,寄生外地“人口红利”注定行而不远。眼下中国的企业用工状况,很像改革开放初期的国际市场:外国因劳动力资源匮乏,很多大集团、大企业发生了“用工荒”,需要从外国吸纳劳动力,于是有了出国劳务的说法。然而,出国劳务毕竟不是简单的外出打工,其“不方便”包含很多方面、很多门槛,愿意出国打工者的数量在下降,最终能出国的更寥若晨星,根本难以满足国外劳务市场的需求。于是,很多大集团、大企业瞅准中国的开放市场,直接来华投资或搬企入华,就地吸纳劳动力,就地开展销售占领市场,几乎都赚得盆满钵盈。

世界知名的大集团、大企业几乎都在中国有分支机构,有些甚至总部就设在中国。外国商人用“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走出了一条成功的生产营销之道,国内的东部企业、商人为什么不能“过去”?要知道,内地几乎所有地方都希望发达地区企业迁移、产业转移,最欢迎经济园区整体搬迁,年年忙招工的企业主们还等什么?在徐州市睢宁县的一次招商会上,播放过一个小学生的录像片,叫“有个大项目才有完整的家”。大意是,爸爸外出打工,他是留守儿童,他希望建成一批大项目,爸爸就不用外出打工了……

农民工不愿过来,东部的一些企业主就该考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过去”。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