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何时休
摘要: 张大成昨天,笔者到我市西部山区采访,在一路边店旁看到一条标语:“迅速搞好装修,给力消费者。”在偏僻的乡村见到“给力”一词,好像在这家饭店吃饭被鱼刺卡着一样,不吐不快。最近一个
张大成
昨天,笔者到我市西部山区采访,在一路边店旁看到一条标语:“迅速搞好装修,给力消费者。”在偏僻的乡村见到“给力”一词,好像在这家饭店吃饭被鱼刺卡着一样,不吐不快。
最近一个时期“给力”一词很是风光,翻开报纸,一不小心“给力”两个字就会闪到你的眼前;打开电视,稍不留神“给力”之声就会飞进你的耳朵;登录互联网,无论你注意不注意,“给力”都如苍蝇满天飞。“给力”之滥,随处可见。
有资料显示,“给力”源自北方方言,表示给劲、带劲的意思。该词在2010年世界杯期间,开始成为网络热门词语。特别是2010年11月10日,“给力”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标题中后,更是炙手可热。
“给力”一词人气狂飙,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社会的活力。我们应当肯定词汇原创者、巧妙引用者的功绩。至少在一开始,这种恰到好处的创造与引用,保持了语言的生机。从这个意义上看,人们说话或写文章,为追求简洁而丰富的表现力,抖抖网络语言、借鉴百姓口头语,应加以鼓励。问题是,这个词现在用得太滥了。这种“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得太多,许许多多的媒体都在不厌其烦地用;二是不明其意,胡乱用。近日,一家电视台竟然为一个品牌的卫生纸打出了“迎接三八节,给力美少女”的广告。看后,让人感到莫名其妙。
有位哲人说,第一个把姑娘比做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这样比的是庸才,第三个再这样比的就是蠢才了。在这个娱乐化的年代,“给力”像所有流行元素一样很时尚,刚开始听到这个词确实感觉很“给力”。偶尔为之感觉还不错,但如果一味赶“潮”,不分场合,大肆引用,就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俗话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拾人牙慧却不觉得倒胃口,还在“津津有味”地“给力”呢?探究起来,造成这种在语言运用上一边倒的现象,原因有二:一是从众心理,盲目追求时尚,语言表达浮躁。模仿能最省力地跟上潮流,直接享受“成果”,获得满足。二是某些文化传播者已经失去了思想文化上的创造力。他们已沦为一些流行词风、文风的传声筒。
“给力”的泛滥,暴露出快餐文化盛行的网络时代,社会的浮躁风气、传统文化的褪色以及人们创造力的缺失。“给力”热到这个份上,该降温了。的确,“给力”很火,用法自由,说得也很酷。可是,仅仅这些还不足以成为人们盲目崇拜的理由。你所说的话、你所写的文章、你所做的事,“给力”不“给力”,不在于你用不用“给力”这个词。若要“给力”的话,最需要“给力”的不是这个词的滥用,而是好事者大脑的思维。闪耀着智慧与文明之光的新思想,才是我们所应追求的终极目标。有了这种新思想,即使是很平淡的语言,也会有振聋发聩的力量。
“给力”之滥,不仅不能给我们“力”,相反已使我们厌倦无力。从现在开始,别再滥用“给力”了,让“给力”歇一歇,如何?!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