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起征点最好以家庭为单位
摘要: □朱四倍 去年今日与网友“勾指相约”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一年之后如期履约,再会网友。面对“现在工薪阶层成了中国纳税大户,这不公平”的提问,温家宝说:“
□朱四倍
去年今日与网友“勾指相约”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一年之后如期履约,再会网友。面对“现在工薪阶层成了中国纳税大户,这不公平”的提问,温家宝说:“实现收入公平,是政府努力的目标。我们将提高个人所得税薪酬的起征点。”(
有关数据表明,2000年我国600多亿元的个税中,工资、薪金项目占了40%以上,工薪阶层成了纳税主体。可以说,个税制度调节贫富差距的功能已经失效,开始偏离公平。因此,“将提高个人所得税薪酬的起征点”就是一种公平的考量,是对民意的回应。
但是,提高个人所得税薪酬的起征点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一刀切的方式是否合适。消费指数在变,CPI在变,起征点不可能一成不变。要靠立法手段把起征点强制固定下来,显然是不现实的;二是起征点如果频繁上调,相关法律的“修正”必然影响到权威性;三是忽视了家庭的社会保障功能。当前,我国家庭事实上部分分担了本应由国家承担的社会保障职能。而我们的个税制度却全然不顾,只从方便管理的角度建规立制,这势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影响。事实上,无论起征点是多少,都是针对个人的,没有计算家庭人口,没有考虑赡养系数,这样一来,人均的税收负担差异就很大,违背了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原则——公平。
个税起征点的多少,不仅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更应该结合每个地区乃至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说,纳税人的家庭状况千差万别,结婚与否、教育子女及赡养老人的数量、医疗费用等都可能对纳税人的消费支出造成影响。就笔者的观点,应站在纳税人生存权和发展权的角度观察“提高个人所得税薪酬的起征点”。基于生存权与发展权的要求,纳税人在纳税之后仍能维持生存和得到发展。这不仅指个人的生活,还包括个人抚养和赡养其他人的生存、发展。
必须明确,纳税人作为社会人而存在,不仅需要维持自身的生存,而且还要保证家庭成员的消费水平。因此,笔者认为,提高个税起征点应站在公平和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只有这样,才能突破个税改革的瓶颈,推动社会公平和契合民意需求。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