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工程”泛滥拷问政绩考核体系
摘要: 王传言如今,一些地方政府大搞“形象工程”,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62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97.5%的人表示自己身边存在“形象
王传言
如今,一些地方政府大搞“形象工程”,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62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97.5%的人表示自己身边存在“形象工程”。
为什么“形象工程”如此泛滥?从根源上追溯还在于干部的政绩考核指标所致。干部考核指标的“唯GDP化”是“形象工程”泛滥的元凶,正是在“唯GDP化”的指标下,一些领导干部对那些对于民生改善没有实际意义,但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积聚政绩资本的“形象工程”不遗余力。
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要彻底转变唯GDP的观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需要不断地增加经济总量,但是这种总量的增加不能以过度地消耗资源、能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对干部政绩的考核,不仅要看一个地区的经济总量,而且要看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平正义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从温家宝总理的话中不难看出,在今后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中,不仅仅要看经济总量,还需要看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以及民生的改善程度。传统的政绩考核体系是围绕着GDP转悠的,而新的政绩考核体系需要从根源上切断“形象工程”的滋生地。但这个转变需要两个必要的条件,其一是信息公开制,其二是政绩考核问责机制。因为只有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才能有助于广大群众的监督,只有完善的政绩考核问责机制才能在干部出现问题之后进行强有力的问责。将监督和问责联系在一起才能将新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落到实处,那些形形色色的“形象工程”也将随之遁形。
责任编辑:guanli
(原标题:驻马店新闻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