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风貌

罗卷戏

2014-06-27 11:10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wc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汝南县地处江淮和黄淮四大平原接壤处,面积1475平方公里,人口78万人,气候温和,风景秀丽,特产丰富,区位优越,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化先进县。悠久的历史、灿烂

汝南县地处江淮和黄淮四大平原接壤处,面积1475平方公里,人口78万人,气候温和,风景秀丽,特产丰富,区位优越,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化先进县。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汝南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曾经孕育、衍生出了众多不同形式的民间传统文化。

其中,明代末期发源于汝南的“卷戏”和清代初期流入汝南的“罗戏”就是我国众多剧种中两个独具特色、古老稀有的地方民间传统剧种。

“卷戏”:流行于河南中部,亦称为“小笛子戏”。

据考证,卷戏出自寺庙音乐。卷戏的“卷”,就是收自于寺庙《宣卷》的“卷”。《宣卷》是寺庙中的僧人们在诵经、做道场时伴之以吹奏、敲打、唱颂的一种演奏音乐,僧人们称之为“卷调”。

明代惠帝时,燕王朱棣在汝南“官场坡”建造了一座“燕王庙”,并将驻军之所取名为“燕亭店”。

李自成攻陷汝宁府,“燕王庙”被焚。寺庙僧人还俗流落到当地民间,靠演奏“卷调”维持生计,他们将当地的一些民间小曲小调和民间的一些传说故事吸纳融入到“卷调”之中,使“卷调”逐步发展演变成了带有故事情节的“卷戏”。

卷戏以文戏为主,戏文规整押韵、通俗上口。卷戏属板腔体,音乐由三部分组成:唱腔音乐、用以伴奏的吹奏乐和打击乐。唱腔旋律接近当地的民产,是语音节奏,具有十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卷戏的乐队编制是文场三件:卷戏笛一支、笙两盘,武场有鼓板、大锣、二锣、手钹、梆子五大件。后来,卷戏吸收其他剧种的乐器伴奏形式,逐渐加入了“闷子”和一些弓弦乐器。

“罗戏”亦称为“大笛子戏”。于清初流入汝南。罗戏是一个以武为主、别具一格的剧种,它的传统音乐是由唱腔音乐、吹奏乐和打击乐三部分组成的。

罗戏的打击乐除了一般戏曲乐队常用的大锣、二锣、手钹、梆子、鼓板小五件外,还有一套特殊的打击乐器——谓之“四大扇”(由两对大镲组成)。

罗戏流入汝南后,因卷戏善文,罗戏善武,为达到两个剧种相互补益,文武兼而有之的演出效果,所以两个剧种经常同台演出,往往有一个剧目中上部唱卷戏、下部唱罗戏,或甲角唱卷戏、乙角唱罗戏。因此,群众称之为“卷罗同台两下汤”。到了民国以后,群众就习惯直呼“卷罗戏”或“罗卷戏”而不加区分了。

“罗卷戏”作为民间传统艺术在汝南县诞生已有360多年历史。它们不仅是我国众多剧种中两个风格独特、古老稀有的民间传统剧种,也是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它们曾对推动豫剧、越调、曲剧等剧种的发展和活跃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做出过重大贡献,也是承载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有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区域特征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自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罗卷戏从戏剧舞台上逐渐消失。一是1958年修建宿鸭湖水库时,罗卷戏的发源地——燕亭方圆数十里内的村庄被分散迁移,罗卷戏失去了它们赖以生息繁衍、存在发展的环境。二是罗卷戏与迅猛兴起的新兴剧种豫剧、越调、曲剧等相比,粗犷豪放、激昂高亢的唱腔风格和单调的吹管乐演奏形式变化不大,缺乏创新和竞争力。三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罗卷戏艺人相继谢世,传承断代,后继乏人。

目前,汝南县会演唱和演奏罗卷戏伴奏乐器的民间老艺人在世的仅有几人,他们分别居住在离县城较远的几个偏僻乡镇,而且都年逾八旬,已是风烛残年。随着时间的推移,罗卷戏这两个古老稀有的民间传统剧种随时而面临着人亡歌息、彻底灭绝的形势,其恢复和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现状堪忧,急待抢救和保护。

20086月,汝南县罗卷戏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邹冬梅 辑)

责任编辑:wc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