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三农 科技推广

王晓林:用科技把花生打造成“金豆豆”

2015-05-14 08:23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xmx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记者 温培雅站在花生地旁的王晓林认真地向老百姓讲着花生种植的各种注意事项。朴素的衣着、朴实的表情,若不是滔滔不绝的花生种植专业术语,他与身边的农民并无二致。但是,

记者 温培雅

站在花生地旁的王晓林认真地向老百姓讲着花生种植的各种注意事项。朴素的衣着、朴实的表情,若不是滔滔不绝的花生种植专业术语,他与身边的农民并无二致。

但是,他在天中花生科研领域里却拥有无可替代的位置。现任驻马店市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的王晓林,长期从事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的新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工作,多年来先后选育芝麻新品种3个、花生新品种2个。主持并承担国家及省、市科研课题10多项,获得省级成果5项、市级成果7项,累计推广油料作物新品种面积1000多万亩,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近亿元,在国家及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为我市油料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及农业生产作出了贡献。他先后被评为驻马店市第六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4~2006年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驻马店市第八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14年被评为天中科技创新人才等。

 

扎根天中 不断攻关

 

1990年河南农大农学系毕业后,王晓林被分配到驻马店市农科院工作,这一干就是20多年。从花生地测土配方施肥、选种、化学除草、地膜覆盖到打孔播种、收获,他用汗水打造着自己的“花生王国”,花生科研工作获得突破性进展。

2005年以前,我市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250万亩~300万亩,但品种全从外地引进,混杂退化严重,产量低,品质差,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王晓林带领花生课题组全体人员,积极向省内外花生科研单位学习花生育种理论和方法,探索花生新品种选育的技术,查看国内外花生资源材料100余份,结合驻马店生产实际,针对我市气候特点,创造性地开展科研攻关。在科研工作中,他身先士卒,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他和课题组同志一起,经常深入试验田,观察、记载、抗旱、排涝,经过几年的定向选择,于2007年选育出花生新品种驻花一号。驻花一号的审定,填补了驻马店市花生新品种选育的空白,为驻马店市的花生生产提供了品种及技术支撑,它的推广应用,大幅度提高了我市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2009年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驻花一号2007年被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推广品种,项目于2010年通过河南省科技厅验收。至2013年,驻花一号在河南及安徽等地已累计推广800多万亩,亩增产花生荚果42.83公斤,亩增纯收益239.8元,总增社会效益193317.48万元。

完成了花生新品种驻花2号选育、驻花2号的审定,是我市花生科研工作又一重大成果,它是一个早熟、高产、稳产、高蛋白、出仁率高的花生新品种,在2009年、2010年两年河南省区试中,籽仁产量分别居第一位、第二位。2011年生产试验中,亩产荚果294.75公斤,比远杂9102增产12.2%,居第三位;亩产籽仁222.95公斤,比远杂9102增产12.54%,居参试种第二位。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品质测定,驻花2号脂肪含量51.81%,蛋白质含量达28.17%。目前,驻花2号已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正按合同要求开展示范、试验及推广工作,2013年已推广应用43万亩。驻花2号的推广应用,将推动我市花生生产再上台阶。

 

痴情三农 倾力追梦

 

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王晓林非常热爱自己的事业,经常深入正阳、确山、汝南等县,了解花生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遇上问题及时解决。一次,他下乡经过正阳县袁寨乡周庄村时,发现有一块花生田病害较重,他通过仔细观察,认为是一种新的病害,就及时用相机拍下来,发到中国油料所进行鉴定,寻求解决办法,并通知县农技人员,及时控制了病害的蔓延。他将自己的手机开通成河南省12316农村热线电话,群众有疑难问题电话解答,几年来接受群众电话咨询1000余次。2010年以前,我市花生的种植与收获机械化程度较低,只能靠人力收获,费时费工,遇到连阴天气,损失更大,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王晓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积极为当地政府想办法,协作农技部门从山东引进花生起垄播种机和收获机械。从2009年开始在正阳县袁寨乡大郝村开展机械示范,引导当地农民起垄种植花生,推广收获机械,连续4年在正阳县举办河南省花生规范化种植观察会。通过几年的示范及推广,花生起垄种植和机械收获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已辐射到汝南、上蔡等县,较好地解决了花生生产用工多、成本高的问题。

王晓林在不断追求着与花生有关的梦想:他想研究和利用系统选育、轮回选择、杂交育种、品质检测和抗逆性协调改良技术,以提高产量和经济利用价值为重点,聚合优质、高产、抗病、抗逆等性状基因,创制抗病优质骨干育种新材料,选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高产、专用花生新品种。他还想利用现有品种及试验材料,不断创新花生品种资源,建立种子资源库,采用有性杂交、系统选育等手段,选育出适合豫南地区生产的早熟、优质、高产、抗病及抗逆性强,较现有推广品种增产10%以上的新品种1~2个,并进行相关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年推广新品种20万亩~30万亩。他的梦想和人生已经和小小的花生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从事农业20多年,王晓林穿梭在乡村,行走在田野,尽职尽责帮助老百姓解决技术难题,为农民增产增收出谋划策,王晓林乐此不疲。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