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经济 通信科技

种业代表谈供给侧改革“加减法”

2016-03-15 14:46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fl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原标题:冬天再冷,好种子也能活下来■供给侧改革“过剩、过剩、过剩”,这是山东冠丰种业公司董事长方才臣代表总结的近三年种业的年度关键词。他告诉科技日报记

原标题:冬天再冷,好种子也能活下来

■供给侧改革

“过剩、过剩、过剩”,这是山东冠丰种业公司董事长方才臣代表总结的近三年种业的年度关键词。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虽然这几年种子价格较高,但实际库存压力很大,行业正面临着严峻挑战。”

“以杂交玉米为例,2014年可供种23.6亿公斤以上,种植面积5.5亿亩,需种量11.5亿公斤,余种量12.1亿公斤左右。”方才臣说,“一年的种子都够两年种,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

山东圣丰种业科技公司董事长王书平代表同样认为国内种业正遭遇着“寒冬”,“中国种业市场已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但国内种业企业普遍‘杂、多、乱、小、散’,综合实力差,且大都在育种研究、种子繁育、技术推广等方面能力薄弱,再加上种子大量过剩、制种成本上升和非法种子对市场的冲击等,生存竞争残酷”。

跟种子打了30多年交道,方才臣认为,“品种审定‘大跃进’是产能过剩的源头”。

种子市场需求量年际间变化较小,基本是一个定额市场,此品种份额多了,彼品种就要少。

而去年一年,国家审定和玉米主产区审定品种就达500多个。“这些种子中,不乏有科研人员呕心沥血几年,甚至十几年攻关而成的原创性好种子,但也夹杂着很多高仿,甚至‘照着葫芦画瓢’的种子。”方才臣认为,审定品种的泥沙俱下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新审定品种增加、制种面积扩大、市场经销迟滞、库存持续高企,循环往复。”

“育种门槛太低,导致‘育种个体户’很多,搜集几份材料、租几块地就可以支摊起灶搞起杂交育种。”王书平对此感慨也很深,“当前中国种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企业育种研发能力不足,有突破性的品种缺乏,目前中国良种商品化率还不到50%,而良种商品化才是解决产能过剩的‘良药’。”

我国种业的“市场基因”却先天不足。

王书平介绍,我国育种人员、种质资源、科研经费大部分集中在科研院所,培育和审定品种是刚性任务,总体上不如企业对市场的体会更深。

“美国对品种采取登记制,宽进严出,企业对市场负责。”而国内采取品种审定制,严进宽出。对比两者的区别之后,方才臣说,审定制让品种有了国家相关机构的“背书”,为一些企业推卸责任提供了借口。

为了引导和扶持种子行业的发展,近几年,国家相关部门密集出台了多项措施。

    但在王书平看来,行业的低迷局面并没有因为扶持政策的频频出炉而好转。一些政策比如国家倾向靠资金、靠政策搞制种基地,让基地大了,种子多了,反而导致整个行业的产能过剩更加严重。

           1月27日,中央“一号文件”公布,要求“强化企业育种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种业企业”。

“美国一个孟山都种业,去年的科技研发投入是13亿美元。而国内的种子公司,年科研投入过亿元的目前还没有。”方才臣说,国家支持农业,重点应是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因为品种改良是中国粮食安全的出路,也是种子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

“种子灵不灵种到地里就知道了。该留下的就留下,该消失的就消失,一切都交给市场。种业的‘寒冬’虽然冷,好的总会活下来。”方才臣说。(本报记者 王延斌)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科技日报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