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射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
摘要: 我国发射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太空遨游15天 开展19项实验将在内蒙古着陆4月6日1时38分,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
我国发射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
太空遨游15天 开展19项实验
将在内蒙古着陆
实践十号卫星在轨模拟图。
使命
总设计寿命15天
将在内蒙古着陆
“实践十号”卫星首席科学家胡文瑞介绍,“实践十号”于2012年12月31日正式立项,是我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中唯一的返回式卫星,也是单次开展科学实验项目最多的卫星。其科学目标是研究、揭示微重力条件和空间辐射条件下物质运动及生命活动的规律,并取得创新科技成果。
“实践十号”将利用太空中微重力等特殊环境完成19项科学实验,涉及微重力流体物理、微重力燃烧、空间材料科学、空间辐射效应、重力生物效应、空间生物技术六大领域。其中,8项流体物理和燃烧实验将在留轨舱内进行,另外11项科学实验将在回收舱进行。19个项目由中科院11个研究所和6所高校承担。此外,欧洲空间局和日本宇宙航天研发机构各参加了一个科学实验项目。
据介绍,“实践十号”总设计寿命15天,将利用我国成熟的返回式卫星技术按预定程序返回地球,回收舱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
意义
加深对生命的研究
提供外星建立长期居住地技术
空间科学卫星工程常务副总指挥、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说:“‘实践十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在轨运行和回收将极大地提高我国微重力科学及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为未来空间环境的开发利用提供创新知识,对促进我国空间科学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将加深人类对自身生命和物质的研究,还将为未来空间站或在外星建立长期居住基地提供生态环境和生命保障体系研究的理论与技术准备。
焦点
“实践十号”上天 要干四件“大事”
揭示小鼠胚胎细胞 在太空是否能发育
随着人类走向太空,未来,哺乳动物能在太空正常繁衍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实践十号”把小鼠早期胚胎带上了太空。它能否在空间环境下正常分裂、发育?其发育过程与地面有哪些不同?
“我们以小鼠胚胎细胞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培养并实时跟踪观察,看它在微重力环境中能否继续分裂到8个细胞、16个细胞……观察在微重力情况下,哺乳动物胚胎能否和在地球上一样正常发育。”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段恩奎说。
日本研究人员几年前发表报告称,在太空微重力等环境下,哺乳动物正常的胚胎发育可能会受到阻碍,因此哺乳动物要在太空繁衍难度较大。中国将利用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揭示空间环境条件下动物早期生命活动规律,为未来长期太空飞行中保障人类生殖发育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我国还有望在世界上首次获得空间小鼠早期胚胎是否能发育的实时摄影图片。
向太空火灾事故说“不” 确保航天器空间站安全
载人空间飞行过程中,存在多种威胁航天器和航天员安全的潜在风险,其中航天器舱内火灾事故是最严重的一种。微重力环境比地面更容易着火,而且着火点不易发现,很难扑灭。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美国的阿波罗号飞船都有过惨痛教训。这次“实践十号”要做的另一件“大事”,就是为今后载人空间飞行探索更安全的防火规范和材料选用、使用规范。
这次“实践十号”计划开展的“导线绝缘层着火实验”和“典型非金属材料着火实验”,会在特殊的设备中通过大电流发热或加热丝进行引燃,观察微重力条件下特定材料的着火和燃烧特性,了解环境流动、氧气浓度和材料形状等因素对火焰传播的影响规律,并与重力条件下的燃烧进行对比。“实践十号”卫星科学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康琦介绍,将来建空间站,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和防火标准,后果不堪设想。
太空辐射穿透性强 航天员能舱外实验?
太空环境中,既有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时产生的太阳高能粒子,又有长期存在的能量高、穿透性强的银河宇宙射线,即使是数十厘米的铝板也难以防护。
这次“实践十号”搭载了3个生物辐射盒,携带了水稻种子、拟南芥种子和线虫等样品,研究空间辐射引起生物基因组变化和空间辐射损伤的分子网络调控,建立辐射风险评估体系,为我国空间站辐射评估和防护提供基础。项目负责人、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孙野青说,这一实验将为载人航天中的深空探测任务和舱外暴露实验提供技术基础。
空间环境中的高放射性辐射和微重力是人类空间活动面临的两个有害因素。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实验项目组负责人杭海英介绍,“实践十号”开展的实验,以小鼠细胞和果蝇为样本,定量研究空间辐射对基因组稳定性方面的影响,就是希望解答在微重力环境下,辐射对人体基因组损伤的问题。
煤炭微重力条件下 能实现“冷焰燃烧”?
美国空间站十大成果之一,就是通过棉花团点燃观察到“冷焰燃烧”,而这一低温状态下的燃烧是地面无法看到的。胡文瑞院士介绍,此次“煤燃烧及其污染物生成实验”也期待看到微重力条件下煤的“冷焰燃烧”实验效果。
实验将选择两三种我国典型煤种,在实验装置中点燃,观测不同炉温、不同煤种、不同粒径和环境气体成分条件下的单个球形煤颗粒和煤粉颗粒群的燃烧全过程,记录下单颗球形煤粒火焰形状、颗粒表面变化、挥发和释放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等。康琦说,煤炭是我国能源的主力。在微重力环境下进行煤燃烧实验,则可以避免浮力、热对流等因素干扰,有望获得一些地面无法得到的基础数据。对完善煤燃烧理论和模型,帮助人类更好利用煤炭资源有重要意义。
(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yjh
(原标题:新华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