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金融 投资理财 基金

业绩排名大震荡 量化基金显优势

2016-11-24 14:55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wq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本报实习记者 姜沁诗  今年1月27日以来,市场在目前底部位置震荡近10个月。临近年末,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主动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偏股型基金的业绩排名发生了大范围

  □本报实习记者 姜沁诗

  今年1月27日以来,市场在目前底部位置震荡近10个月。临近年末,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主动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偏股型基金的业绩排名发生了大范围“地震”,去年业绩排名前二十的基金普遍为负收益。而值得关注的是,截至目前,在今年的排名中,量化基金凸显其均衡、客观的优势,在排名中占据不少靠前的席位。

  偏股混基业绩剧烈缩水

  今年的行情让绝大多数权益类基金经理傻了眼。一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在年中的某一天,他所管理的一只基金一天的跌幅就达10%。

  据数据统计,去年普通股票型基金业绩平均回报率为46.99%,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回报率则为47.21%。但相比去年,今年以来的基金业绩大幅下降,且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整体业绩缩水幅度更高。今年以来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回报率为-2.70%,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回报率则为-8.52%。

  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从去年到今年,这两类基金的业绩排名发生了大范围“地震”,两个类别中,去年业绩排名前二十名的基金在今年均纷纷丢掉了前二十位的“宝座”。据数据统计,在普通股票型基金中,去年业绩排名前二十的基金在去年的平均回报率为68.57%,而今年则降至-8.37%;而在偏股混合型基金中,去年业绩排名前二十的基金在去年的平均回报率为102.23%,今年则为-11.63%。

  再看今年截至11月22日的业绩排名,普通股票型基金业绩前二十名平均回报率为19.73%,偏股混合型基金业绩前二十名平均回报为17.17%。

  从最新的数据来看,虽然整体的业绩不如去年,但出现了与之前不一样的特点。40只基金中,有17只是今年成立的新基金,另有14只基金为去年成立,且近半数(19只)的基金规模小于2亿元。

  对比基金规模,记者发现,在今年的行情中,基金规模小的反而在业绩上占据了优势。在这40只基金中,规模超过10亿元的有4只。规模最大的为长信量化先锋,最新规模为74.47亿元。反观去年业绩较好的40只基金,在2015年年末,仅有10只规模低于10亿元。据悉,规模越大也就意味着投资股票的市值越高,而其净值波动的风险也会随之变大。

  量化基金优势凸显

  自1月初的熔断之后,A股市场一直在2800点至3100点之间来回波动,最终在两周之前站上了3200点。股基的净值波动和大盘的走势关系紧密,今年的行情对权益类的基金经理来说是极大的考验。

  通过分析今年业绩较好的40只基金,记者发现,在震荡市中,量化基金的优势开始凸显。在这40只基金中,一共出现了6只量化基金。成立于2016年1月22日的创金合信量化多因子是两类基金中业绩最好的一只,今年以来回报率为33.3%,基金规模为2.44亿元。剩余5只分别为招商量化精选(今年以来回报20.28%)、长信量化先锋(16.30%)、长信量化中小盘(13.40%)、嘉实腾讯自选股大数据(12.84%)、南方量化成长(12.44%)。

  据了解,随着A股市场容量以及复杂程度的提高,量化基金稳中有升的优势或将进一步体现。业内人士指出,相对于纯基本面基金,量化基金不押注于某几个板块或少数上市公司,而是对全市场股票进行全面扫描和挖掘,长期来看其均衡、客观的优势将愈发突出。

  据博时创业成长基金经理韩茂华介绍,他就更习惯于长线布局,他认为看长期反而相对清晰,噪音也小。过于追逐短期利益不仅可能陷入无谓的市场博弈中,还可能错过对长期机会的思考和布局。数据统计,由他管理的博时创业成长C今年以来回报为23.71%,在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第三。

  明年行情预期向好

  据了解,绝大多数基金经理都对明年行情抱有向好的预期,一些今年只发了固收类产品的基金公司也考虑在明年发行权益类产品。

  创金合信量化多因子股票基金经理程志田说,A股市场近期有望迎来阶段性行情,预判未来半年市场或呈现震荡上行走势,可能挑战3600点位。他认为,与前期高点相比,A股市场已经历了几轮大幅调整,风险释放较为充分,低位就是王道。而且股灾后探底成功以来,每次波段性低点均比上一次高。而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看,当前股票的投资性价比最高,对资金的吸引力最强。

  不过,兴业证券(601377)首席策略分析师吴峰表示,虽然接近年尾,但由于几方面存在预期差,在年末岁初市场还是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是对监管层面的预期。对于资产泡沫监管趋严的态度虽更明确,但要当心楼市调控、债市波动和信用风险释放的负面冲击;二是对货币政策的预期。在地产调控初期,货币政策其实没有预期的紧,而四季度末当地产调控的影响深入反应之后,货币政策也没有进一步放松。

责任编辑:wq

(原标题:中国经济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