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缩水!公募终于不再担心携年终奖“奔私”
摘要: 资料图片 日前爆出的银行业年终奖令人大跌眼镜,基金业年终奖是喜是忧
![]() |
资料图片 |
日前爆出的银行业年终奖令人大跌眼镜,基金业年终奖是喜是忧呢?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了解,今年基金行业年终奖整体有一定幅度的缩水。其中,公募基金下滑幅度在30%左右,私募基金下滑20%,倒是不少资产管理公司年终奖有所上升。
2016年A股市场表现疲软,债券市场也在第四季度大调整,影响了不少债券基金经理的全年业绩。相比之下,权益类基金年终奖高于固收类基金,基金经理的业绩越出色,年终奖越可观。
股权激励最有底气
近日,社交媒体流传的九鼎投资的年终奖分配方案,私募机构在激励制度的给力程度再度引发关注。据悉,九鼎投资2016年年终奖总额1.7643亿元,涉及共67名员工,人均263万。
无论数字真假,至少博得了公众的眼球。这对受制于监管要求,不得公开宣传产品的私募基金来说,无疑已经获得了最好的宣传效果。
通常而言,公募基金发放年终奖要到新年过后的3月甚至4月,现在就下断言还为时尚早,但根据多年的经验,基金经理们大多已经对自己的年终奖多少有了基本判断。
《国际金融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基金公司对投研团队的奖励,主要看业绩和规模。
在业绩考核方面,通常以在同类产品中排名的1/2为分界线,有的基金公司规定只有排在前1/2才可能拿到年终奖。至于具体奖金多少,则要进一步看排名在前1/3,还是前1/4,甚至前1/5和前1/10的都会不一样。如果基金经理手上有产品业绩能够在同类产品中排到前1/10,那么对于年终奖就可以小小期待一下了。
由于2016年基金整体业绩表现不如往年,因此不少基金公司透露,今年会加大对规模增长幅度较大的基金产品管理人的奖励力度。
各家的奖励额度和方法也不一样,具体要看公司制度和实力。据悉,目前,已有部分基金公司采取管理费分成的方式,但放眼整个行业内仍是少数。
记者了解到,2015年开始,不少公募基金公司开始效法此前多在私募执行的股权激励机制。近年来事业部机制最为流行,部分公募基金的事业部分配制度也不输于私募。自从中欧基金率先试水事业部制以来,各家基金公司纷纷尝试,目前已经有招商基金、国泰基金、九泰基金、国金通用基金、创金合信基金、融通基金、民生加银基金、安信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宣布实行事业部制,还有多家大型基金公司内部已经实行事业部制改革,事业部制似乎成为全行业的标准配置。
作为较早实行事业部激励机制的公募基金公司之一,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已成立约10个投资事业部。从2013年初开始,该公司不仅投资团队全数按事业部制设立,而且在渠道也成立了事业部制。前海开源基金会根据不同基金类型分成,给事业部分到30%-50%不等。在给力的激励制度下,前海开源这几年规模突飞猛进,同时吸引众多基金经理加盟,而离职基金经理人数低于同业同期平均水平。Wind数据显示,前海开源基金成立于2013年,2014年底公募基金资产规模为25.33亿元,2015年底增至224.2亿元,2016年底达到607.24亿元,规模扩张惊人。
有了事业部制的激励,今年依旧拿到“八位数”的年终奖似乎并非没有可能。
权益类优于固收类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从业内平均来看,年终奖发放金额权益类高于固收类,越是靠基金经理自身影响力带来规模增长,如果业绩出色,年终奖将越是可观。业绩排名前十的基金经理年终奖大约几百万元,但是公募行业整体不大会超过500万元,如果超过这个数额,可能是有股权激励的因素在里面(例如事业部制)。但是连续几年排名靠后的基金,其基金经理不仅没有奖金,还可能会降级、降薪,甚至连基金经理都做不了,当年收入可能还不如研究员高。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事业部制并不是万能的。毕竟,对于公募行业来说,业绩排名和规模才是“王道”。
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士指出,业绩优异的基金也有可能遭遇大量赎回,因此,大多数基金公司对于规模的考核一般着眼于奖励增加,而不是惩罚缩水。他说:“规模与业绩并不一定正相关,只是一个加分项。”
“其实有些公司不适合推行事业部制,比如股权和治理结构无法改变的公司,推出事业部制只能缓解基金经理短期的离职潮,但如果熊市来到,弱点就暴露无遗。”深圳一家小型基金公司总经理对记者表示。也正因如此,事业部制度被业界不少人称作是“靠天吃饭”的“缓兵之计”。
“随着年底债市的巨幅波动,我几乎丢了全年收益,今年年终奖,还是想想就好。”这句略显“心酸”的话,似乎成了不少固定收益产品基金经理内心的真实写照。
一位债基基金经理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2016年第四季度债券市场调整幅度不小,直接影响了年终业绩表现。“并不是说年终奖一定打了水漂,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还是不要特别期待的好”。
携年终奖“奔私”不再
随着公募基金公司大扩容和大资管时代的到来,公募基金经理的择业和转型之路将越来越宽,公募投资人才的争夺战也将愈演愈烈。连续数年,都发生了领完年终奖后,公募基金高管和明星基金经理离职,或自立门户转投私募,或跳槽进入新成立的公募基金的状况。
近几年来,伴随着私募行业的快速发展,不少公募基金经理尤其是明星基金经理开始走上“奔私”的道路。不过,到了2017年,这样的局势可能发生明显改变。
“牛市时私募20%的提成,显然要比公募巨额的年终奖更有吸引力,而在熊市,公募基金旱涝保收的制度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指出,与去年离职后首选创办私募公司不同,今年选择到券商资管、保险资管的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的比例或将明显上升。
“单独成立私募一切从头做起,从管理来讲会有很多困难,而很多券商、保险资管的体系、团队都是现成的,只要把专业管理经验带过去就可以了。此外,有了现有体系之后,募集资金会比私募容易得多,而券商、保险资管都有一定的市场品牌,选择其作为平台,未来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认为。
责任编辑:wq
(原标题:人民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