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师被骗光百万家底 保健品销售骗局被揭穿
摘要:大学老师被骗光百万家底 保健品销售骗局被揭穿 当下,保健品骗局愈演愈烈,老人成为保健品销售公司刀俎上的“鱼肉”。保健品骗局何以疯狂?保健品公司又是如何编
大学老师被骗光百万家底 保健品销售骗局被揭穿
当下,保健品骗局愈演愈烈,老人成为保健品销售公司刀俎上的“鱼肉”。保健品骗局何以疯狂?保健品公司又是如何编织骗局让老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日前,广州日报记者接到热心读者的报料,他们其中既有受骗者的儿女,也有保健品销售公司从业者。记者连续跟踪采访两个月,还原保健品销售各个链条,起底保健品销售骗局。
个案:
大学老师10年被骗光百万家底
身体还算硬朗的老太太在前面走着,身边总围着一到两名年轻人,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伴则颤颤巍巍地跟在后面。这样的画面总浮现在
退休工资加起来近2万元的老夫妻,如今成了“月光族”,在保健品公司年轻后生仔的“关怀”下,10年间花费百万元购买各类保健品。这些昂贵的保健品疗效如何呢?接触保健品期间,老太太周姨甚至被推销员送去医院就诊过,老伴则常年住院并被医院下达过病危通知书。
月入两万不够用 亲友都被借怕了
“家底全被掏空了。”
以前两位老人都是银行VIP客户,现在四处借钱把亲友都借怕了,“今年向我借了3次钱,找舅舅女儿借了3万元,现在亲戚都不借了,就跑去找以前大学里的年轻老师。”
老人身体变差 推销员趁机“渗透”
2007年,周姨购买了第一份保健品,如今这张2340元的收据已字迹模糊,隐约能看到周姨当时的签名。那年周姨69岁,掏出钱包买产品时让推销员吃了一惊。“当时她不是最有希望的潜在客户,听过很多次推销讲座却没买过任何东西。”
2016年6月的一张提货单上,周姨一口气购买2.5万余元保健品,其中“双参口服液”一瓶50ml售价100元。每人每天喝2瓶,两位老人至今仍在坚持服用,一天要花费400元。
推销员深知谁手上有钱,走在外面时常常会有一两个推销员搀扶周姨,尽管她身体并无大碍,但患有老年痴呆症的邹伯只能自己颤颤巍巍地跟在后头。“他们扶着钱。”
推销员像亲生儿女一样随叫随到
“他们都是我的朋友,难道我这个年纪就不配有朋友了吗?”当身边人质疑这群来历不明的年轻人时,老太太会情绪激动地说。这些推销员组成了她的社交圈,像亲生儿女一样随叫随到,走在路上发现鞋子不合脚,一个电话推销员就送来新鞋。老太太住院期间,保健品公司会派好几个推销员到医院陪床,聊天、说笑,甚至承担不少看护的工作。
周姨家客厅里还堆满“价值连城”的杂物,除去价格高昂的各类保健品,还有许多包装豪华的礼盒。纪念银条、养生紫砂壶、瓷器餐具套装……周姨称这些礼物“都是朋友送的”,但
银条轻如塑料,养生壶、瓷器做工极其粗糙,从未戴过的一支“能量手表”表带竟然是歪的,更夸张的是,一套纪念版人民币明明是假币。
老人成“月光族” 卡内仅剩几毛钱
周姨的记忆力逐年减退,问起购买保健品的种种细节,都说记不住了,但她出示给记者看的一个口服液礼盒上,写着“辅助改善老年人记忆”。大量保健品来不及吃完均已过期,但推销员告诉周姨2年保质期是国家要求印上去的,实际上产品并未过期。
不仅单据找不到,许多口服液、胶囊都没有外盒包装。
关怀的另一面是保健品公司的榨取,两位月退休金近2万元的老人成了“月光族”。
后生7步“挖坑”
老人千金“买套”
“每一款保健品的销售,我们按照这些步骤按部就班地去做,老人十有八九能被搞定。”
在多次采访中,
1信息套取只要拿到老人电话什么都可以套出来
“获取信息成本很低,主要为进小区向物管缴纳一定摊位费,一般小区五百元一天,高档一点的小区上千元一天。赠品、小礼品主要是鸡蛋、药膏、眼镜等,其中,药膏就两块钱一支、眼镜也就几块钱一副。”
虽然成本低,但是收集信息的效果却很好。“去小区摆摊,一天可以收到四五百个老人的资料,多则上千个。”
2上门约访十个老人七八个病聊天主要是摸清病情
拿到老人资料后,接下来就是约访。“我们会主动打电话给老人,先介绍自己公司,然后提出上门赠送礼品,并嘘寒问暖,间接了解老人身体情况。”
上门送赠品只是幌子,能够进老人家门才是目的。“他有什么病,我们就送什么药膏。”
“十个老人,七八个病。和老人聊天主要是摸清病情。除了病情,还要摸清老人家庭情况、经济状况。”
3客户分析给老人“定一个价” 确定能卖多少保健品
在老人来参加保健品销售会前一天晚上,保健品公司会开一场客户分析会。“讲师、所有业务员会坐在一起,对邀请到的老人做一个全面分析,圈出重点客户。”
“在这个行业做久了,当我们知道老人做什么工作和岗位级别,他的退休金有多少,我们也就能猜得八九不离十。”
4讲课洗脑引入生物科技激光治疗等时髦概念行骗
保健品销售会一般在高级酒店租一个厅或在公司会议室举行,老人入场后将接受“名医”讲课“洗脑”。
讲座形式虽老套,内容却不断升级。
5体检恐吓告知老人病情严重为卖保健品做好铺垫
在会场,还会让老人进行一个免费体检,体检设备是一款名为“量子弱磁场分析仪”的盒式仪器。入场前,会向老人渲染仪器价格上百万元,体检医生很资深。但体检医生其实就是一名业务员,“只是换了身白衣”。
“体检结果出来,业务员会一脸焦急地拿给老人看,告诉老人现在病情发展已很严重,目的在于恐吓老人,为卖保健品做好铺垫。”
6点病开单和盘托出病情老人被“镇住”傻傻买药
为进一步“唬”住老人,讲课过程中,“名医”会给两三名老人把脉或看舌苔,然后马上准确说出老人身体患病状况,让老人觉得医生“很神”。这个过程行内称之为“点病”,其实业务员早就把病情通报给了“名医”。
课讲完了,很多老人就到诊室外排队,等候面诊。进门后,“名医”并不看体检报告,而是先为老人把脉诊断。“把完脉后,名医便把已熟记的病情和盘托出,此时,大多数老人会目瞪口呆,心理防线彻底失守,傻傻地等名医开方子买药。”
7反退货到老人家中安抚增强对保健品的信心
如果老人吃了一段时间没有效果,前来退货怎么办?
“到了老人家中,便与老人聊天,告诉老人这保健品不是神丹妙药,吃几天就能见效。”
“上瘾者”:
他们完全进了套路
“现在老人大部分是自己拿着退休金存折,钱也是自己管,但没有能力管好这些钱。最后,老人攥在手里的钱就被保健品公司掏走了。”
对于一些购买“上瘾者”,
从业者忏悔:
“我还年轻,不能再这样下去”
“我觉得保健品业务员的工作是骗子的帮凶。我还年轻,不能再这样下去。”看着老年人大把大把地花钱,
让他心灵深受触动的是一个善良的阿姨,“我曾遇到一名很有钱的阿姨,她非常信任我,视我如自己的孩子。”
此外,他也见证了很多老人因为深信保健品疗效,就放弃了正规治疗。“我知道一家公司有一款针对白内障的保健品,一套8000多元,主要成分是哈密瓜、葡萄提取物,化学合成。虽然无害,但是对白内障无效。老人买回去,依赖这个,耽误了动手术治疗。真的很麻烦,最后还可能害人性命!”
记者了解到,在很多保健品公司,不少业务员都是年轻人。这是什么原因呢?
话术体系:
老板研究话术业务员练话术
“要想富,背话术!”对保健品销售业务员来说,这句话可谓经典。漂亮且恰当的话,是拴住老人的最有力的“武器”。
在保健品骗局之中,话术的应用渗透到每一个销售步骤中,凡是面对老人的时候,都要用到话术。
对于保健品公司老板而言,编纂、升级话术很重要。“保健品销售已经不像前几年那么容易了,现在正面临信任危机,再加了现在保健品公司成千上万地涌现,竞争异常激烈。老板们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最新话术、研究话术,分发给我们,让我们灵活运用。”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桂来、王晓全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除署名外)
责任编辑:lyx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