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空心化逼近新能源汽车
摘要:□ 万仁美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中国制造2025》中占有重要位置。传统燃油车核心技术空心化一直是我国汽车行业心头的痛,然而目前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空心
□ 万仁美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中国制造2025》中占有重要位置。传统燃油车核心技术空心化一直是我国汽车行业心头的痛,然而目前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空心化的隐忧已有迹可循。
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聚集地”。近日,笔者听闻国内几大汽车企业正在与韩国三星SDI、LG和日本松下等电池企业接触,洽谈组建合资公司的事情。组建合资公司就会让中国电池核心技术空心化吗?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或许有人认为这是危言耸听,但最近的一则公告透露出端倪。
前不久,曙光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决定投资3500万元与东软睿驰、三星SDI组建合资公司,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与充电机。从公告可以看出,合资公司不涉及电池研发、生产等核心技术。在笔者看来,更像是三星SDI提供电芯、东软睿驰提供BMS技术,向辽宁曙光汽车集团销售电池包。
目前,跨国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大多采用日韩电池,如日本松下为特斯拉供货、三星SDI为奥迪供货。但事实上,国内顶尖电池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不输日韩电池,如宝马X1电动车的电池来自宁德时代、英国伦敦双层巴士的电池全部由微宏动力提供。
为了占领市场,韩国电池企业用低价吸引国内汽车企业采购。有企业人士向笔者透露,如果自己公司的产品不采用价格低廉的韩国电池而竞争对手采用,产品就会有价格劣势。从三星SDI的财务报表可以看出,数年来,三星SDI的动力电池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随着动力电池业务飞速增长,亏损额不但没有减少,还进一步提高,这不符合经济规律。有业内人士告诉笔者,三星SDI背靠三星财团,所以不惧数年亏损;而国内电池企业相对弱小,经不起连年亏损。
目前,国内汽车企业选用日韩品牌电池的趋势越发明显。据笔者所知,几大汽车集团与日韩电池企业洽谈组建合资企业,模式与曙光股份的合资公司类似,基本上不涉及电池研发、生产等核心技术。这种趋势蔓延下去,会带来两个恶果,一是国内汽车企业形成惰性,缺乏积极掌握电池核心技术的动力与愿望;二是挤压国内电池企业的市场空间。
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在产销量上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核心技术的掌握上,还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为了推动我国动力电池核心技术的发展,笔者想提出两点建议。
首先,发挥动力电池“白名单”的调控作用。《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虽然不是强制性标准,但应该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它能够把劣质电池挡在门外,有利于规范我国动力电池市场。通过“白名单”的调控,既可以使企业排除地方保护的干扰,也能够避免企业仅仅从自身角度考虑问题,从而促进我国动力电池核心技术发展。
其次,发挥国家动力电池创新平台的作用。国内汽车企业实力普遍较弱,不可能像丰田、大众那样单独研发电池,因此合力研发是一种有效方式。笔者认为,对汽车企业的扶持政策应该参考其为创新平台作出的贡献。创新平台如果能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我国电池核心技术就不会出现空心化。
责任编辑:xmx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