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金融 投资理财 基金

震荡市考验选股策略私募发力量化投资

2017-02-15 15:10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wq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原标题:震荡市考验选股策略私募发力量化投资A股行情跌跌撞撞,让不少股票型基金很受伤,却成就了量化投资。近一年来,不管是公募还是私募,对量化产品的投入都明显增加。记

原标题:震荡市考验选股策略私募发力量化投资

A股行情跌跌撞撞,让不少股票型基金很受伤,却成就了量化投资。近一年来,不管是公募还是私募,对量化产品的投入都明显增加。记者注意到,越来越多的私募开始在量化产品线上着力布局,不仅筹备发行量化产品,在现有的股票型策略产品中也计划加入量化因子选股。在业内人士看来,加大布局量化产品,一方面是市场行情为量化策略提供了土壤,另一方面,也契合了私募丰富策略和产品线的趋势。

量化策略受重视

据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2016年成立期满12个月的2985只股票型策略产品,全年平均收益率为-5.94%。而其中的125只量化股票产品,全年平均收益为3.73%,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了11.28%。

凸显出的业绩优势让量化投资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重视。沪上某中型私募基金董事长对记者表示,公司近期正在筹备量化产品,并考虑在现有产品中加入量化选股策略。之所以采取量化策略,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结构性行情已经成为常态,震荡市中量化选股存在更大的合理性。“如果是单边牛市,量化策略不一定能跑得好,而单边下跌市场中,量化也难有理想收益。当前这种反复的行情比较适合量化策略的运作。”该董事长表示。

该董事长介绍,2015年股灾之后,市场反反复复,每一波反弹的幅度和品种都不一样,热点轮换较快,每次都能看准方向非常难。主动性管理在震荡市中要做好个股选择、仓位管理的挑战加大,能够在A股中找出始终能跑赢市场的标的的概率在下降。而量化模型从历史规律和数据中筛选股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人工操作的不足。

除了市场因素外,在公司发展过程中,进一步丰富产品线也是上述董事长积极布局量化产品的原因之一。布局量化产品在私募行业内并不少见。某基金销售机构人士对记者表示,近期在对部分私募基金的调研中注意到,量化方法或量化产品的重要性逐渐引起私募关注,布局量化产品已形成趋势。“现在新发产品比较难,有些公司的做法是在现有产品上套上量化策略,用量化思路选股,做主动管理。”该机构人士介绍。

招揽人才跨越专业性门槛

面对越来越多的私募量化产品,也有业内人士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量化产品的涌现和震荡市并无直接关联。同时,也有不少私募基金人士表示暂不打算在量化产品线上有所拓展,量化投资的专业门槛是主要原因。

上海某大型私募量化基金经理认为,量化选股和基本面选股只是不同的选股流派,在股指期货受限之后,公募基金量化投资不对冲的风格,因为不俗的业绩而受到市场关注。但相对于公募量化基金,私募的量化基金更注重对冲策略。“私募主要还是以量化对冲为主,只不过现在不得不发一些单纯的量化不对冲产品。”该人士这样解释为何私募量化产品增多。

某公奔私基金经理也表示要在一个大的背景下看待量化产品的增加。他认为,随着市场的参与者越来越多,未来投资方式、选股策略也会越来越多样化,产品的种类也势必更加丰富。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量化选股从绝对收益的角度更容易受到客户的青睐。

不少私募对布局量化产品持保留态度。某以股票多头为主要策略的私募基金表示,今年产品线上没有计划发行量化产品,还是股票多头和宏观对冲为主,不考虑做量化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不够专业。

事实上,要布局量化产品,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筹备投研力量。上述正在筹备布局量化产品的私募基金表示,现阶段还在筹备队伍,需要招聘相关人员来做模型。在量化产品受追捧的市场当中,量化人才成了“香饽饽”,不少私募开出的薪酬颇为诱人。据了解,除了从公私募基金等机构挖角,越来越多的海外量化人才也被吸引到私募团队中。(记者 赵婷)

责任编辑:wq

(原标题:人民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