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当代文化 文学

看 戏

2017-03-28 07:19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ldm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王 太 广 春暖花开的时节,我陪妻子、女儿去岳父家。我们的车行驶到水屯镇关帝庙村南边时停了下来,堵得严严实实无法通过,我们只好下车。原来是这里的老百姓为了

  广

       春暖花开的时节,我陪妻子、女儿去岳父家。我们的车行驶到水屯镇关帝庙村南边时停了下来,堵得严严实实无法通过,我们只好下车。原来是这里的老百姓为了兴集,请了两个戏班子在路两边对唱,把路堵得严严实实。妻子是个戏迷,逢河南卫视的《梨园春》节目必看。她说:“反正不远就到家了,在这看会儿吧。”于是,我们就在路边搬几块砖头坐下看起戏来。目睹乡亲们看得入神、听得入迷的情景,不禁使我想起儿时看戏的情景。

水屯街有个戏班子,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吹、拉、弹、唱、敲的家什应有尽有;跑龙套、打令旗、演家院、当马童的配角个个不少。每年春节过后,当踩高跷、跑旱船和舞狮子渐渐隐去,热闹的春会便开始了。乡亲们为了娱乐和交流春生产所需的物资犒劳一下自己,便利用孙家院南侧的大空场搭起了戏台。戏台是用土堆起来的,中间用秫杆织的箔隔开就成了前台后台。

水屯街要演戏的消息不胫而走,附近村庄里的人们群情激奋。开戏那天,天刚有些亮,看大戏的人像过队伍似的一群群、一伙伙,有叼旱烟袋的、烟卷的,有扯小孩的、拄拐杖的、挑担的、背篓的……形形色色、风风火火地走,生怕误了开场戏。演戏之前有一个“打闹台”,一阵“咚咚锵锵”的紧锣密鼓撩拨着乡亲的耳朵。男女老少会纷纷走出家门,有的扛起大板凳,有的掂着小凳子,有的拿个小马扎子,有的背着、抱着、驮着小孩,从不同的方向加快脚步往戏台方向涌去。等到锣鼓响三遍,戏台下的人已站得满满的。调皮的男孩跑上戏台,一会儿跑这边、一会儿溜那边,有的做个鬼脸,有的摆个架势,让人一番好笑。待锣鼓四响之后,弦丝便“吱吱扭扭”地开拉,那是在定音。之后,锣鼓梆子、扁鼓板胡、二胡交织的旋律同时响起,一队身穿兵勇服饰的戏子手舞马鞭从后台鱼贯而出,分列于戏台两侧,同时帷幕徐徐拉开。紧接着,旒冕龙袍的皇帝、凤冠霞帔的皇后、战战兢兢的太监唱唱走走,接下来生、旦、净、末、丑各种角色陆续出场。台下看戏的人黑压压一片,开始骚动并往前拥挤。维持秩序的人手握一根长竹竿,挥舞吆喝着。要让大家坐下观看,如果谁站起来,就给谁一竹竿。像大海波浪一样起伏不定的人群被暂时平息下来。但接着是一阵叫喊声、笑声、怒骂声。我由于年龄小、个子低,站在人群中啥也看不见,只好溜到人群后边,立起脚尖朝台上看。只是看个热闹,尤其是爱看武打戏,看到演员一口气在台上连翻几个跟头,便发出一阵叫好声。我离得远,看不清剧中人的面目,只能听见声音。那时候,戏台上没有麦克风,全凭演员的嗓子,唱词念白、原汁原味,声声入耳、字字入心。这才是真功夫啊!

戏台上演得再精彩,对于小孩子来说只能看一会儿。看着看着,小孩子就到处转悠。有一次,我竟然跑到了后台上,看到后台的箔上挂满了马鞭、玉带、胡子和各种大刀、服装、道具。神奇的戏箱里装满了花样繁多的宝贝,绘有各种图案的官服,娘娘穿的宫装和长袍褶裙。我看到女演员石香莲从舞台上下来抱起孩子就坐下来喂奶,刘本善回到后台赶紧点上一支香烟吸起来,谢玉梅来回踱步,嘴唇在动,像是在背台词。令我感到神奇的是这些演员在台下说说笑笑,一到台上就认真起来,立马进入了角色,该怎么演怎么演。中午散了戏,离家近的都回家吃饭了,远的就在戏台附近吃点。戏台周围都是卖小吃的,金灿灿的是油条、麻花、馓子,热气腾腾的是肉包子、水煎包、豆腐脑,香喷喷的是羊肉汤、杂烩汤……让人馋涎欲滴。还有让小孩子眼花缭乱的小喇叭、小叫吹、纸风车、糖葫芦、吹糖人,逗得孩子们纷纷缠着大人要。我看到琉璃嘣子一吹一鼓地怪好玩,闹着要买。父亲就给我买了一个,谁知刚吹了一下,玻璃就碎了。二姐埋怨说:“看看!明明不会吹,还闹着要买,这下得劲儿了吧!”

午饭后,戏班的鼓乐师又打起了闹台,人们急忙向戏台涌来,目的是想找个好位置。听大人说,解放前台下中间拉一根绳,左男右女两分开。解放后,破除了封建思想,不再用绳子分开,大家都坐在一块,都是附近乡里乡亲坐在一起,趁戏还没开演,亲亲热热地拉着家常,一直到正式开演,演员上了台,亮了嗓,台下才能静下来。“春戏”一天大都是三场戏,最耐人寻味的还数夜晚的灯戏好看、神秘。尽管上演的豫剧都是《铡美案》《秦香莲》《下陈州》之类的包公戏和《三哭殿》《打金枝》《花打朝》《破天门》《南阳关》《穆桂英挂帅》等传统戏,人们还是听得如痴如醉,文武百官、青衣花旦、忠良奸佞等,在戏台上演绎得淋漓尽致。《铡美案》中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怒斩忘恩负义的驸马爷的包拯,《劈山救母》中孝感天地、斧劈华山、救出母亲的孝子沉香,《三娘救子》里含辛茹苦、织布换钱供儿读书的母亲三娘等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宣扬的是仁爱、孝敬、禅让、诚信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人们在古老纯朴的乡戏中获得情感的熏陶和道德的升华。同时,也领略到那份浓浓的乡土气息和酽酽的人间亲情。

人们尽管看了白天的戏,夜晚也不怕累,仍坚持看完灯戏。那时,没有电灯,戏台西侧的两盏汽灯愈烧愈亮,台上照得如同白昼,台下衬得漆黑一片。忠实的戏迷仰望着戏台上穿得花花绿绿的三皇五将,公主、小姐们走马灯式的逐步登场,听得入了迷。那委婉的韵味,那浓郁的情调,在那渗着泥土气味的乡间空气里久久回荡。灯戏演结束,已是半夜时分,人们开始散去,呼儿唤女的、喊爹叫娘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回荡在乡间的上空。找小孩的、寻亲人的,同村的、同路的大家集聚到一起,生怕丢下一个亲人,然后再熙熙攘攘回家。一路上,人们兴奋地谈论着戏里的内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讲剧情,谈剧中人物,评忠良奸臣,论男女演员哪个唱里好、哪个扮相俊,有的干脆亮起嗓门唱上几句。我虽然看不懂,但在人们说笑声中享受着看戏的情趣和快乐。

戏里戏外、场内场外,一样的故事,异样的人生。我们是听戏的人、看戏的人,也是舞台演戏的人,真乃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啊!③2

 

责任编辑:ldm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