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经济 通信科技

祛除伪科学“魔性”亟待科普发力

2018-03-21 10:49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fl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原标题:祛除伪科学“魔性”亟待科普发力  随着消费者自我防范意识的增强,假冒伪劣产品也“升级换代”,披着高科技外衣的假货被不断曝光。全国两会

原标题:祛除伪科学“魔性”亟待科普发力

  随着消费者自我防范意识的增强,假冒伪劣产品也“升级换代”,披着高科技外衣的假货被不断曝光。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潘建伟谈到了一起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骗局:他的姨妈曾买过一个所谓的“量子挂坠”,并跟他说,“据说利用你的这个技术可以防癌”,潘建伟立即辟谣,“根本没有这回事”。

  潘建伟是量子科学领域的专家,这场骗局可谓是李鬼撞到李逵,谣言不攻自破。然而,普通人对高深的量子科学缺乏正确认识,一不小心中招也是在所难免。以高科技之名造假,区别于传统的坑蒙拐骗,具有很强烈的迷惑性,缺乏科学素养或者对新技术了解不全面的消费者经常上当。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前些年,磁疗、竹炭和纳米就成为假托科学名义开展虚假商业宣传的重灾区。造假者擅长移花接木之术,把一些新技术没有得到论证的功能嫁接到与之无关的产品上。这些被利用的新技术,的确推动了一些领域的进步,但是泛泛地夸大技术的功能,将其包装为无所不能,其实就是对科学的亵渎和污蔑。

  受骗者对打着高科技旗号的造假缺乏免疫力,首先是出于对科学的信任;然而,这种对伪科学的偏听偏信,又恰恰构成了对科学的实质伤害。显然,这组矛盾的产生,并不是因为科学本身出了问题,而是科学在传播过程中被利用。真正的科学传播乏力,依托于不法利益的伪科学才乘虚而入。

  伪科学产品具有这么强烈的“魔性”,还在于它们标榜的体验或功能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伪科学仿佛现代的狗皮膏药,一贴就灵,而且哪里都可以贴。比如所谓“量子挂坠”,标榜既有一般挂坠的装饰功能,又能防癌,很多人哪怕将信将疑,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进了圈套。他们信奉伪科学产品,其内心出发点不是信任科学,而是希望实现其标榜功效的强烈欲望。

  科学不是神话,也没有包治百病的“十全大补丸”。增强公民科学素养,不光要告诉人们科学能做什么,还要明确地让人们理解科学不能做什么,让更多人意识到科学的局限。

  这些年,公共科学传播的成效不小,很多重大科学成果成为网络热词,原本生僻的科学术语在普通家庭的餐桌上被讨论。这对促进人们树立科学意识、激发下一代投入科研创新事业、增强民族认同感和爱国主义,都有着重大意义。不过,真正的科学传播应该是辩证的,既不能宣扬科学无用论,也不能一味追求实用主义。

  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者,往往利用公众的信息不对称编织谎言。现实中,确实很难让每个人对重要科学理论和科技成果说得清清楚楚。比如量子科学,尽管科学家和科普工作者已经尽可能通俗地讲述了其原理,但很多人听起来依然觉得云里雾里。没有关系,与其要求每个人都理解科学术语的涵义,不如让他们明白科学术语不是万能的。

  俗话说,不破不立,真正信仰科学的人,对科学有着清醒的认知,而对伪科学的偏听偏信,实质上就是一种迷信。做好公共科学传播,就要破除这种迷信,不光要宣传科学的功能,也要找准普及科技的应用场合,让科学精神走进千家万户。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科技日报)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