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驻马店老区

竹沟革命纪念馆展陈故事

2018-06-25 08:42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王欢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1、刘少奇与石榴树的故事

结合刘少奇栽种的石榴树讲解内容:

刘少奇办公室旧址窗前这棵石榴树是刘少奇当年亲手栽种下的。十年动乱中,这棵石榴树被红卫兵连根拔起,沿街批斗。之后,悬挂在竹沟东桥的石栏杆上头朝下,根朝上暴晒,当地一位叫张金明的老人出于对少奇同志的爱戴,夜里悄悄剪下一枝插在自家的园子里,居然成活了下来。刘少奇同志平反昭雪后,张金明的老人捐赠给我馆,1978年又移植回到原处。

这座房屋是刘少奇同志的办公室兼卧室,总面积不足40平方米。中间这间是刘少奇接待客人和召开小型会议的地方,南边这间是刘少奇同志的住室兼办公室,他的光辉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就是在这间简陋的房间里修订完成的。北边这间是警卫员住室。1998年,在纪念刘少奇诞辰100周年暨中共中央中原局成立60周年之际,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李先念的妇人林佳楣一起前来参观,她们在少奇同志睡过的床上坐了足有十分钟才走了出来,接着驻足观看刘少奇当年种下的石榴树,当讲解员讲完“刘少奇与石榴树”的故事后,王光美急切地问:“那位同志在不?”馆内工作人员告诉她张金明老人家就住在附近。王光美说:“快把他请来,我要当面向他表示感谢。”

张金明老人很快被请了过来,老人是竹沟供销社退休职工,已经70多岁了,他见到王光美同志十分激动。王光美上前拉着他的双手,向他表示感谢,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张金明老人说,刘书记在竹沟时与俺家是邻居,在那么艰苦的年代都能和老百姓同甘共苦,我不信他是坏人。张金明老人的诚恳话语,激起观众和王光美的热烈掌声。王光美说,我要代表少奇和家人向张金明老人、向竹沟人民表示深深地谢意。之后,王光美叫过刘源要和张金明老人在石榴树前合影留念,这时林佳楣也主动走上前和他们一起合影。两位共和国主席夫人和一位普通老人的合影照就这样诞生了。如今,这张照片还被张金明老人的后人珍藏着。

这座房子始建于咸丰六年(1856年),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是我馆现存最古老的旧址。1975年夏季,竹沟水库决堤,水势排山倒海,中原局旧址群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惟独这座房子完好无损。有人说:“是少奇同志的英灵保护了这座房屋”。但我们坚信,少奇同志的精神长存,伟绩永在。他永远活在竹沟和全国人民的心中。

2、刘少奇与中原局军用合作社的故事

结合军用合作社缸、盆等革命文物讲解内容:

刘少奇在竹沟工作时的房东张杨氏,早年失去丈夫,两个孩子年幼,生活难以维持。刘少奇发现后,立即与留守处主任王国华商量,从留守处开支中拨给张杨氏100块钱,帮她在临街门面里开设一个杂货铺。刘少奇又派人帮她垒货台,搭货架。竹沟距确山县城30多公里,路上常有土匪出没,每当房东从城里进货,刘少奇都派人帮助拉运。一次,在回来的途中货物被土匪抢走,刘少奇得知后又派人给她50元钱弥补损失。在刘少奇的帮助下,杂货铺越办越好,铺里的糖烟酒、食盐、酱油、醋等货物一应俱全,不仅解决了房东的生活困难,又为竹沟军民生活提供了方便,后来发展成为军用合作社。刘少奇率部撤离竹沟前,张杨氏把大儿子张恩送到部队参加了新四军,因作战英勇当上了营教导员,后光荣牺牲。

3、刘少奇扮演徐海东秘书的故事

结合徐海东使用过的担架讲解内容:

徐海东是湖北大悟县人,建国后的十大将之一。1939年9月,徐海东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兼新四军四支队司令员时随着少奇同志来到竹沟,他当时就住在少奇同志的对面。当时徐海东穿着国民党少将军服,而刘少奇的公开身份是徐海东的随行秘书。

4、周恩来总理为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题写馆名的故事

结合国家二级文物周恩来总理题写的馆名匾额讲解内容:

1957年8月20日,经政务院批准,确山县人民委员会下发了《关于转发筹建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的初步意见的通知》,决定在确山县竹沟镇以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为依托,筹建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1957年11月10日,周恩来总理应邀为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题写馆名匾额。周恩来总理在题写馆名时,将确山县委原定的“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中的“县”字去掉了,题写为“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显然在总理看来,竹沟革命纪念馆不应该仅是一个县的纪念馆,应是在全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的纪念馆。这样,去掉一个“县”字,就大大提升了“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的历史地位,赋予更加重大的纪念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幅匾额的字稿是用宽约四公分、长约十五公分的两段宣纸粘接起来而写成的。纸上只有“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正文,没有签名。下款签名是后来制匾时,从其他题词移来的。由此可见总理平素的节俭作风和为人的谦逊。

5、陈少敏与纺车的故事

结合陈少敏使用过的纺车讲解内容:

陈少敏出生在山东省寿光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3岁时为了减轻家庭的生活负担,到工厂做了童工。参加革命后,陈大姐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的革命本色。从延安到豫西,从豫西到开封,从开封到竹沟,伴随着陈大姐的别无长物,始终是一床被她称为“金不换”的旧土布棉被和一箱子书籍。

在竹沟工作期间,陈大姐经常到妇救会组织的夜校向竹沟的姐妹们宣传男女平等等革命道路,她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竹沟的姐妹们见部队的同志称她“陈大姐”,有的妇女见“陈大姐”并没有缠足,一双大脚走路虎虎生风,便开玩笑地喊她“陈大脚”。陈少敏也毫不介意,还经常讲起不裹足的好处。当时,竹沟地区的男女老少都发动起来为抗日前线出人出力,妇女们被发动起来为前线纺线织布做军衣。陈大姐也向房东借了一个纺线车,利用工作之余和夜晚纺线织布,还亲自做纳鞋底、缝军衣。房东大嫂开始很是怀疑,陈大姐是人人敬佩的领导,会摆弄这些活计?后来看到大姐干得有模有样,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6、彭雪枫在竹沟的三件小事

结合彭雪枫使用过的陶瓷缸和穿过的服装讲解内容:

“孤山冲,山重重,冲里来了彭雪枫。穷人穷,骨头硬,要跟雪枫闹革命。”这首广泛流传在竹沟地区的民谣道出了竹沟人民对彭雪枫同志的热爱。

1938年1月中旬,八路军驻临汾办事处撤销。党中央、毛主席非常重视竹沟在中原的战略地位,派临汾“八办”少将处长彭雪枫任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兼统战委员会主任。1月底,彭雪枫经开封到武汉,周恩来、叶剑英向他布置了到竹沟的具体任务。他肩负着积蓄力量,训练干部,组建部队,联系地方实力派,争取友军共同抗日,准备年底出发敌后的光荣使命,带领10余名红军干部,从武汉来到竹沟。1938年1月至9月,彭雪枫在竹沟坚决执行党中央和河南省委关于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壮大人民抗日武装的正确方针,为开创河南抗战新局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彭雪枫在竹沟战斗工作期间,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故事一:与战士同甘共苦

在日常生活上,雪枫同志从不讲特殊,很注意与战士同甘共苦。当时,竹沟的生活条件极端艰苦,有时连糠菜和豆腐渣都供应不上,因没有校舍和住室,彭雪枫就身先士卒,带领大家到竹沟北山割茅草、伐树木、脱土坯,在竹沟河东盖起了整齐的宿舍。彭雪枫在生活上从不搞特殊,吃饭同教导队的学员们一起吃,雪枫经常边吃饭边和学员们讲他过草地时吃皮带和草根的往事。有一次,他讲完长征的故事后,吃着糠窝窝风趣地说:“糠窝窝蘸辣椒,越吃越上膘。”逗的大家哈哈大笑。

故事二:革命是最大的孝道

彭雪枫来到竹沟不久,他父亲彭延太老人从镇平到竹沟看望儿子,留守处负责接待的同志准备给老人安排一个安静的住处。彭雪枫同志说:“咱们很困难,就让老人家住在群众家里吧!”住下后,彭雪枫亲自为父亲整理床铺,他边整理边对身边的李子健同志说:“革命是最大的孝道。”

父亲来到竹沟的第一顿饭,彭雪枫同志安排伙房做了咸水煮豆和一个鸡蛋炒韭菜招待父亲。吃饭的时候,老人家看到儿子只挟咸豆不吃鸡蛋炒韭菜就问:“修道(彭雪枫同志的乳名)啊,你平常就吃这样的饭菜?”雪枫放下碗筷说:“今天是您来了,我特意安排伙房加了个鸡蛋炒韭菜,平常我们吃的菜就是咸水煮豆,比才到竹沟时生活好多啦。”顿时,老人的眼窝潮湿了。彭延太老人看到儿子工作繁忙,每天还要抽出时间来自己这里问候,为了让儿子安心革命,住了几天就执意要走。留守处主任王国华让留守处支出十块大洋送给老人作路费,彭雪枫坚决不同意,他把自己积攒下的三块大洋送给父亲后,含泪送别了父亲。

故事三:革命不是升官发财 

彭雪枫在竹沟工作时,离他的家乡镇平不远。老家的亲戚们听说修道在竹沟当了大官,族叔、堂兄弟等十来人就相约来到竹沟找到彭雪枫,想谋个一官半职,弄只“短枪挎挎”(指当官)。彭雪枫热情接待了他们,明白他们的来意后就严肃地说:“我们共产党干革命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了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我们当干部的更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如果你们谁愿意跟着我干革命,就留下,从扛长枪干起,想升官发财,就请回吧,你们也吃不了这个苦。”亲友们看到竹沟共产党的干部、战士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就打消了当官发财的念头,不辞而别回到了镇平。

7、任质斌拒收土特产

结合任质斌资料照讲解内容:

80年代初,抗战时期在竹沟担任过豫鄂边工委书记的任质斌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在他的关怀下,国家文物局于1980年12月份向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拨款8万元,用于修复革命旧址。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馆长、新四军五师老战士段会元同志随确山县委一位副书记去北京出差,随便准备去北京拜访下老首长任质斌同志。这位副书记为了感谢任质斌同志对老区确山的关怀,安排人买了野鸡、野兔等土特产准备送给首长。段会元劝阻说,老首长原则性强,不会收礼的,还是不要送东西好。那位副书记坚持认为,年关将近,送一些野味让领导尝尝不为过。到北京后,任质斌亲自接见了他们,并且不停地询问确山及竹沟的情况,很是高兴。要走的时候,副书记让人把野味掂了进来,任质斌同志一见到礼物,勃然大怒,冲着秘书嚷道:“赶快给我扔出去,送礼送到我这里了。把他的名字记下来,战争年代像这样的干部我处理多位了!”最后,段会元在旁边不断地劝说,哪位副书记也诚恳地向任质斌承认了错误,任质斌才慢慢平静下来。

8、刘少奇同志在竹沟的三件小事

结合刘少奇使用过的陶瓷碗等革命文物讲解内容:

故事一:烤馍干治胃病

在竹沟,刘少奇一直坚持不另开小灶,吃的和同志们一个样,每天五分钱的菜金。刘少奇同志是南方人,爱吃大米,但很难弄到。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刘少奇就亲自带头吃豆腐渣,吃高梁拌野菜做的窝窝头,喝高粱粥。刘少奇患有胃病,有时坐夜久了,警卫员便在炭火盆上烤些馍干给他当做夜宵充饥。他津津有味地边吃边风趣地说:“烤馍干好啊,能当饭,又能治胃病。”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